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風水奇事

2023-10-10 05:01:54

  清朝同治年間,某地有一吳姓的官人,資財甚厚。他想長保富貴,於是重金聘請有名的堪輿師(風水先生),四出尋找墳塋吉穴。因為吳大官人要求甚高,若非大富大貴的吉穴,便毫不考慮,所以其先人逝世三年,而遺骸停在寺院中,尚未入土安葬。

  當時,有一自稱神算子的堪輿名師,聽到消息後,便登門毛遂自薦。果然,他給吳大官人找到一塊風水甚佳的陰宅,名曰「牛眠地」。在他的指引下,吳大官人便把先人的遺骸葬於該處。豈料葬後不久,吳大官人的妻子及弟弟先後死亡。吳大官人大驚,心想:可能因誤葬墓地而有此禍。究竟是否是墳塋引起的禍患,始終未能證實,故此不知如何處置,心急如焚。他又不惜錢財聘來很多堪輿師,無奈皆是平庸之輩,未能說出其所以然來。

  吳大官人正在彷徨不知所措之際,忽然聽到街坊父老傳言,有一雲遊四方的老僧,精於風水之道。這老僧在數月前來到本地,在荒蕪的廢庵住宿。這所廢庵,距離吳家新建的墓穴不遠。老僧夜宿其間,並不燒火煮飯,也未燃燈照明。街坊眼見老僧一連數月,均是如此,覺得蹊蹺,有人便好奇地詢問老僧,為何不燒火、點燈?老僧回答說,這主要是因為他刻意磨練自己,來補贖以前的罪過。他說自幼學習堪輿學,精通風水之道,年輕時,時常替人選吉穴,改變他人命運,使人因而得以轉禍為福。但他深知洩露天機太多,必遭天譴,所以便從此棄絕風水,剃髮出家修行,不沾人間煙火,亦不燒火點燈。

  這事傳揚開來,人人稱奇。吳大官人聞知老僧精通風水之道,大喜,立即前往廢庵拜訪。交談片刻,覺得老僧對堪輿學確有精湛研究,便直截了當地說明來意,請老僧前往替他看看墓地,是否有差錯,以致家中接連發生兇禍。老僧堅持不肯,因為當年剃度時,他曾在佛前許願,發誓今生不再為人看墳墓塋地。後來他經不起吳大官人的苦苦哀求,便答應傳召他的入室弟子碧空前來,代他效勞。據老僧說,碧空盡得他的衣缽真傳,早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吳大官人聞言大喜,不斷催促老僧傳喚弟子碧空前來。

  老僧搖頭苦笑說,碧空雲遊四方,常常數年不知蹤跡,現今不知身在何方。故此我只得閉關入定,用法術飛往各地尋找,若是有緣,或可遇見,否則便無能為力了!

  於是老僧準備閉關三天,吩咐吳大官人在這期間,絕對不允許外人幹擾,以免影響法術,失靈。吳大官人當然唯唯聽命。

  在老僧閉關期間,禪房內生息全無,似乎空無一人。到了第三日,突然聽到禪房內傳出輕微咳嗽聲,心知老僧已返,於是打開房門,見老僧在房中打坐一如平時。吳大官人見此情景,欽佩老僧精通異術,為之折服不已。

  據老僧說,他已在南海的白楊島,覓得其徒碧空,碧空答應前來效勞,但可惜他剛巧有要事在身,必須三日後才能到來。

  三日後,吳大官人依期前往廢庵拜訪老僧,一入門,即發覺另有一僧人在禪房中閉目打坐。該僧身長如玉,發眉均已半白,飄然有神仙之姿。吳大官人心想,此人必是碧空,趕忙上前揖拜。交談之中,吳大官人覺得碧空談吐不凡,精通術數,心想遇到得道真人,大感快慰。

  吳大官人萬分誠懇地邀請碧空前往穴地勘察,碧空不語,首先以目注視吳大官人,上下打量一番後,再問他的生辰八字,細心推算一番,然後才點頭稱可,陪同他前往,相看墓地。

  碧空在墓穴周圍勘察一番後,不禁連聲嘆息說:「平庸之輩的堪輿師誤人非淺啊!」吳大官人在旁神魂不安,連忙追問到底為何?

  碧空指著墓穴地說:「庸碌的堪輿師技藝不精,竟然替你選了這塊火穴安葬。這火穴在外表,看不出任何異狀,但地層下面卻是烈火炎炎。葬後數年,棺木骸骨便會被燒得灰飛煙滅,到那時,你的整個家庭男女老少便會死得一乾二淨。」吳大官人被嚇得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照碧空推算,下葬到今已有一段日子,棺木的頭部恐遭地下烈火燒焦了!自此以後,便會牽及整副棺木,到時便難以施救了。

  吳大官人聽後,全身冰冷,仿如涼水澆頭,雙腿發軟,倒身跪在地上,向碧空乞求免禍的方法。碧空說這事甚難辦,但看過吳大官人的相格及推算過他的生辰八字,知道他不應是斷絕子嗣的人。況且他一片誠心,便姑且為其免災消難,為他遷葬先人骸骨,以化解這滅門之禍。但可惜自己有要事在身,要為寺院化緣募捐,不得稍有羈留,必須前往京師化緣募捐完成後,方能返回為吳大官人效勞。

  吳大官人得知碧空的所謂要事,原來只是化緣募捐,不禁如釋重負,慨然答應奉一千五百兩白銀,捐給寺院。如此一來,碧空便不用長途跋涉去京城化緣募捐,更可留在當地,立即為他尋覓墳墓吉穴,及時遷葬。

  事情商議決定後,碧空再次到墓地周圍,細心勘察一番,然後用肯定的語氣說,這塊墳塋地,風水甚佳,只可惜庸碌的堪輿師不懂點穴奧妙,差之毫厘便謬之千裡,以致誤葬在絕子絕孫的火穴中。

  碧空認真推算後,低聲跟吳大官人說:「在這穴以南五十步,有一株特別茂盛的連枝草,可命人從草中心往下挖掘,若發現其下有一棵靈芝,即證明此為『野鶴衝雲』之地,葬後必然大富大貴。」吳大官人聞言大喜,忙問何時適宜遷葬。碧空認為三日後的壬日或癸日,遷葬最為適宜。

  三日後,吳大官人與碧空帶領僕從,前往穴地。墓穴打開後,赫然發覺棺木的頭部果然已變得黑如焦炭。眾人啞然,面面相覷,嘖嘖稱奇。

  然後,眾人又在墓穴以南五十步找到連枝草,向下小心挖掘。果然,在離地面約五寸左右,發現了一棵靈芝。吳大官人目睹一切,知道已獲吉穴,欣喜萬分,頻向碧空拜謝。

  遷葬完畢後,老僧及碧空師徒二人便匆匆整理行裝離去,再次雲遊四方。吳大官人把一千五百兩白銀銀票包封好,交與碧空作為修寺經費。

  二僧離去後第二天,有人入庵投宿,無意中發覺禪房中有一堆新的泥土,室內的屋地像是遭人挖掘過。心裡起疑,於是往下挖掘,挖著挖著,下面便露出了寬闊的洞穴。洞穴旁邊有一小孔洞,孔洞內藏著管道,不知通往何處?那人心知有異,連忙召集街坊眾人前來觀看。

  吳大官人聞訊趕來。大家仔細觀察一番後,發現禪房地下洞穴中的管道竟然直通他家先人墳墓棺槨底下,管道孔洞正對棺槨頭部。吳大官人如夢方醒,原來是兩個僧人設下的騙局,詐騙他的錢財!

  兩個僧人事先度量出吳大官人埋葬先人的棺槨之處,然後選擇離墳墓只有數十步的廢庵借宿,秘密在禪房內向地下挖一個土穴,從土穴中又挖一條通向墓穴的孔洞。然後兩個僧人在土穴中燒火,使煙氣通過孔洞直達棺槨頭部。時間一長,煙火燻黑了棺槨的頭部。大家眼見棺槨下葬後,一直深埋在地下,竟然被燒得焦黑,當然驚訝,對二僧的話深信不疑;所謂的墓穴中挖出靈芝,原是山間柞樹叢中的野生蘑菇。二僧事先將蘑菇掩埋在該處,藉此迷惑吳大官人。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