最新監測:北極突現罕見巨大臭氧層空洞!分析:因為太冷了
2023-04-02 00:50:55 2
在地球的大氣層中,臭氧空洞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例如,在南極洲上空,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曾經有一個巨大的臭氧洞。在北極地區的冬末和初春,一般沒有大的臭氧洞,但在2020年的冬末和初春,情況有些不同——根據觀測數據,北極上空最近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洞!
毫無疑問,在此期間形成一個巨大的臭氧洞是極其罕見的。根據監測數據,今年北極附近的北半球出現了大範圍的低臭氧濃度區。這個地區包括加拿大的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北冰洋的大部分和俄羅斯北冰洋海岸的一部分。許多地方的平流層臭氧濃度已經下降到相對較低的水平,這無疑是臭氧空洞
同時,通過觀察今年北極地區平均臭氧濃度的變化規律,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北極地區臭氧濃度的變化打破了往年的規律——根據以往的觀測數據,北極地區臭氧濃度在10月至12月的一年中達到最低水平,從1月開始逐漸上升,但我們可以看到,自今年以來, 北極的臭氧不僅沒有上升,而且在範圍上一直在下降,自二月以來下降得更明顯,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可以合理地說,它應該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開始上升,但是現在北極上空的臭氧消耗比以前更高,平均濃度已經下降到217多布森單位。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它實際上只是平流層中的一個薄層,但它能有效地過濾紫外線等有害射線,防止它們到達地面並對生物體造成傷害。因此,巨大臭氧洞的出現會加強北極地區的紫外線強度,從而危及該地區的人和生物。那麼,為什麼北極今年反常地出現了一個大規模的臭氧洞呢?這是由人類排放的臭氧消耗物質造成的嗎?
儘管事實上,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不是由懸浮粒子及其化學破壞過程造成的,而是由特定的氣候環流模式造成的一般來說,臭氧空洞將由極冷的空氣、陽光和諸如零下78攝氏度以下的氟氯烴等臭氧消耗物質形成,因為極低的溫度會形成由水合硝酸晶體或純水冰形成的極地平流層雲,為諸如氟氯烴等臭氧消耗物質在陽光環境中分解成氯自由基提供環境,而氯自由基是直接破壞臭氧的物質相比之下,南極平流層通常更冷,更容易形成極地平流層雲,因此南極臭氧層過去非常空曠。
南極捕獲的極地平流層雲
但一般來說,當陽光從2月到3月到達北極時,平流層並不太冷,因此前幾年不足以形成極地平流層雲,也不會導致臭氧層的大量消耗。然而,今年的情況不同。北極上空的平流層極其寒冷。當陽光到達北極時,極地平流層雲形成,從而產生大量的氯自由基,引發大範圍的臭氧空洞。因此,北極的變化仍然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儘管人類已經儘可能地減少了氟氯烴的排放,但先前釋放的氟氯烴仍在破壞地球上的臭氧層。科學家推測,隨著三月的到來,北極平流層溫度將逐漸升高,北極臭氧洞將在三月之後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