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縣令
2023-10-10 18:34:34 2
清朝乾隆年間,兗州城內有兩家大藥堂,一家是普生堂,一家是聚仁堂,都是前堂看病,後堂經營藥材生意。
普生堂掌柜叫竇孝慈,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只要是無錢購藥的窮人,竇孝慈便叫一聲:「小徒,包藥送客!」一來二去,病人都願到這裡看病,可病人越多,前堂的虧空就越多。好在藥商看中了普生堂的誠信招牌,爭相與其做生意,普生堂的生意反倒越做越大。
聚仁堂的掌柜陳聚才是一個精於算計之人,喜歡給病人開大方、貴方,對貧苦之人更是直言:「有病沒錢莫進來。」就這樣,求醫者漸漸流向普生堂。陳聚才不但不自省改過,反而視普生堂為眼中釘、肉中刺,發誓要以毒計擠垮普生堂。
一日深夜,聚仁堂的夥計抓住一個入室竊賊。陳聚才眼珠一轉,喝退左右,從嘴裡擠出一句話:「你是天地會的人!」竊賊渾身篩糠:「大老爺,小的竇三隻是偷東西,可不敢說是天地會的!」陳聚才招呼竊賊上前:「照我說的行事,我不但保你無牢獄之災,還會送銀子讓你遠走高飛!」竊賊點頭應允。
縣令張雲鶴剛剛起床,管家稟報聚仁堂掌柜陳聚才求見。陳聚才戰戰兢兢進來,張雲鶴心中不悅。陳聚才連忙掏出一張銀票遞過去,張雲鶴一把揣進了衣袖,然後客氣道:「陳兄!何必如此破費,有事但講無妨!」陳聚才答:「昨晚抓住一入室竊賊,竟是天地會的人,還供出普生堂掌柜竇孝慈是天地會青木堂堂主!」張雲鶴立刻會意,陳聚才這是借刀殺人,但他委實捨不得袖中的銀票,便吩咐下去:「把竇孝慈給我抓來審問!」
捕快將竇孝慈擒來,竊賊「撲通」跪在竇孝慈面前,聲淚俱下:「堂主!竇三對不起您,已經全都招了。為免皮肉之苦,您就把天地會的事都說了吧!」竇孝慈一頭霧水,見陳聚才跪在堂下,恍然大悟,這是被人誣告了,於是咬緊牙關不說半個字。
張雲鶴無奈,對捕快耳語道:「亂黨是株連之罪,竇孝慈全家皆是罪人,將他的孫子擒來!」捕快很快就將竇孝慈十歲的孫子扔在堂下。孫子悽厲地大叫「爺爺」,叫得竇孝慈心如刀絞。他大叫一聲:「罷了!罷了!天要絕我全家!認了天命吧!」遂籤字畫押。張雲鶴下令將竇孝慈全家押入死牢,全家一十三口人,唯有長子竇子碩到外地進藥,倖免被捉。張雲鶴偽造卷宗,上報至刑部,結果令得竇家被判全家抄斬。可憐竇孝慈一生積德行善,最後竟不得善終。竊賊竇三被灌啞藥,併案被斬。
兗州大旱,餓殍遍地,縣令張雲鶴仍整日花天酒地,弄得民怨鼎沸。一日,張雲鶴長子爬樹捉鳥,結果跌落樹下,頓時喪命。張雲鶴內心有鬼,葬了長子,對夫人李氏道:「我要到陀螺寺吃齋念佛一月,為長子超度、為次子祈福!」
很快,張雲鶴吃齋期滿,回到衙門就拉住師爺哭訴道:「師爺!我鬼迷心竅,做下許多惡事,以至殃及後代。佛家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今我要痛改前非,還望幫我將以往冤假錯案一一理出!」
錯案一一記在師爺腦中,他以往敢怒不敢言,此時見張雲鶴說得真切,便道:「小人理當效力!」
見師爺點頭,張雲鶴轉身對捕快說:「將聚仁堂掌柜陳聚才捉來,我要為竇孝慈翻案!」
師爺嚇得臉色蠟黃,在一旁拽拽張雲鶴,悄聲道:「老爺!此案可是驚動朝廷的大案,萬萬不可翻,倘若翻案,朝廷定會斬你!」張雲鶴不聽規勸,硬是將陳聚才綁上了大堂。陳聚才也不害怕,翻翻白眼,右手拇指、食指來回捻動,說:「大老爺!冤枉!這可是刑部定了的鐵案啊!」張雲鶴厲聲訓斥:「行賄朝廷命官,罪加一等!你行賄我的銀兩,我自有交代!老爺我先賞你五十大棍!」木棍飛舞,打得陳聚才哭爹叫娘,只好將如何誣陷竇孝慈、如何向張雲鶴行賄一一招供。
張雲鶴扔下令牌:「將陳聚才推出去斬首!」師爺嚇得連忙叫道:「大老爺!使不得!按照大清例律,死刑案一律得上報刑部核准!」張雲鶴大嘴一咧:「上報不上報都該殺,如此麻煩,這等豬狗之人,殺了痛快!上面怪罪下來,有我頂著!」說著將陳聚才押往刑場就地斬首,師爺急得一籌莫展,不住念叨:「老爺瘋了,全然沒有了法度!」
師爺將錯案卷宗搬出,張雲鶴詢問應如何改判,師爺一一稟報。一日,改審完一案,張雲鶴正欲退堂,一美貌婦人攜幼童上堂,張雲鶴道:「小婦人,有何冤情儘管道來!」師爺啞然失笑:「老爺!您審案審迷糊了!這是尊夫人!」幼童上前叫爹,張雲鶴把他攬在懷裡,愛憐撫摸。夫人臉紅如霞:「老爺!自陀螺寺歸來已近十日,為何住在衙門而不回家?」張雲鶴神色黯然:「夫人!睹物思人,我不忍回家,還望夫人寬限幾日!我書櫥下有一地窖,內有我收受的諸多寶物,街上災民甚多,夫人可用於購糧開設粥廠,賑濟災民!」夫人柳眉倒豎:「老爺啊!賤妾多次叮囑,為官不可貪贓枉法,以免害己害人!」張雲鶴羞愧難當,跪倒謝罪:「張雲鶴辜負了夫人的教誨!」夫人將張雲鶴攙起:「迷途知返,善莫大焉!」夫人央求一千災民幫忙,兌糧、壘灶、生火煮粥,救了許多災民的性命。
且說陳聚才被斬後,陳聚才家人進京告御狀,花了許多銀兩疏通關節,將摺子送到乾隆皇帝手中。乾隆龍顏大怒,命欽差、御林軍前往兗州捉拿張雲鶴歸案。不幾日,一干人抵達兗州縣衙,張雲鶴跪接聖旨。欽差宣讀完聖旨,一御林軍來摘張雲鶴官帽,另一御林軍手拿枷板來捉張雲鶴,張雲鶴猛地騰空跳起丈餘,將官帽拋向空中:「哈哈!老子不稀罕這身皮囊,要想擒我,再學十年武藝!」說話間,從腰帶裡抽出一把軟劍。同來的六個御林軍拔刀圍攻,張雲鶴一把劍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滴水不透。為首的御林軍打個呼哨,一張大網從天而降,將張雲鶴收於網中,張雲鶴大罵:「以暗器算計,算不得英雄!」
乾隆得到張雲鶴被押解進京的奏報,對大學士和道:「張雲鶴是和愛卿的門生,由你主審!」和跪倒接旨:「奴才一定秉公執法!」晚上,和在府中召見欽差和為首的御林軍,了解捉拿張雲鶴的情形。欽差道:「和中堂,張雲鶴言語粗俗,蔑視朝廷,以武力對抗抓捕!」
和大驚失色:「你說張雲鶴會武功?」御林軍道:「慚愧!張雲鶴武藝高強,我們六人竟不是他的對手!」和一揮手:「與我進宮面見皇上!」
三人跪請聖安,和道:「皇上!張雲鶴是奴才的門生,奴才對他了如指掌,他根本不會武功,捕他的御林軍說,他武藝十分高強!恐怕此人有假!」乾隆抬起頭:「愛卿平身!竟有如此怪事?朕要親眼看看這人間怪事!」說完,命人移駕刑部大牢。
張雲鶴此時正戴著鎖鏈酣睡,太監叫道:「皇上駕到!」張雲鶴翻身又睡,太監猛踢一腳,張雲鶴怒罵:「閹狗!皇上駕到,與我何幹?」兩個御林軍將張雲鶴架起,按頭踹膝,要他跪拜,張雲鶴紋絲不動。
乾隆坐在凳子上說道:「罷了!張雲鶴,朕問你,你是哪年的進士?可還記得考題?」張雲鶴一扭脖子,不屑回答。乾隆對獄卒說:「去掉鎖鏈!你等暫且迴避!」和慌忙勸阻:「皇上,此人武功了得!萬萬不可!」乾隆一擺手,眾人無奈,只得躲在暗處,劍拔弩張。乾隆用話激張雲鶴:「朕對你以誠相待,明人不做暗事,可否告訴朕你的身份?」張雲鶴雙手抱拳:「實言相告,我乃兗州西五十裡地靈巖山寨主秦尚武!」乾隆內心一驚,問道:「你是如何冒充張雲鶴的?張雲鶴何在?」秦尚武道出自己身世和事情原委。
秦尚武和妹妹秦小梅,自幼父母雙亡,被一武師收留,精心教習武功。武師年老而終,兄妹二人浪跡江湖,賣藝求生。一富家浪子調戲秦小梅,秦尚武忍氣吞聲,好言相勸,那浪子變本加厲,並不收手,秦尚武怒氣衝天,失手打死浪子,為躲避官府緝拿,到靈巖山落草為寇。
一日,嘍們巡山,在山下發現一個受傷暈倒的年輕人,於是將年輕人抬上山療傷。誰知那年輕人醒後,怒目圓睜,大罵秦尚武是貪官,欲拼命相搏。嘍們告知年輕人,秦尚武是他們的大王,並不是朝廷命官。秦尚武細細詢問原因,那年輕人說自己是普生堂掌柜竇孝慈的長子竇子碩,秦尚武與兗州縣令張雲鶴身高、外形、容貌、年齡極為相似,故而錯認。又將全家被張雲鶴、陳聚才合夥陷害誤殺、自己被人追殺的冤情告知秦尚武。
秦尚武本來就是性情中人,嫉惡如仇,而且秦尚武兄妹在兗州賣藝時,秦小梅身患重病,無錢醫治,曾得竇孝慈救過一命,有恩於他兄妹,他當時就氣得鋼牙咬得「咯咯」直響,發誓為恩人報仇,殺了張雲鶴和陳聚才。秦尚武探得縣令張雲鶴到陀螺寺吃齋念佛,於是扮作香客踩點,見到張雲鶴大吃一驚,此人長得與自己簡直是如同一人。他本想殺掉張雲鶴,但轉念一想,張雲鶴作惡多端,製造了不少冤案,自己何不冒充張雲鶴,將錯案重判!接連幾日,他對張雲鶴察言觀色,掌握性情。張雲鶴離開陀螺寺,秦尚武將他擒到山寨,詢問了許多情況。他怕自己冒充張雲鶴露出破綻,打算事情辦妥後再殺張雲鶴,要以張雲鶴為人質保障自己的安全。他到縣衙中冒充張雲鶴改判錯案,殺了陳聚才,本想及早脫身,無奈張雲鶴積壓錯案過多,一時無法脫身,結果被御林軍抓住。
秦尚武懇求道:「皇上!草民請皇上儘快將我處死,我的兄弟們知道我的死訊,必然殺死貪官張雲鶴!」秦尚武跪倒,聲淚俱下,「草民懇請皇上給兗州派一個清官,這幾年連逢大旱,餓殍遍地,張雲鶴把兗州折騰得民不聊生!」乾隆雙眼溼潤,秦尚武下跪,不為求生,而是為民請願,可自己的大小官員,貪婪成性,不管民間疾苦,忍不住又一陣心酸。
乾隆問道:「怎樣做一個好官?」秦尚武說:「不貪贓枉法,愛民如子!」乾隆一邊又道:「還要忠於朝廷、忠於皇上!」一邊將秦尚武扶起,「你是一個好官!」秦尚武說:「草民是犯下死罪的草寇!」乾隆悽然一笑:「做到以上幾條,便是好官!至於誰在那個官位上為官,於朕來講,無關緊要!」
乾隆移駕回宮,對和道:「此人確為張雲鶴,自幼習武,正所謂真人不露相!」和請奏:「張雲鶴錯判命案,犯下殺頭之罪,如何處置?」乾隆道:「知錯能改,難能可貴!既犯死罪,讓他內著死囚服,外著官服,戴罪立功!如若再犯,定斬不饒!」
「張雲鶴」帶官兵前去靈巖山剿匪、招安,秦小梅列隊迎戰,見到哥哥身著官服,不知所措。秦尚武手捧招安聖旨,除賊首「秦尚武」就地正法外,其餘人員皆判無罪,可還鄉、可入軍中為朝廷效勞。秦小梅會意,殺了那真張雲鶴交差。
第二年,乾隆密召秦尚武,秦尚武雖笑容滿面,但掩飾不住焦慮和不安。乾隆微微一笑:「當縣令是不是不如當山大王痛快?」秦尚武跪奏:「按皇上教誨為官,倒也不難!只是有一為難之事,微臣實在難以開脫!」乾隆喝一口茶:「說與朕聽聽!」秦尚武憋得滿臉通紅:「微臣在衙中居住一年有餘,張雲鶴的夫人李氏攜子常到衙中,要微臣回家居住!奪人之妻,為英雄所不齒!這……」
乾隆顧不得皇上威嚴,哈哈大笑:「朕來問你,那李氏人品如何?」秦尚武囁嚅道:「美貌賢惠,知書達理!」乾隆道:「這便是愛卿的不對了!如此難得女子,卻讓她獨守空房,你便是不義!」秦尚武尷尬得無言以對。乾隆密召李氏,李氏落落大方,款款而進,盈盈一跪,朱唇輕啟:「小婦人張李氏恭請聖安!」一言一行,盡顯大家閨秀風範。乾隆道:「你夫張雲鶴,錯判多案,死罪在身,無顏面見妻兒!既為夫妻,還望多諒!」李氏燕語道來:「多謝皇上不殺再造之恩!我夫痛改前非,百姓讚揚,小婦人喜不自勝,豈有不諒之理?」
乾隆順勢說道:「張雲鶴!你夫人已既往不咎,你還不隨她回家!」二人千恩萬謝,起身告退,秦尚武回頭,滿臉無奈,乾隆警告:「有此賢妻,人生大幸,定要善待!」
李氏驚覺夫君與以往相比,性情大相迥異,判若兩人,但夫君變得性情耿直豪爽,為官清廉,對自己、對孩子關愛有加,如同整日泡在蜜罐裡一般,並未深慮。夫妻二人又生一子,悉心教養,後二子皆入仕途。秦尚武八十四歲無疾而終,百姓悲慟欲絕,披麻戴孝,送葬隊伍綿延不絕,哭聲震天。後與早前病故的李氏合葬於靈巖山南麓,只是墓碑上刻著張雲鶴的名字!後靈巖山發大水,將墳頭衝平,墓內另藏一塊墓碑,上刻秦尚武之名,墓碑反面以小楷銘錄秦尚武身世,後人索性將雙碑並立,名曰「雙碑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