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劍,你最喜歡哪個?
2023-04-01 18:34:02 3
十大名劍的記載多見於古籍或上古傳說,如《史記》、《越絕書》、《列子》、《吳越春秋》。有些是真實存在而有些僅僅是傳說或文學烘託的產品。十大名劍常見的說法為:(軒轅、湛瀘、赤霄、泰阿、七星龍淵、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
第一聖道之劍:軒轅夏禹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叫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採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其內蘊藏無量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是中華民族的標誌。
第二仁道之劍:湛瀘
湛瀘(又叫湛盧),是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十大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首。
湛瀘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注視著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君有道,劍在側,國興隆。君無道,劍飛棄,國敗落。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春秋時期最有名的鑄劍師——歐冶子在鑄成此劍之時,不由撫劍淚落,因為他總算圓了自己終身的願望:鑄出一把攻無不克而又不帶一點點殺氣的武器。相傳湛瀘劍出爐之後,為越王所得,後傳至越王勾踐,因勾踐戰勝,無法之下把湛瀘劍進貢給了吳王夫差,但是吳王無道,湛瀘劍竟自行脫離,飛至當世名君楚王身邊。從此,湛瀘劍便化為正義與仁德的代表,所謂仁者無敵,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
第三帝道之劍:赤霄
赤霄,十大名劍之一,是帝道之劍。漢高帝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
漢高祖劉邦憑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端其帝王終身。起義時由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斑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
第四威道之劍:泰阿
泰阿(又叫太阿),十大名劍之一,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楚國鎮國至寶,是把威道之劍。有成語「泰阿倒持」,意為「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所以,泰阿劍又被命名為太阿劍。
第五誠信高尚之劍:七星龍淵
七星龍淵傳說是由歐冶子大劍師所鑄。歐冶子為鑄此劍,鑿開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仰望劍身,好像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似乎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第七、第六摯情之劍:幹將、莫邪
幹將是古代傳說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幹將、莫邪是幹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幹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幹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第八勇絕之劍:魚腸
魚腸,十大名劍之一。是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出典《史記·刺客列傳》。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六合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第九高貴無雙之劍:純均
純鈞,亦名「純鉤」,十大名劍之一。純鈞被稱為「高貴無雙之劍」。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純鈞是一把高貴無雙之劍。春秋時期,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經過數年發憤圖強總算打敗吳國的越王勾踐,睡了一個甜美的午覺醒了過來,心境非常舒暢。飲了一壺上好的龍井新茶後,勾踐興味盎然地派手下去找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薛燭。薛燭是秦國人,此刻正在越國遊歷。薛燭儘管年紀輕輕,但卻現已名動列國,被人稱為天下第一相劍大師。不大一會兒,眉目如畫文質彬彬的薛燭就趕來了。賓主一番客套寒暄之後,就帶著侍從來到室外寬廣的天台之上。
第十精美高雅之劍:承影
上古名劍,十大名劍之一。曾為商皇帝、春秋時衛人孔周一切,與含光、宵練齊名,並稱商皇帝(王帝君主聖帝)三劍。商皇帝三劍,從辭源角度看,「商皇帝三劍」本是一個哲學的用語,以上古存在的三把神劍喻道,它首出於《列子·湯問》篇。承影是一把精美高雅之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有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