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元字寓言故事有哪些(元故事元故事新故事)

2023-11-05 01:40:22

來源:【讀特】

7月29日周五下午3點,暴曬了20多天的室外,此時難得飄來一片烏雲,天要下雨了。新媒體大廈1102會議室裡,冷氣充足,木製會議桌散發出嶄新家私特有的味道。每個周五,這個房間都會召開元故事寫作團隊例會。

那天散會後,大家沒有如往常一樣散去。記者們排隊擺起pose,攝影師成江舉起相機,咔嚓咔嚓……一通連拍後,有女記者嗔怪:「怎麼也不喊個一二三,表情都沒管理到位!」

合影,是為元故事第60期:「關於元故事的『故事』」而拍。照片中的人都不約而同笑著,那是他們生活中真實的一面——年輕,富有活力,神採與文採齊飛,朝氣銳氣共一色。

著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曾說,「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比發明家看到自己創造的東西逐漸表現出成功的跡象更令人興奮了,這種興奮和震撼會穿透你的心臟,這種強烈的感受會讓你忘了吃飯、忘了睡覺、忘了朋友、忘了愛情、忘了一切。」

某種意義上,記者也是發明家。當一個記者穿過重重阻礙,用收集來的信息、材料,完成了一篇故事的寫作,那種莫大的成就感,你去問照片中的人,沒有一個會不興奮、不激動。元故事背後的非虛構寫作,更加強化了這種故事完成時的使命感。

這是一個追求速食的年代,因此,深厚積澱的長篇文章才顯得愈發珍貴。因為人生的意義,苦辣酸甜、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有了文字才擁有了記憶。而人類有了記憶,才學會懷念,品嘗了過去,才會一點點校準未來,才可能進步。

寫作時,「忘了一切」,是常態。但是無論如何,別忘記自己。他們的每一個自己,都是有故事的「自己」。

享受沉浸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馬驥遠

2022年春,晶報醞釀一檔非虛構新聞產品專欄。起什麼名字?同事羅秋芳靈機一動:元宇宙時代,我們講講「元故事」吧!大家一致擊節叫好。何謂元故事?胡洪俠總編輯脫口而出:我們要開創深圳故事的「新紀元」。

不經意間,我們也成了開闢「新紀元」的人。

我的理解,元故事是一種沉浸式的採訪和寫作。譬如我採寫的深圳歷史名人、中國第一個女律師鄭毓秀的故事。前後一個多月,一頭扎在歷史資料之中,與遠在海外的鄭毓秀傳記作者深入交流,前往綺雲書室與西鄉小學鄭毓秀的「學妹」們聊天。那段時間的我,時而在2020年代,心情隨著各種關於女性權益的社會事件起起落落,時而恍惚在鄭毓秀所處的時代,目睹著這位深圳女性的傳奇人生。《槍與玫瑰》的主人公,是人們熟知的那個鄭毓秀,也是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你所不知道的鄭毓秀。

沉浸,沉浸,再沉浸,直至沉浸到你要描述的那個世界裡,你就會有新的發現,會有內心的觸動。就好像在採訪港中大(深圳)副校長阮健驄時,我仿佛看到他50年前第一次跨過羅湖橋時的身影。當你把這種發現和觸動寫出來的時候,一篇元故事大概就呼之欲出了。

為元故事「畫龍點睛」

●元故事視覺總監:全媒體視覺中心 董韶軍

《元故事》的視覺設計與日常報導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往多是被動接受視覺素材,看菜下飯;而《元故事》視覺提前介入的協作模式,賦予了設計師更多的主動性與話語權。通常在作者提供大致的寫作構思後,設計師即依據自己對內容的初步理解提出視覺元素採集的需求,甚至是對延展內容提出建議。這也符合我一貫的理念,即新聞設計的主要目的在傳達,而不在裝飾,《元故事》的協作算是提供了一次極好的踐行機會,這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成就感。

可視化,讓文字「動」起來

●元故事可視化產品製作人:新媒體產品部王彪

動輒5000字的元故事,如何適應新媒體時代你我普通人的閱讀喜好?

晶報元故事從誕生之初就確定了全媒體呈現與傳播的策略,新媒體產品部不斷進行著探索攻堅。

一是視頻化,生產報紙圖文內容的同時一起推進短視頻生產。對故事性強的人或事,用視頻來展現故事性。比如就《元故事 009期│槍與玫瑰》,推出《深圳走出的最傳奇女人 中國首位女博士是刺客|元故事視頻》;本身故事性不太強的,精挑故事某一亮點,做出話題或情緒,比如就《元故事017期|水下的舞者》,推出《水下舞蹈爆火,主創卻說很遺憾:大都不知是深圳創|元故事視頻》,同理還有《剛投100萬就遇上疫情封店!深圳帥哥老闆:我要報復性工作|元故事視頻》,這些視頻都登上熱搜榜,閱讀量100萬 。

二是海報化,對報紙上的元故事內容進行三聯海報轉化。從長篇圖文中提煉三段精華(最好有金句)製作三幅海報,不光完成對故事的提煉,同時也實現元故事品牌的露出,給元故事再一次傳播的機會,放大了傳播周期和影響。

化文字為海報和視頻,化報紙上的大塊頭為適應手機屏觀看的小而精,全媒體多模態的元故事,其精彩一定會被更多人看見。

全平臺推廣,讓故事插上翅膀

●元故事分發負責人:渠道運營部 羅秋芳

古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再好的內容也不能「姜太公辦報——願者來讀」。

元故事通過全媒體手段、多種呈現形式,在世界聚光燈下以文化視角講述深圳故事、中國故事。而這種傳播除了通過《晶報》、晶報APP、官方微信、微博、視頻號等自有平臺以外,還通過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視頻、央視頻、學習強國等央媒平臺以及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嗶哩嗶哩、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廣泛傳播。

元故事經全媒體平臺傳播後爆款頻出,多篇元故事作品入選新華網精品文章、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微博、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全平臺推薦。微博「元故事」原創話題#真實元故事# 閱讀次數達1288萬,多個原創話題登上微博同城熱搜,其中圖文作品《元故事 017期|水下的舞者》全網閱讀量超217萬,微博17家媒體轉發,張婭姝、深圳歌劇舞劇院點讚,話題#這些火遍全網的水下舞蹈竟都出自深圳# 登上微博熱搜同城榜第4位;圖文作品《元故事046期│消失的「愛人」》全網閱讀量超120萬,12家微博媒體轉發,話題#曾經的那些體育記者都去哪兒了#登上微博熱搜同城榜。

咖啡·早茶·元故事

●元故事版面主編:總編室 嶽進

天氣燥熱,口罩卻又脫不得。何以克時艱?領導開會給出七字箴言:少看手機,多讀書。

5月起,晶報轉型大文化系列產品開始公測。每天一個5000餘字的《元故事》,是真的可以暫時取代「書」的功能,給我們以撫慰。這一點,總編室同事們感觸尤深——在曠日持久的夜班生涯裡,我們是真的讀了太多沒!那!麼!有!趣!的文字。

以深圳為原點,觸摸香港、走遍廣東,再從中國衝出亞洲,最終來到世界的聚光燈下。《元故事》,以紮實的現場採訪、認真乃至「較真」的細節考證和非虛構方式的寫作,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或充滿時代動感、或深具歷史情懷的好故事。

一杯咖啡一下午,「一盅兩件」一早晨,這樣的場景裡,必須得有《元故事》。

元故事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元故事封面手繪作者:勾特工作室 勾特

對於新鮮事物感知遲緩的我,元宇宙來得突然,元故事來得更突然。我的5月就像那部叫《血戰鋼鋸嶺》的電影裡,突然被扔到戰場上的士兵,還沒等站穩子彈就山呼海嘯一樣拍過來了,不說血肉橫飛,也確實令人窒息。

回想起那天,領導把我叫去會議室,告訴我這次轉型,封面繪畫能起到60%的作用。雖然當時的我表面鎮定,但是心裡七上八下。這樣的疑問在我心裡就沒間斷過。所幸我有一個給力的團隊,一次次的探索讓我很快就進入了狀態,雖然現在也會偶爾焦慮,但經過幾次動態元故事和臨時換稿的「洗禮」,基本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債多了不愁」——這是我最近的座右銘。

通過元故事,我成為歷史的引線人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謝晨星

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這天,晶報「元故事」刊登的是我所採寫的《石「破」天驚》,講述的是深圳一家非國有博物館——望野博物館所藏國寶級文物「李訓墓誌」背後的故事。

這麼一件連通日本與大唐的珍稀文物,為什麼會出現在深圳這樣一個經濟型城市?

閻焰的故事非常傳奇,也很有深圳精神。作為一個沒有大學學歷的收藏家,憑一己之力在20年內創建了深圳望野博物館和東莞松山湖望野博物館。

有些人會說,不就是深圳有錢嗎?其實不然,在深圳,學術和知識沒有不傳之秘,更談不上門第和界限。這就是最好的土壤。

歷史是線性發展的,但文物是點狀存在的,時間長河將歷史這條線慢慢湮滅,留下幾顆遺珠一般的文物現世,文博人就像「歷史捕手」,默默撿拾起這些遺珠,細細打磨,將文物與文物重新串起。而記者,也是其中的穿針引線人,通過採訪與寫作,將這些被人遺忘千年的故事還原,讓歷史重新開口說話。

我有標題,你有故事嗎?

●元故事責任編輯:大文化採訪部 李岷

今天,2022年8月1日,是晶報21歲生日,也是元故事的第60期。作為元故事責任編輯,回想起四月的試水、五月的摸索、六月的漸趨平穩、七月的波瀾不驚,每進入一個新月份,心情都猶如開盲盒,總會有無數未知的變化等著自己。

關於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我最想寫的,是一個老編輯終於有了「標題自由」。《戀戀電影院》《勇敢者遊戲》《無「問」西東》《隱形的翅膀》《風的季節》《被SARS「選中」的人》《書籍的「新衣」》……第一遍通讀稿子時,如果某些字眼從大腦縫裡蹦出來,我會趕快把它們敲下來,然後再讀第二遍,同時進行內容編輯。大多數情況下,最後的定題就是由「第一感覺」完成的,無需額外調整。那種文題高度適配的興奮感,妙不可言。當然,也有通篇讀完,憋不出題的時候,更有自以為起了個不錯的題,卻被領導質疑「不知所謂」,「沒切中要害」,「不要搞諧音梗」,被「退貨」了!

這是一門「手藝」

●元故事撰稿人:福田與龍崗全媒體中心 魏鼎

剛剛接到「元故事」寫作任務時,仗著自己對紐約客系列非虛構報導的一點「存貨」,幻想自己猶如金庸小說裡的「火工頭陀」,對於少林絕技已「無師自通」矣。幻想是性感的,現實是骨感的。自己興衝衝炮製出的得意之作,竟被拿到選題策劃會上,當成失敗案例供大家解剖、批判,以至於體無完膚再無顏「苟活」於世。被斃了——三個字夾雜了數年來再一次重溫初入行時的那份痛感與面對陌生領域無從下手的迷離無助。

這也無怪。「元故事」一如「元宇宙」那樣:在可見的事實和不可見的真實之間拿捏著一份精妙的平衡。因其精妙,所以是反直覺、反日常的。「好像懂了」「我覺得我懂」也就必然成為新手們向「元故事」獻上的「祭品」。換言之,僅有寫故事的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門需要經年累月精雕細琢才有可能獲得的「手藝」。更何況你試圖捕獲的是人性的幽微與生活的真諦。

「動靜」相宜講好故事

●元故事編輯、客串撰稿人:總編室 伍嶺

我在元故事生產團隊裡並不算主力,但卻貢獻了兩次動態元故事的寫作。

元故事是非虛構產品,呈現了故事的深度,也體現了創作團隊的耐力與戰鬥力。而動態元故事講究的是時效,要快,但故事性一點兒也不能少。要說哪一種寫作更難,我覺得都難。日常的元故事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收集資料、採訪、跟蹤線索,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動態元故事在「快」與「敏捷」的硬性要求下,省去了上面繁瑣的步驟,它不煎熬,但卻焦躁。可能會讓你抓狂,唯有調整好節奏,理順資料與採訪脈絡,就會接近彼岸。

我們在同一片海裡

●元故事撰稿人:官微體育部 朱健

5000字左右的長度,嚴謹細微的採訪,漫長的創作期,集團軍作戰……在而今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每天一篇元故事成為我們極其確定的事。

這幾個月,不管是像我這樣的新聞老兵,還是朝氣蓬勃的新同事,我們一起共同領略了這個行業依然高漲的熱忱和理想,也共同披星戴月承受著外界環境帶來的憂患和焦慮。在充斥信息流的宏大敘事和壞消息中,人難免迷茫和灰心。令人欣慰的是,在每一個元故事中,我們發現,仍有那麼多人在普通而熱烈地生活。

我們希望,以後的日子裡元故事能收集更多穩妥而確定的快樂,來對抗無趣和失落。

海明威曾說:「這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為之奮鬥。」——我堅定地相信後半句。

故事不怕老,只要意思新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王子鍵

難寫的稿子不是不懂的選題,而是老題寫出新意。

在報社轉型非虛構寫作的路上,我和建築撞了個滿懷,從一開始摸索中顧左右而言他的未來大廈,到萬字深圳高樓史,再到地下深圳,以及即將要重新採訪的國貿大廈,它們都不是新鮮的話題。

但是,只要有新的思考和新的文風、新的角度,每一個故事都是「新」的。在這個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為了探尋高樓,從一個區到另一個區,去到那些幾乎已經感覺不到新意的存在,從心感受它們在深圳的地位和故事,通過挖掘、梳理,拓寬認知,獲得新的感受,並將這樣的感受付諸文字和採訪。

非虛構寫作在我看來,意味著細緻的觀察,宏觀的表述和個人的感受相融合,需要更多的閱讀,更切身的感受,更身臨其境的場景呈現。和採訪對象一起探討新內容、新細節,間或說上幾句題外話,不經意間收穫滿滿。原來沒想過能寫進稿子中的那些內容,竟也成了新常態,真應了那句——「學無止境」。

寫元故事是在修煉內功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林菲

做了十年記者,我是第一次接觸非虛構寫作。

我把寫元故事視作內功修煉。最開始,每次寫元故事都覺得下筆如千斤重,以至於跌破了自己的寫作速度底線——每天最多只能碼千字。寫完後如釋重負。經過每周策劃會上「師傅」胡洪俠總編輯的點撥,「外援」陳顯玲老師的幾次授課,我的修煉好像摸到了一點竅門,採寫效率不僅變高了,心情也有了變化。

《深圳的「普羅米修斯」》這篇元故事就是明顯的轉折點。我是帶著期待的心情去尋找筆下的太陽能燈的,從開始採訪就覺得自己「入戲」了。寫作時靈感不斷在腦海中炸出煙花,下筆如有神助,完稿時,竟有一種寫爽了的感覺。

最「小」的元故事主人公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張羽淳

香港歌手炎明熹是迄今見報的元故事裡,年齡最小的主人公。說實話,開始我是有些疑慮的,一個17歲的小女生,能講出好故事嗎?

而從約採訪開始便面臨不少狀況,因為她當時在湖南錄製《聲生不息》,還要上網課,檔期非常緊張,好不容易定了採訪日子,卻被告知只能在錄製MV的間隙抽空做採訪。現場嘈雜而炎熱,採訪經常被中斷,這也很影響炎明熹的思緒,開展深入的對話是有些困難的。

但是幸運的是,在她拍攝MV的時候,我看到帶她長大的姑丈也來了,我馬上「側翼突破」,從姑丈的口中了解到了炎明熹的成長經歷。整個採訪斷斷續續進行了5個小時,幫助我圓滿地完成了報導。

記錄當下的深圳故事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餘梓宏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採寫,是在寫《深圳脫口秀往事》的時候。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老超,是我在2017年看一次演出時認識的。那時候脫口秀正在被大眾所熟知,而已經40多歲的他也剛剛辭掉一份非常穩定的工作,準備全職做脫口秀演員,十分意氣風發。但後來,我也沒怎麼和他聯繫過。

這麼多年過去了,脫口秀已經變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老超到底怎樣了?所以一開始要寫元故事,我馬上想到了他。而因為這次採寫的深聊,我才知道,原來內地的第一個脫口秀俱樂部其實是誕生在深圳,而如今許多被我們熟悉的脫口秀演員,也曾在深圳一起做過脫口秀的夢。

深圳脫口秀往事,其實也是一個關於我們當下時代的故事:他們可以說是拓荒的一代——不僅玩得早,還把脫口秀真正玩成了職業;他們一開始對脫口秀肯定有著最純粹的熱愛和堅持,但隨之他們又必須直面脫口秀的商業化浪潮,要如何適應這種激變?而在這股浪潮中,有人成了「角兒」,但也有人就此被隱沒,他們又如何面對成名的誘惑?

這是我希望寫的深圳故事——它有不斷深挖的價值,讓我們能夠置身於時代之中,去看見當下正在發生的事件。

想盡一切辦法抵達「現場」

●元故事撰稿人:大文化採訪部 段鳳英

從選題策劃到約訪採訪對象以及完成採訪到寫稿製作,作為文字記者,我們是元故事生產中重要的一環,經歷著整個元故事產品的全流程生產,這個過程裡,讓我興奮的是每次與不同採訪對象對話時獲得的靈感與新認知,這是我做記者以來十分享受的一點。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激發採訪對象表達欲的關鍵,而走進對方生活、工作的場景,是尋找意料之外的「寶藏」秘笈。這背後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辛酸」:採寫周期短、疫情反覆讓約訪時間一變再變,我常常無法在短時間內深刻體驗受訪者所處的那個場景,這就難免會影響故事的飽滿度。

想盡一切辦法抵達「現場」,永遠是記者的目標;無限接近「現場」的過程,就是你筆下的故事。

「突如其來」的高考故事

●元故事撰稿人:教育新聞部 顧蓉

高考前夕,突然接到任務:寫一期以高考為主題的元故事。按要求是6月7日採訪高考首日的送考故事,6月8日見報。

高考故事如期出爐。記者劉夢嬌說,6月7日那天她是跟深圳市第七高級中學高三年級長黃劍鋒磨了半天,才終於打聽出了那個感人的細節,從而有了「別怕,老師陪你一起走」這個故事。記者馬濤則提前跟曾給晶報投稿並獲得過獎勵的華中師範大學龍崗附屬中學高三班主任李莉老師對接,並按照元故事的寫法要求改寫出生動的「『莉』滿園香」的故事。

稿件受到了領導的表揚,因為這是元故事與當天動態新聞首次結合的成功嘗試。

文/晶報記者 馬驥遠 董韶軍 王彪 羅秋芳 嶽進 勾特 謝晨星 李岷 魏鼎 伍嶺 朱健 王子鍵 林菲 張羽淳 餘梓宏 段鳳英 顧蓉

(原標題《元故事 060期│ 元故事 新故事》)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