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_ 看病貴,看病難,看病
2023-03-31 08:53:49 2
在美國留學的小夥伴,是不是都有過這樣的「至暗時刻」
被天價醫療帳單嚇到手抖的經歷
千裡迢迢也要撐到回國治病的頑強
令人心酸的是--
生活在全球醫療水平最頂尖的國家,有病,卻不敢隨便看。
看病難、看病貴,這不僅是留學生的心病,也是全美人民的切膚之痛。
美國人均醫療支出,全球第一高!
因為看不起病,25%的美國人選擇放棄治療,自生自滅!
因為償還不起醫療貸款而導致的破產超過60%!
預計到2020年,美國醫療總支出將增至3.2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20%。人均醫療支出將增至9990美元,幾乎是英國、瑞士等11個高收入國家的兩倍。
美國醫療保險支出佔GDP比重
當醫療支出急速上升,美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卻沒有跟上。
目前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實現全民醫保的國家,仍有超過28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哪怕是有醫療保險,仍有可能因為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不全而面臨天價帳單。
高昂的醫療支出以及尚未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讓美國人對看病充滿危機感。
根據蓋洛普一項民意測驗顯示,有72%的美國人認為美國醫療體系「存在重大問題」或「處於危機狀態 」。
美國醫療費漲價速度遠超通貨膨脹
確實,對於看不起病的人來說,要麼自生自滅、要麼背上沉重貸款,生病後獲得有效的醫療救治反倒成了一種奢望。
面對「病入膏肓」的醫療體系,美國人民是怎麼展開自救的?
200萬人海外求生
據相關媒體稱,每年全球估計有2000萬「醫療遊客」在世界各地尋求醫療,而美國人就佔了10%。
近200萬美國民眾遠赴他國求醫問藥,便宜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其他國家接受相同的醫療診治,花費可能只有美國的30%~65%。
他們選擇在國外接受許多醫療保險不涵蓋的項目,比如矯正牙齒、醫美,或者治療慢性疾病,甚至在海外生子。
全球「醫療遊客」的消費能力開創出4390億美金的大市場,旺盛的海外就醫需求催生了「醫療旅遊中介」的誕生。
洛杉磯的Doctours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幫助病人在全球尋找醫生、規划行程、預定機票酒店。病人可以通過Doctours在墨西哥、哥倫比亞、加勒比地區、泰國、杜拜、巴西、德國、哥斯大黎加預定330多種手術治療。
位於科羅拉多州的North American Specialty Hospital (NASH)醫院更進一步,把美國醫生飛到墨西哥等地,救治美國病人。
對於遠赴海外就醫的美國人來說「美國醫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當他們因為懷疑海外醫療水平而裹足不前是,拿出可以匹配美國醫生的招牌,這些「醫療旅遊中介」幾乎可以百分百拿下客戶。
這筆帳很容易算,一臺膝關節置換手術在美國至少花費3萬美金,有時可能是6萬或9萬美金,但在墨西哥,只要1.2萬美金。在美國住院一天平均成本是2000美金,而在墨西哥只要300美金。連同樣的醫療器械,兩邊的收費都大不相同,能相差3倍多。
一名美國病人在墨西哥加勒尼亞醫院接受了換膝手術
相比在美國就醫的高昂費用,支付給「醫療旅遊中介」的費用簡直是小菜一碟。
關鍵是在這場遊戲中,美國醫生也可以成為既得利益者,在墨西哥做同樣的換膝手術醫生可以多賺3倍,因為墨西哥的醫院系統收費更少也更透明。
醫療眾籌,涓滴成流
推特上流行著這樣一則笑話:
「人們常常問美國人為啥如此友好,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不多交朋友,等我們生病時沒人眾籌醫藥費就死了」。
玩笑背後,透露出了無限心酸。
美國在線眾籌的模式始於90年代後期,當時它被當成藝術家從粉絲籌集資金的一種活動。
伴隨著網際網路帶來的龐大的規模效應,所謂的」社交眾籌「也開始流行起來,即用戶利用親友間的社交關係籌資資金達成某一目標。
而這個目標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放在醫療資金的籌集上。
2010年,成立於矽谷的GoFundMe迅速崛起為全球最大的在線眾籌平臺,其專注於醫療、教育、運動等多個類別的資金籌集,分支機構遍及英國、加拿大18個國家,資金籌集超過50億美元。
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