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生前曾想殺掉慈禧,可是為什麼後來又放棄了?
2023-04-01 20:18:24 1
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鹹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鹹豐病危之際,想效仿漢武帝賜死太子生母鉤弋夫人,除掉太子載淳的生母慈禧,以免發生母后擅權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何最終沒有這樣做呢?

鹹豐繼位後,清王朝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內有太平軍起義,外有列強虎視眈眈。
面對重重棘手的問題,鹹豐沒有銳意進取,反而置兵敗於不顧,成天沉湎於風花雪月和酒色之中。
在後宮眾多的嬪妃中,慈禧算得上是最得寵愛的一個。
慈禧是鑲藍旗人,又是罪臣之女,和其他嬪妃相較,她的出身並不太好。但她生得嬌媚漂亮,會唱婉轉的小曲,還能識文斷字。再加上她又極懂得取悅鹹豐,有眼色知進退,這讓鹹豐對她頗為喜愛。
慈禧的運氣真是很好,雖說後宮佳麗眾多,但都沒能為鹹豐生下子嗣,唯有她為鹹豐生下了載淳,因此母以子貴,愈發得鹹豐專寵。
鹹豐縱酒好色,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每況愈下。再加上太平天國遲遲不能鎮壓,英法聯軍又組團來侵略中國。這一切都使鹹豐心力交瘁,所以他乾脆把批閱奏章的事情交給慈禧,允許她對政事發表意見。
慈禧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學會了軍國大事,同時還表現出對政治的濃厚興趣和才幹。比如,就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問題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就是在她的勸說下,得到了清廷重用。

由於清朝祖制「後宮不得幹政」,所以慈禧的行徑,讓滿朝文武不滿。不過,有鹹豐在,眾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隨著鹹豐的身體越來越壞,他也察覺出了慈禧對朝政的野心。有一次,他對軍機大臣肅順說,這懿貴妃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日為了皇兒,我當效法漢武帝才是。
1860年,英法聯軍從天津登陸,順著運河一路往北京城打過來。
鹹豐嚇得面如土色,壓根沒想與英法聯軍作戰,更沒想到天子守國門的重任,而是以避暑之名,帶著妃子們倉皇出逃,遠避熱河。
在熱河期間,鹹豐依然不忘尋歡作樂,縱情聲色。
不久,鹹豐便病倒在床。眼看不久於人世,他才不得不考慮身後之事。
那時,鹹豐一共也就兩個皇子。但由於次子夭折,也就只剩下載淳一個皇子,載淳無可爭議地成為下一任皇帝。
可是,載淳才6歲。
縱觀歷史,子少母壯,禍亂朝綱的事例可是不少。
所以鹹豐猶豫不定,不知如何處理此事。
早就不滿慈禧幹政的肅順,見鹹豐猶豫,馬上向他進言,希望他能效仿漢武帝殺母立子的故事,除掉慈禧,以免為國家帶來禍患。

儘管肅順再三勸說,但鹹豐還是遲遲下不了決心,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和慈禧感情深厚。對於慈禧,鹹豐還是很有感情的。畢竟專寵十幾年,再加上慈禧不光陪伴左右,還替他分憂國政……這種種的好,都使他下不了手。
二是不願載淳年幼無父母。鹹豐自幼喪母,儘管後來得到靜貴妃撫養,但他卻一直因失去母親而悲哀,所以他不願意看到年幼的載淳痛失母愛,因此他狠不下心來殺慈禧。
三是對大臣不放心。當時朝中以肅順為核心,集結在他身邊的朝臣眾多。因此,肅順在朝堂上頗為跋扈。試想一下,清朝歷代的權臣如多爾袞、鰲拜等人,皆因權力過大,對皇權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所以他不得不防肅順等人。
可是慈安太后一向柔弱,不喜朝政,她又如何能箝製得了肅順呢?
所以思前想後,鹹豐終於想出了對策,那就是把輔政大臣增加到8位,讓他們互相箝制;同時為了平衡權力,他又讓慈安和慈禧各持一枚他的印鑑。所有的諭旨,如果沒有這兩枚印鑑蓋章,就等同於廢紙。
鹹豐為了達到慈禧和肅順互相鉗制的效果,還故意將肅順提議要殺慈禧的話,透露給慈禧聽,以達到慈禧憎恨肅順的效果。
待做完這一切,鹹豐認為載淳應該能安坐帝位無憂了,所以他安心去世了。
可惜鹹豐沒想到,在他去世不久,慈禧便聯合一向不得他重用的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誅殺了輔政8大臣,奪取了政權,開始垂簾聽政,從此成為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如果大家喜歡小編這篇文章的話,請多多關注趣歷史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