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榘張宗昌什麼關係(韓復榘夫人給張宗昌讓座)
2023-11-30 04:22:07 1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給你小心心]1932年9月3日,山東濟南火車站內。
一名身高超過1米9的壯漢,正在與送別之人在站臺交談之際,突然聽到一聲槍響,隨著身上的劇痛傳來,才意識到有人對自己行刺。
看不到不遠處一個年輕人再一次舉槍對準自己準備射擊時,曾經歷過無數場戰鬥的壯漢,快速反應過來,欲拔出腰間配槍之際,卻發現槍並不在身上,便一個急轉身,穿過人群,向反方向跑去。
後面的殺手顯然已經做好了不死不休的準備,一邊飛身趕上,一邊不停地朝著壯漢連開數槍,最終,壯漢終於身體受傷不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殺手來到身邊之後,不但不跑,反倒在壯漢的頭部胸部,又連著補了幾槍,壯漢龐大的身軀抽搐了幾下,便再也沒有動靜。
「我是鄭繼成,今日我刺殺張宗昌,是為父報仇,與他人無幹!」
鄭繼成
殺手神色平靜地立在原地,一邊等著急趕過來的軍警,一邊衝著圍觀的人們大聲說道。
原來,這位被殺的壯漢,曾是山東的土皇帝,軍閥張宗昌,被殺時,他剛滿51歲,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這次事件,便是震驚當年全國上下的張宗昌濟南火車站遇刺事件,那麼,一度在山東曾經權力滔天的張宗昌,為何卻死在了濟南火車站,這背後又有哪些隱情呢?
被譽為三不知軍閥的張宗昌魯迅在一篇文章中,曾評價軍閥張宗昌,為三不知將軍:不知自己有多少錢,不知自己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女人。
其中有兩層的意思,其一,張宗昌是個典型的粗人,不但沒文化,稍微大的數字都數不清,也根本沒有數字的概念;其二,張宗昌的金錢、兵力與女人確實多,多到不可勝數。
「我大字不識幾個,但是,我也有優勢,就是個子高,力氣大,跑得快。」
這是1881年出生的張宗昌,在年輕時經常使用的自我介紹。
張宗昌
俗話說:文有文路,武有武途。
或許,正是因為張宗昌一米九的大高個,身強體壯,不管去哪兒,只要是投軍,就沒有不歡迎的。
總之,在他的那個時代,從清末到民國,到處都是戰亂不停,再加上張宗昌又敢闖敢拼,倒也打出了身為一個「粗人」的實力與名氣。
張宗昌的發跡是在辛亥革命之後,當時一邊是清政府的漢人軍隊紛紛倒戈,各自擁兵自重,當上了軍閥;另一邊原清朝廷所轄的地方政府,紛紛獨立,形成了地方割據。
同時,也有許多人借著當時混亂的時機,在各地發起響應辛亥革命的武裝起義,擁有了自己的隊伍,張宗昌便是其中之一。
因為他塊頭大,再加上脾氣暴躁,敢打敢殺,便是地痞流氓也對他懼怕三分,當他振臂一呼的時候,地方上的一些混混哪敢不響應,於是,張宗昌便擁有了自己的隊伍。
人不多,百八十人。
這點人數,在當時,也就是普通土匪流寇的規模,不要說跟別人搶地盤,就是自保都成問題。
在這方面,張宗昌倒看得十分透徹,自己實力不足,便找大樹乘涼,於是,他先後投入了不少的地方割據或軍閥勢力。
張宗昌
但張宗昌是一個自視甚高之人,他是不會久居人下的,所有被他投靠的勢力,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塊跳板而已。
就在這跳來跳去的過程中,張宗昌不但沒被別人吞併,而且隊伍竟然還越做越大,這完全得益於「大樹」的好處,不僅可以乘涼保安全,而且還給槍給錢,再加上張宗昌的江湖義氣那一套,在舊軍閥時代,可以說百試不爽。
「張宗昌剛拿了咱們一萬塊大洋的軍餉,就走了,還順手帶走兩千人。」
這是被張宗昌剛投靠兩個月的軍閥所得到的消息,而這個軍閥總共才三千人,結果氣得吐血,最後嘆氣道:「我自負文武雙全,卻不如這個大老粗張宗昌啊。」
至於張宗昌究竟一路投靠過多少軍閥,借了多少光,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張宗昌這種讓許多人有些不齒的行為,雖然讓他實力壯大了不少,但在真正的大軍閥跟前,還是不入眼的存在。
「張宗昌是誰?沒聽說過,先給他個營長噹噹吧。」
這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得知張宗昌帶兵來投時,跟下屬所交代的話。
張作霖
顯然,在張作霖眼裡,張宗昌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竟連聽得不曾聽說過,能給個營長也是因為對他大老遠來投靠的一點激勵而已。
要知道,在奉系東北軍中,營長真是芝麻粒大的小軍官,不要說被張作霖重視,便是連見到大帥一面也幾無可能。
但向來非常自傲的張宗昌卻忍了,因為這棵樹足夠大,可以讓他好好地靠上一靠,說不定能靠出一番名堂出來。
這一次,他忍的時間比較長,甚至在張作霖平定東北內亂的時候,利用他江湖那套,未動一兵一卒直接策反了對方的一小半隊伍。
張作霖終於注意到了這個大字不識幾個,平日裡還喜歡作詩的張宗昌。
「既能打仗,還能作詩,這是文武全才啊。」
張作霖聽說張宗昌喜歡作詩,再加上還立了不少的戰功,自然要大力提拔,於是,張宗昌竟被一路從營長提升到軍長。
當然,如果張作霖真看了張宗昌的詩,估計會後悔。
張宗昌在張作霖手下,混得風生水起的同時,心中仍舊有些落寞。
張宗昌
「小時候,就有人給我算過命,說我是小龍命,即便不能做一國之君,也最起碼是一方諸侯。」
如今的他,即便軍職再高,也不過是張作霖手下的一名將領而已,距離他的目標實在是太遠了。
關鍵是,他也曾想過再次獨立出去,可打眼望去,這手下清一色的東北軍,可他卻是山東人,誰會買他的帳?
「你是山東人?」
就在張宗昌只恨自己不是東北人時,張作霖卻突然想起了他山東人的身世,突然一問,讓張宗昌內心一陣發緊:莫非張大帥發現了他的想法。
張宗昌狐疑地看著張作霖,點了點頭。
「那你就去山東吧。」
張作霖說得如此隨意,差點讓張宗昌以為自己被拋棄了。
張作霖
隨著張作霖的進一步說明,張宗昌不僅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而且心中更是狂喜不已。
「這是放虎歸山啊。」
張宗昌心中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此事,當然,這個「虎」是指他自己,而「山」則是他的老家山東。
1925年7月,張宗昌被張作霖任命為山東省省長,他終於圓了自己多年的夢想,成為一方諸侯,而還是他老家山東的諸侯,在家鄉的父老鄉親跟前,攢足了面子。
一心把自己當地土皇帝的張宗昌,顯然並沒有因為山東是自己的家鄉,而好好照顧這兒的百姓,他唯一考慮就是自己的享受。
要享受自然少不了錢財,於是,山東的老百姓就成了張宗昌鐮刀下的「韭菜」,被他不停地收割。
但好景不長,張宗昌在山東還沒蹦躂幾年,就被南方國民黨政府所領導的北伐戰爭給打敗了,而張作霖作為奉系大帥也在戰敗之後倉促乘火車返回東北,不料卻被日本在皇姑屯車站埋設炸彈暗殺身亡。
皇姑屯事件
他也曾聯繫接任東北軍帥印的少帥張學良,希望回東北避難,可張學良對他並不歡迎,不料張宗昌竟跑去了日本。
九一八之後,張學良考慮再三,還是不能讓張宗昌繼續在日本待下去,萬一這個沒有原則的傢伙再跟日本人勾結在一起,影響的自然是東北軍的聲譽。
因為,任誰都知道,張宗昌可是奉系的人。
在張學良軟硬兼施之下,1932年初,張宗昌回到了國內,也正因為這次回國,讓他不久之後,命喪在山東濟南的火車站。
一句調侃讓韓復榘暗生殺意張宗昌被刺殺之後,雖然明面上跳出來的是鄭繼成,但任誰都猜得出,這背後必定有主謀。
特別是一些內部知情之人,基本都把背後主謀,鎖定在了此時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身上,可八竿子打不著的韓復榘為何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刺殺已經通電下野的張宗昌呢?
韓復渠
按照舊軍閥時期不成文的規則,任何軍閥一旦通電下野,其他的對手便不能再行傷害之舉,而韓復榘偏偏還是把張宗昌置於了死地。
其實,此時的張宗昌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實力,手下也無一兵一卒,剛剛從日本回國,為何又成為了韓復榘的眼中釘,並殺之而後快?
歸結起來,為張宗昌招來殺身之禍的,就是他自己,而且只是因為他:嘴賤。
1932年8月,張學良邀請了一幫軍閥來到北京,一方面是聯絡感情,另一方面也希望團結北方各處軍閥力量,以求共同抗日。
被邀請的人員當中,就現任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與曾經的山東省省長張宗昌,這兩任山東軍閥初次見面之後,本也沒有什麼芥蒂與衝突。
對於大權在握,實力雄厚的韓復榘來說,張宗昌早已是個沒落的軍閥,是個光杆司令,根本也沒把他當回事,若不是看在張學良的面子上,估計都懶得搭理他。
張宗昌(中)與褚玉璞(左)、張學良(右)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張宗昌似乎粘上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他的面前,加上幾杯酒下肚,言語間對韓復榘也多有不敬。
他心有不甘啊,想當年,自己才是山東的土皇帝,如今卻落到了韓復榘手裡,他沒法把氣撒到蔣介石身上,如今趁著機會,奚落一下韓復榘倒也算吐了口濁氣。
他不止一次地對韓復榘說道:「山東那可是俺的大本營,如今雖然在你的手裡,但俺在那邊可是有人的,俺若過去振臂一呼,那些人是選擇跟俺還是跟你,還兩說呢。」
韓復榘本來並沒把他當回事,可聽他這麼一說,心中倒不免緊張起來,若只是他張宗昌,倒也無懼,可從眼下的情況來看,這個說話直來直去的傢伙背後,可有著張學良在撐腰,而且張學良的東北軍就在華北一帶,要是想拿下山東,幾乎是一日之間的事。
張宗昌(左一)與張學良(左二)的便裝照片
沒有預知到風險的張宗昌,在百無聊賴之際,繼續發揚他嘴上佔便宜的風格,一日來到北京的一處飯店用餐,聽說韓復榘也在,便徑直進了韓復榘的包間。
在韓復榘起身打招呼的時候,他那位識相的姨太太紀甘青連忙將緊靠韓復榘身邊的座位讓出來,張宗昌自然並不客氣,一屁股坐下。
「你在山東頂了我的窩子,我今天也打了你太太的窩子。」
自以為幽默的張宗昌,口無遮攔地又調侃起韓復榘起來。
聽到這句話之後的韓復榘,結合以前的種種考慮,對於張宗昌的殺心已經正式成型,心中已經開始了如何除掉張宗昌的盤算。
設下連環計令一代梟雄隕落韓復榘想殺張宗昌,但他沒法直接在北平動手,這兒可是張學良的地盤,張宗昌又是奉系的人,他只能忍著。
回到山東之後,韓復榘曾籌划過多種刺殺張宗昌的方法,但均不可行。
韓復渠
因為,此時張宗昌住在天津的租界,而且身邊還有張學良安排的人員守護,他很難在租界內動手。
最可行也最穩妥的方法,就是把張宗昌騙到山東來,在自己的地盤上除掉他。
韓復榘想來想去,只有如此。
「盼吾兄來山東一聚,以議共同經營山東一事,以兄在山東之底蘊,定能合力圖謀大計。」
張宗昌看著韓復榘發來的電報,任他是粗人,也知曉其中的意思,不僅可以共治山東,說不定還可以藉助韓復榘的力量,擴大地盤,重做一方諸侯。
儘管張學良等人看得出韓復榘此舉不懷好意,百般勸阻,但被利慾薰心的張宗昌還是準備冒險一試。
張宗昌(中)
他對投靠別人的事,早就熟門熟路,如今在張學良那兒,很難再被重用,哪怕繼續委屈自己,韓復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更何況,他張宗昌在山東還真是有點有脈的。
到了山東之後,韓復榘自然承諾下許多,讓張宗昌再一次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像,在臨走之際,張宗昌完全放鬆的警惕,甚至對於韓復榘提出想看看他的配槍時,都毫不猶豫地把從不離身的精緻小手槍交給了韓復榘。
趁著張宗昌酒還未醒,整個暈暈乎乎之際,韓復榘便以火車快要發車的藉口,差人把張宗昌送到了濟南車站,而被他安排好的殺手鄭繼成則已進站等候多時。
民國時期濟南火車站
還沒有醒酒張宗昌,卻沒有想到自己早已陷入韓復榘的連環計中,目前只差最後一步,就是直接把他送到殺手的槍口之下。
結語張宗昌的死,是舊軍閥之間的爾虞我詐與相互殘殺。
從善惡有報的角度來看,張宗昌在山東欺壓百姓,惹得天怒人怨,死不足惜。
但在當時的年代,因為張宗昌屬於下野的軍閥,韓復榘對他動手,也讓許多人對他行為有所不齒,並為他後來被蔣介石所殺時無人求情,埋下了伏筆。
韓復榘設了個三步連環計,才得以除掉張宗昌,並非這計策多麼高明,而是張宗昌的貪心與自大,將自己送入了死亡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