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的遊記作文
2023-11-03 09:41:02 2
西柏坡是中國革命史上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西柏坡的遊記作文,供參考閱讀!
西柏坡的遊記作文篇1
7月1日我與大家一起,懷著無限崇敬和嚮往的心情,到了革命聖地西柏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走進西柏坡,我的心一下就激動起來。那一間間簡陋的土屋,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生動展示了"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歷史畫卷。黨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時間不長,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央工作委員會在這裡前後不到兩年,毛澤東轉戰於此也只有短暫的10個月,卻演繹了值得世人敬仰的、永遠銘記在心的、使中國的命運從此改變的歷史"大劇":黨中央、毛主席在這裡召開了歷時兩個月的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宣告徹底廢除封建半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實現中國人民夢寐以求耕者有其田的夢想,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設計了建立新中國的藍圖。
走進西柏坡,感受到了以毛主席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為黨、為國、為民、為全人類英勇奮鬥的堅強決心和非凡氣度。在這裡他們運籌帷幄,指點江山,指揮全國人民打敗蔣介石八百萬軍隊的各大戰役的宏大場面,從而實現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壯舉。
我認真地聽講解,認真地思考,一直在想,黨中央、毛主席在這麼簡陋、偏僻的小山村,是什麼力量使得他們有這樣的氣魄,靠什麼打敗了,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我想關鍵是:有一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有嚴明的紀律;有一支人民的革命軍隊,堅持武裝鬥爭。特別是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還做出了"六條決定":"不送禮,不做壽,少敬酒,少拍掌,不以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不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並列"。"兩個務必"、"六條決定"深深的印入我的腦海。一個政黨有這樣嚴明的紀律、有這樣的嚴要求、有這樣的自身建設,一定能經得起任何考驗,一定能無往不勝,一定能戰勝任何頑敵,事實已證明。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永遠是指導我們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克服任何困難,不斷奪取新勝利的保證。
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面對改革開放的考驗,面對市場經濟的考驗,面對黨風廉政建設的考驗,面對國家統計局提出的"三個"提高,我們統計人要繼承什麼,發揚什麼,怎麼做。
我們更應該牢記"兩個務必",永葆革命本色。"兩個務必",她是共產黨人不變的誓言,不僅應當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保持的優良作風,成為中國共產黨永遠擁有的黨魂,而且應當成為全體中國人民永遠保持的優秀品質,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民族之魂。
我們更應該牢記"六條決定",保持謙虛謹慎,防止資產階級腐蝕和反對突出個人,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我們更應該牢記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黨的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
我們更應該牢記黨在成立之初,提出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過去,是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衝鋒在前,無私奉獻,經受生與死的考驗。現在要自覺學習實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胸懷全局、心繫群眾,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前進,不斷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我們更應該牢記黨的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革命傳統,她仍然是我們戰勝困難的法寶,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激勵著我們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上、辦好事上。
我們更應該牢記1938年10月,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的共產黨員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範,執行命令的模範,遵守紀律的模範,政治工作的模範,內部團結統一的模範,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範,實事求是的模範,遠見卓識的模範以及學習的模範,
西柏坡精神,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中國人民寶貴的、獨特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發揚西柏坡精神,永遠牢記"兩個務必"、"六條決定",發揚革命傳統,保持革命本色,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業,認真貫徹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統計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勤政廉潔,加強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政治理論學習,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實現統計工作"三個提高"。以提高數據質量為核心,規範行政行為,防止以數謀私,增強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爭先創優意識,充分發揮統計職能作用,做到時時刻刻領先掌握經濟運行情況的主動權,準確把握工作重點,努力謀劃統計工作的新發展,主動把統計工作融入到黨委和政府的決策服務中,融入到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中,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要使各級決策者越來越離不開統計服務,使人民群眾越來越親身感受到統計給他們生活所帶來的可喜變化,把我市統計工作提升到一個新水平。一要著力抓好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圍繞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突破舊框架,融入新思想,加快推進統計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創新,抓緊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統計指標體系、評價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二要努力提高統計分析質量。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強對經濟形勢的監測和預警分析,加強對重大決策和政策的實證研究,時刻關注宏觀經濟發展態勢,尤其要對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關注民生、和諧社會建設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努力推出一批數據翔實、觀點鮮明、見解獨特的統計分析報告,及時向黨政領導提出針對性強和切實可行的參考意見。三要切實抓好維護統計工作秩序。堅決貫徹執行《統計法》,運用法律武器,規範統計活動,維護統計秩序,推進依法統計。為益陽後發趕超,建設綠色益陽服好務。
西柏坡的遊記作文篇2
日前,機場黨委組織黨員赴革命聖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參觀學習。大家興高採烈,學習了黨的歷史,重溫了黨的光榮傳統,過了一次十分有意義的組織生活。大家參觀時,細心聽,仔細看,有的議論,有的交流,有的抄寫革命業績,大家恨不能把黨的這段光輝業績全部記下來,全部裝在腦海中,鼓勵自己繼續奮鬥,為機場的發展貢獻力量。對我而言,更是教育深刻,浮想連篇,思緒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一時期,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關鍵時期,其中心任務是奪取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和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到城市的偉大戰略轉移。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抉擇。在這種情況下,敢不敢於鬥爭,敢不敢於勝利,成為黨面臨的生死考驗。中央、中央軍委在西柏坡運籌帷幄,決戰千裡,果斷地把我軍發動的大規模秋季攻勢發展為就地殲滅重兵團的戰略決戰,連續並交錯導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四個月零十九天,殲滅和改編軍隊154萬餘人,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成為新中國誕生的「奠基禮」。
1949年3月,毛澤東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在會上毛澤東指出:「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毛主席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同時還做出了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並列等六條規定,提醒全黨在工作重心由農村到城市的歷史性轉變中,必須預防因為勝利而帶來的黨內的驕做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安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這些要求,蘊含了對中國共產黨人理想、宗旨、奮鬥目標和作風風範等極為豐富的時代要求,開拓了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走向執政地位的新視野和新境界,為黨在執政條件下如何防止腐化變質,永遠保持先進性和革命性,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西柏坡精神是我們黨在開國進程中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凝聚和體現著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永不停頓,依靠群眾,建功立業、艱苦奮鬥為民創業和守業的精神。
通過參觀,在感嘆之餘賦詩一首:
革命聖地西柏坡,決勝千裡運帷幄。遼瀋淮海平津戰,殲滅敵軍百萬多。
七屆二中全委會,兩個務必廣傳播。土改運動轟轟烈,全國勝利奏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