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輕文物現身湖南,僅重0.03克,讓美國考古專家羨慕不已
2023-04-01 19:16:39 1
眾所周知,考古學在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明所以的人把考古等同於盜墓,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通過出土文物和古籍,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古人過去的生活狀況,還可以糾正一些錯誤的歷史事實,甚至延續已丟失的技術和醫學。因此,考古工作近年來取得了越來越多的進展。在湖南的玉蟾巖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輕的文物。
湖南道縣手眼鎮白石村附近有兩個洞口。前開口位於北部和南部。洞口是半圓形的,上面掛著巨大的白色鐘乳石。因為它像青蛙的鼻子,當地居民稱它為「蛤蟆洞」或「怪石頭」。文人稱之為「玉蟾巖」。在被考古學家發現之前,玉蟾巖只是一個普通的洞穴,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它,而不用第二眼去看它。但是1988年的考古發現使這個鮮為人知的洞穴在國內外聞名。
1988年,考古學家在玉蟾巖發現了大量的人工製品,如石器、棍棒、動物和植物骨骼。專家認為這個地方可能是古代人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的重要地方,所以他們決定集中力量挖掘這個地方。果然,在後來的挖掘過程中,專家們有了令人興奮的發現。1993年,考古隊在禹長巖遺址發現了幾件小陶器。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利用質譜加速器對陶片進行了碳14的測定。人們發現這些陶器碎片大約在14000年前,這是當時世界上發現和燒制的最早的陶器碎片。
2004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玉蟾巖發現了更多的原始陶器。通過對陶片和出土土層的對比分析,研究人員初步確定陶片約有1.8萬年的歷史。2009年,《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了一篇關於玉蟾巖陶器碎片產生的文章,指出玉蟾巖陶器碎片約有14000至21000年的歷史,比世界其他地方的陶器碎片早幾年,表明玉蟾巖人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發現了陶器。
除了陶器碎片,中國考古學家更興奮的是在玉蟾巖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種植水稻標本,為最早的水稻種植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1993年,我國考古隊在禹長巖遺址底部附近的文化層土壤樣本中發現了兩個黑色的稻殼。1995年,在略高於地平線的文化膠結堆積層中發現了兩層稻殼,呈灰黃色。2004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玉蟾巖又發現了5顆燒焦的米粒。禹長巖古代種植水稻的時間大約在14000到18000年前。
在此之前,大約3500年前,非洲的奈及利亞是最早在國外發現大米的地方。在上世紀70年代,印度還發現了大約6000年前的人造大米。這一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始人工種植水稻的國家。因此,這件僅重0.03克(相當於一個稻殼的重量)的文物成為世界上最輕的「文物」。美國考古學家們對此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