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巧斷爭子案

2023-10-10 05:28:04

  清乾隆年間,青龍鎮有一宋員外,家有良田千頃,門前騾馬成行。他不但操持農事,還經營絲綢生意,因而,富名遠揚方圓百裡。

  宋員外原配姚氏,精明貌美,兩人情投意合。可是,轉眼間姚氏嫁過來已十載,一直未有身孕。因而,宋員外常常為此事傷透腦筋,而宋員外的老母親宋老太太,更是焦躁不安嘆息悲傷,以至臥病在床。為了寬慰老母,更為了宋家萬貫家業有人繼承,宋員外婉言向姚氏提出納妾。姚氏雖內心不肯,但是,眼見婆母心病不除,又暗怪自己遲遲不能生兒育女,也只好答應下來。這年初冬,宋員外便娶了一位鄉下貧苦人家的女兒,名喚姣姣,時年18歲。

  這姣姣果然不負宋家的期望,嫁過來未滿仨月,便有了身孕。然而讓宋家上上下下更加驚喜的是,這十年不孕的姚氏竟然也懷了胎,這真是雙喜臨門了!自此,宋老太太的病情逐漸好轉,竟然能下床了,只想著早日抱著兩孫孫呢!至於宋員外,眼見人丁興旺,更是喜不自勝。第二年夏天,儘管兩位夫人將要於中秋節前後分娩,但他有一筆重要的絲綢生意要做。於是,他安排好丫環僕役好生服侍兩位太太之後,便放心地遠下杭州。

  鬥轉星移,不覺到了農曆八月十五。這日傍晚,兩位太太同時腹內絞痛,並且幾乎同時分娩。宋老太太得知喜訊,忙吩咐傭人將兩個嬰兒抱過來,讓她看個夠。宋老太太早已準備好了一模一樣的兩份花包被兒,她要親手給兩個嬰兒換上花包被兒,再分別給取個名兒。傭人連忙將嬰兒都抱了過來,宋老太太忙不迭地為兩個嬰兒換了花包被兒,這才知道嬰兒為一男一女。宋老太太見添了一花一果,孫兒孫女雙全,高興得合不攏嘴,換好新包被兒之後,給男嬰取名雲龍,女嬰名喚彩鳳。宋老太太一會兒抱起雲龍,一會兒抱起彩鳳,有時將雲龍彩鳳同時抱起,磨蹭親熱了好一陣子,才讓傭人將雲龍、彩鳳送回。

  姣姣接過孩子餵奶時,越看孩子越覺得不對勁兒,連忙打開花包被兒一看,她竟昏厥過去——那嬰兒是女性!姣姣醒過來後,不顧自己虛弱的身子,一意地哭鬧不休,認定兒子是被換了;而姚氏一口咬定自己生的是兒子,當然不願意與姣姣交換嬰兒;至於宋老太太,她只知道得了孫子孫女,可沒顧上這男女娃兒到底為誰所生;再說傭人們,一致認為不管誰生男育女,都是宋家的後代,不知情況的自然無法說出「子醜寅卯」來,就是有個別傭人知道底細的,也只偏袒著自己的女主人。因而,宋家大院一時風波驟起,雞犬不寧。宋老太太也無計可施,只好派傭人日夜兼程,及早把兒子宋員外叫回來定奪。

  宋員外匆匆趕回家裡時,那姣姣早已另請了保姆照料彩鳳,自己回了娘家,並且同娘家人一道去縣衙唐縣令處擊鼓喊了冤。

  這日,唐縣令差衙役傳宋員外攜兩位夫人,並抱那男嬰火速到縣衙聽候審理。宋員外等遵命到縣衙後,唐縣令一改往日在大堂審理案件的規矩,卻在縣衙後花園的池塘邊,臨時設了桌椅。宋員外等心懷疑慮,但見唐縣令虎視眈眈威嚴地端坐在太師椅上,兩邊侍從兇神惡煞般怒目肅立,好不威風!宋員外等人趕忙下跪。唐縣令命侍官將那男嬰抱上來,端詳了一陣兒,斥問姣姣道:「這娃兒是你所生?」

  姣姣叩頭哭訴道:「青天大老爺,天地良心,這雲龍為我所生!」

  唐縣令責問:「何以為證?」

  姣姣答:「生下雲龍的那一刻,我雖身體疲憊,可神志還是清楚的,當然能辨別出是男是女;再說,我比姚大姐年輕,雲龍自然圓胖,那彩鳳就瘦弱多了。」

  唐縣令捻須片刻,轉斥姚氏道:「姣姣的話你都聽到了?」

  姚氏淚盈盈地說:「聽到了。可是,雲龍為我所生,不信,他那左膝彎處有一豆粒大的黑痣,請縣太爺明鑑!」

  唐縣令命侍官打開花包被兒查看,果然如此。

  姣姣磕頭高喊道:「雲龍一出生,就抱去讓老太太過目了,等抱回來竟換了女嬰。這麼些天雲龍由姚大姐撫養,她當然連雲龍的汗毛孔也能看個遍,豆大黑痣,何足為證?請青天大老爺為俺做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真假難辨,在場的人一時譁然。

  唐縣令「啪」地一聲拍響驚堂木道:「肅靜!」池塘邊頓時鴉雀無聲。唐縣令立刻吩咐侍官將雲龍抱進附近的閣樓裡,以便弄個水落石出,再交給生母。然後,轉對宋員外道:「你身為一家之主,兩位夫人將同時臨產,而你不歸,作為人夫人父,你知罪嗎?」

  宋員外連連應諾道:「小人只顧生意,誤了大事,在下知罪!」

  唐縣令追問道:「這事依你之見,應作何處置?」

  宋員外答道:「其實,雲龍為誰所生,都是我的親子,只是我未在家,誰為雲龍的生母,我委實難判定。」

  唐縣令厲聲喝斥道:「姚氏和姣姣,中間必有一個是刁民!你身為她倆的丈夫,都無以為計,我唐縣令只有一招了。」

  宋員外焦急地說:「請快快明示!」

  唐縣令笑眯眯地說:「倘若把雲龍留在人間,你家會永遠不和。反正你們今後還會再添娃兒的,這個孽種就除了吧!」

  宋員外驚呼道:「縣太爺,萬萬不可!」與此同時,姚氏和姣姣也哭著喊道:「萬——萬——不——可!」

  唐縣令根本不予理會,對著閣樓高聲喊道:「快把那個小孽種,給我拋進池塘去!」話音剛落,只見那個侍官從閣樓裡閃出,三腳兩步奔到池塘邊,將懷中包著花包被兒的雲龍,「嗵」地一聲投入水中。那花包被兒在水中冒了幾冒,想必是雲龍在掙扎呢!

  就在侍官投雲龍入池塘的一剎那間,宋員外旋即昏倒在地,人事不省;此刻,姚氏只知呆呆地仍舊跪在那兒;只有姣姣猛地站起,呼喚著嚎叫著奮力朝池塘衝去。幾個衙役上前阻攔也沒攔住,「撲通」一聲,姣姣撲進了池塘裡。幸虧兩位衙役跟著跳下去營救,姣姣只喝了幾口水便被救了上來。姣姣被救上岸後,發瘋似的奔向唐縣令:「昏官,我跟你拼了!還我兒子啊!」幾個衙役上前阻攔,唐縣令才免遭衝撞。他不慌不忙地傳令道:「把雲龍給我抱出來!」頃刻間,只見那位侍官從閣樓裡抱出一個用紅包被兒包裹著的娃兒來。這時,甦醒過來的宋員外和停止吵鬧的姣姣一時被弄蒙了,只有姚氏還跪在地上發著呆。

  唐縣令從侍官手中接過嬰兒,對姣姣說:「姣姣,你是這孩子的生母,你看看是不是雲龍?」

  姣姣也顧不得渾身衣服溼透,忙接過嬰兒看了又看,隨即涕淚交零地親著嬰兒,嚷道:「正是我的兒子!我的雲龍回來了!」

  宋員外見雲龍並未被投入水中,已經大喜過望,眼見兒子又判給姣姣,略一思忖,覺得委實有理,連忙上前向唐縣令叩頭。

  原來,那個用花包被兒包裹著的,是一條十來斤重的鮮活大鯉魚……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