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秋的成語的含義以及其故事和來歷(關於出自春秋的成語故事)
2023-10-10 04:04:56 4
出自春秋的成語的含義以及其故事和來歷?葉公好龍,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葉(今河南葉縣)的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裡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龍知道了,就來到他家,龍從窗戶上向裡看葉公一看見龍,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後,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出自春秋的成語的含義以及其故事和來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出自春秋的成語的含義以及其故事和來歷
葉公好龍,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葉(今河南葉縣)的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裡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龍知道了,就來到他家,龍從窗戶上向裡看。葉公一看見龍,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後,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
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裡),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裡,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紙上談兵,「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呆若木雞,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一天,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雞。十天之後,齊王問他:「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鬥雞訓練好了,那隻雞很好,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一隻好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