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賦得永久的悔讀書筆記

2023-10-10 04:43:24 1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賦得永久的悔讀書筆記一:

  說到季羨林先生,這位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我與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讀過他的很多作品,其中有一篇散文印象尤其深刻,就是《心中賦得永久的悔》。

  此文是先生年近九旬時而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要講後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先生對他母親深切的愛和懷念在很多文章裡都被提及。如,在《尋夢》一文中寫道: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記敘了他回鄉為母親奔喪時,母親的魂魄借鄰居寧大嬸附體,與他說話的靈異事件。結尾時感嘆:「這是多麼渺茫,多麼神奇的一種安慰呀!」

  季羨林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小村莊,在母親身邊只生活到6歲,就離家去異鄉求學。以後兩次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最後一次回家,竟是為母親奔喪。所以每每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記憶中的童年背景是貧窮與飢餓交織在一起的。他當時小小的年紀,只記得吃得極壞,平日裡吃「紅的」,就是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一樣。又苦又澀,難以下咽。為了吃頓「白的」,在麥收季節跟隨母親去富人的地裡去「拾麥子」,回來­母親把麥子磨成面,蒸了饃饃,給他解饞。而母親自己有時連「紅的」也吃不上,只有吃野菜度日。日漸懂事的季羨林,到了上中學的時候,就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人世,永遠永遠地走了。當他得到消息急急地從北平趕回家裡,看到了母親的棺材,恨不能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

  「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這就是先生今生「永久的悔」。每讀一回,內心都不免為之一痛!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此,我已有感同身受。我的母親離開世間五個年頭了,最後病重的半年是住在我的家裡,由我來照顧的。雖然日常飲食和幾次入院陪護我都親力親為,但是母親的猝然離去,還是讓我感到突然,很長時間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相對來說條件和環境都要好的多,沒有經歷多少物質上的艱辛與磨難。如果說到「悔」,當然也有很多很多,最讓我後悔和遺憾的就是沒能和她老人家說一句:「媽媽,我愛你!」。儘管這種愛早已深深地滲透於母女之間共同生活的四十餘年裡,但母親和我都沒有真切地表達過。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重回她老人家的懷抱,我定會大聲地將這句話說出來。

  母親走後,為了讓父親不感到孤獨寂寞,也是為彌補對母親留有的遺憾,我接了父親和我們同住在一起。除了日常生活起居上的關照,每年抽時間帶他出去遊玩,還為他備好適合老年人閱讀的雜誌和書籍,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

  去年冬天,父親因心腦血管不適,入院輸液半個月。在老幹部病房,那些患病老人的兒女中不乏孝順兒媳和女婿,個別親生子女的無視與淡漠也顯露無餘。同病房有一個八十多歲的「樂天派」老大爺,每天由僱傭的保姆陪伴他,並代他書寫回憶錄。我很慶幸的是父親的回憶錄已經在我的鼓勵和幫助下完成了,將來力爭根據他的風雨人生路寫成一篇文學作品。那樣的話對於父親我將無憾!

  前些天,讀了一篇關於名導張藝謀的報導。1997年,張藝謀還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導演歌劇《圖蘭朵》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張藝謀沒來得及趕回去。在此之前,父親跟張藝謀說過多次,要把家族故事告訴他,至少需要兩周的時間,要細說。母親跟父親商量,說老大時間緊,要不就說兩天?父親很堅持,家族故事很重要,細節很多,兩天說不完。張藝謀是個不能停的人,別說兩周,就是兩天也得咬牙。「我每天有很多事在做,根本不會在家待十幾天聽我父親講故事。」

  他的母親做了很多努力,讓父親寫下來,但老父堅持要親自跟老大說,對老人來說,親口對兒子講述家族歷史,可能既是一個心願,也是一種儀式,就算在他身體每況愈下來日無多之時,他都堅持等著這一天。可惜這個龐大、複雜的故事,被父親帶進了墳墓。張藝謀說:「我對不起我父親。」

  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為了生存疲於奔命,為了理想日夜煎熬,卻將對父母的承諾與義務一拖再拖,直到所有時間恍然流過沒有了時間;所有機會都被錯過變成沒有了機會!

  其實,豈止親情,對於友情和愛,對於一切我們應該也值得珍惜的,又何嘗不是如此?!

  為了將來無悔,為了此生無悔,只有珍惜眼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踏實走好每一步,盡心做好每一件事,無論對父母、對親人、對朋友。相信我們只要勤奮,只要堅持,只要心中有愛,真的並不難。

  賦得永久的悔讀書筆記二:

  季羨林老先生走了一個月有餘,我也第一次讀完了他的散文集《賦得永久的悔》(我想,由於他的學科太專業,估計也只能讀這種散文集才能滿足「我讀過他的書!」的虛榮心或敬畏感),在此將我的一些讀書筆記和感想留下,既是對季老的致敬,更是對自己的磨練。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懷念方式是:全力鍛造好我們自己,追趕是最好的追憶。

  ……

  「一些時候以前,當我第一次聽到模糊數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蹭說過幾句怪話:數學比任何科學都更要求清晰,要求準確,怎麼還能有什麼模糊數學呢?後來我多了一些介紹文章,漸漸了解了模糊數學的內容。我一反從前的想法,覺得模糊數學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在人類社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有著大量模糊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無法確認這些東西的模糊性。承認這個事實,對研究學術和制定政策等等都是有好處的。

  在大自然中怎樣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東西更多。連審美觀念也不例外。有很多東西,在很多時候,朦朧模糊的東西反而更顯得美。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在這裡,觀賞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讓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縱橫六合,神馳於無何有之鄉,情注於自己製造的幻想之中:你想它是什麼樣子,他立刻就成了什麼樣子,比那些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要好得多,而且絕對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不知道模糊數學的發展史,我不知道模糊數學家中有沒有特別NB的中國學者。但我覺得,如果像PK各國平均身高、體重、GDP那樣衡量「哪個國家國民具有更好的模糊數學潛質or模糊數學應用能力」的排名,中國估計會像姚明在西部全明星票選一樣將所有對手甩出半個世紀。面子、關係、人情、禮教、工作、家庭、為人處事、「什麼事都得有個度」……有了季老的這段話,我一下明白:原來一整套的中庸、道可道理論,其實都是模糊數學的哲學版、社會學版

  我這麼說聽著好像對中國的不滿,不是這樣。我恰恰是個「模糊數學論者」——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為自己命名這個——原來瘋狂打星際爭霸的時候,我經常記不住一些兵種的數據,而且在組織戰術的時候也經常「差不多」態。對此對應,沃成琦打各種遊戲的時候,總能像了解他弟的身高體重一樣爆出各種細節。我自嘆不如,但他說對我的評論是「你雖然不門清,但總能對形勢進行很準確的評估「我不知他是捧我敷衍我安慰我還是真話,但我覺得很準確。

  我想說的是,就像季老說的模糊數學的首要意義在於表達我們對模糊現象的承認——在我看也可以說成尊重。我們中國人也不用一味妄自菲薄或批判,承認我們的模糊性、利用模糊性甚至享受模糊性,也許是個更好的角度,甚至就是我們的未來之路。就像數學領域的「混沌理論」,不就是在模糊的甚至沒條理的系統中慢慢摸索出規律,進而將很多個各自隨機的,相互間沒啥邏輯的系統,有機的正和然後應用的麼?

  我這還直說了物質的、理論的部分,而像感受、生活、審美方面,季老很好地闡釋了我們中國人思維中的「務虛」,所謂山水情節,正是如此吧。當然老外的一根筋模式有相當大的優勢,比如當人家發現模糊性之後就會一根筋地去研究模糊性,然後甄別出哪些是真的模糊哪些是錯覺、誤解、實驗設備、責任心、人事鬥爭作用下的假模糊,然後人家繼續研究,得出利用模糊性最好的辦法

  其實就像超級瑪麗或馬術比賽,我們總要翻越無數的溝坎,面對無數可能吃掉自己的通道。只要不丟命,只要還能往前,就沒啥。而且,也正因為模糊性,我們才能進入新的世界,然後通關。)

  我上面提到「老齡社會」這個詞兒。這個概念我是懂得的,有一些措施我也是贊成的。什麼幹部年輕化,教師年輕化,我都舉雙手贊成。但是我對報紙上天天叫嚷「老齡社會」,卻有極大的反感。好像人一過六十就成了社會的包袱,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我看有點危言聳聽,不知道用意何在。我自己已是老人,我也觀察過許多別的老人。他們中遊手好閒者有之,躺在醫院裡不能動的有之,天天提鳥籠持釣竿者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這只是少數,並不是老人的全部。還有不少老人雖然已經壽登耄耋,年逾期賾,向著百歲甚至茶壽進軍,但仍然勤勤懇懇,焚膏繼晷,兀兀窮年,難道這樣一些人也算是社會的包袱嗎?我倒不一定贊成「薑還是老的辣」這樣一句話。年輕人朝氣蓬勃,是我們未來希望之所在,讓他們登上路津,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對老年人也不必天天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你們已經老了!你們已經不行了!對老齡社會你們不能辭其咎呀!」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隨著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還要提高,將來老年人在社會中所佔的比例還要提高。即使你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你也沒有法子改變。……我們有人老是為社會老齡化擔憂,難道能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統賜自盡嗎?老齡化銅人口多不是一碼事。人擔心人口爆炸,用計劃生育的辦法就能制止。老齡化是自然趨勢,而且無法制止。既然無法制止,就不必嚇嚷,這是徒勞無益的。

  賦得永久的悔讀書筆記三:

  最近,讀了季羨林先生的《賦得永久的悔》一文,感受頗深。這篇文章是季先生在他望九之年寫給母親的。季先生是一位過早地失去母親而終身懷有風木之悲的人,他6歲就離開了母親,不記得母親的笑容。文中回憶了他小時候生活的艱辛,食物匱乏,想方設法尋找吃的東西而母親則終日吃「黃的」食物的情節,令人心酸。全文滲透了母親對孩子的至親至愛,通篇情意刺骨,無限悽切。季先生把他對母親的深情和歉意寓於質樸的語言之中,自始至終傾注了一個情字,讀後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現節選文章的最後兩段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在母親身邊只呆到6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日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不回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單的一句話裡飽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了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正應在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了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