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蒙古族的知識(關於蒙古族的18個冷知識)
2023-10-05 13:00:18 1
提起蒙古族,大家想到的應該是內蒙或者成吉思汗,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了解一下蒙古族。
1、蒙古族源於公元7世紀唐朝,最早是額爾古納河南岸的一個部落。在當時,蒙古族與東胡、鮮卑、契丹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直到公元12世紀,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蒙古才開始成為民族的別稱,蒙古意為「永恆之火」。
2、蒙古族被稱為「馬背民族」,擅長騎馬、摔跤、射箭,而這三項也是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必須會的三項技能。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烽煙盡處》裡斯琴就是通過那達慕大會為自己招親。
3、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於阿爾泰語系。文字原本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新中國成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在是兩種文字並用。
4、歷史上的蒙古族最早開始信仰薩滿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宗教信仰,後來隨著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傳入,蒙古族宗教信仰也發生了變化,現在信藏傳佛教。
5、蒙古族遊牧地區住的都是圓形穹頂的蒙古包,為了適應遊牧生活,蒙古族人發明了勒勒車,是蒙古族特有的牛車是適應草原環境以及自身習慣製造出來的一種交通工具。行則為室、止則為廬,堪稱「草原之舟」。
6、蒙古族的服裝主要有四部分組成,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首飾是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多用瑪瑙、珍珠、寶石製成,只有逢年過節、喜慶婚宴和探親訪友時才佩戴。
在平時,女子大都用紅或者綠色的長綢子把頭纏上。男人冬季喜歡帶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帶前進帽或禮帽。
7、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不得不說蒙古族的長袍真的很美,穿長袍腰帶是必須要有的。蒙古族的靴子是長筒靴,鞋子尖微微向上翹起。
8、蒙古族的食物分為兩種,一種是紅食,一種是白食。
奶食被稱為「白食」,是以奶為原料製成,比如奶豆腐、奶酪、奶果子、奶皮子等食品,還有奶茶、奶酒、酸奶等飲料。因為通體為白色所以被稱為「白食」。
紅食指的肉食,以牛肉和羊肉為主,據說最好吃的烤全羊不是新疆烤全羊,而是內蒙烤全羊,蒙古族最高待客禮節就是請客人吃烤全羊的羊頭和羊尾巴。
9、騎馬坐車到蒙古包時,要輕騎慢行,進蒙古包時要將馬鞭放在門外。因為蒙古包周圍都是牲畜,避免驚動牲畜群。
10、入包後坐在右邊,離包時走原路,必須要等送行的主人回去後才能上車或者上馬。
11、忌諱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睡覺和坐時忌諱腳伸向西北方,因為在西北方向蒙古人會懸掛成吉思汗的畫像。
12、在蒙古族,禁食狗肉、不許打狗,也不許罵狗。
13、家裡有產婦或者病人不接待客人來訪,這我們有點截然相反。
14、贈送禮品忌諱單數,和我們過年走親戚差不多,買禮都是買雙數。
15、我們熟悉的席慕蓉(《貝殼》是《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文》中的一篇,),是蒙古族人,還有斯琴高娃、烏蘭託婭、白巖松等都是蒙古族人。
16、蒙古族的婚禮是三天兩夜,男人在婚禮上會佩戴弓箭,一是預防豺狼虎豹,二是防止搶親,三是搶親。
17、「白節」 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18、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由石頭壘起,上插樹枝、柳條。樹枝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布條和紙旗,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奶酪等。祭敖包時,在古代,由薩滿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念經。牧民都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
關於蒙古族你還知道哪些知識,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