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的押韻方法(跟我學寫詩1律絕的由來及押韻概念)
2023-10-18 06:47:50 2
律詩的押韻方法?跟我學寫詩第一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律詩的押韻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律詩的押韻方法
跟我學寫詩
第一章
律絕的由來及押韻概念
整理編輯:詩詞軒
首先說一下,格律詩是在南朝永明體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隨著「四聲八病」和「永明聲律論」的傳播,人們逐漸認識到其中的弊端,將其整理修改,出現了更為簡便的「粘對律」,並由此演化出「平仄律」。
小貼士:
永明體是中國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的詩風。又稱新體詩。當時的音韻學家周顒發現並創立以平上去入制韻的四聲說,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正紐、旁紐)必須避免之說。永明體,即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聲韻格律為其主要特徵。
主要特徵:
1.講求聲律,用韻已相當考究,其主要表現為押平聲韻者居多。
2.詩的句式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3.講求寫作技巧,講求駢偶、對仗,律句已大量出現。
4.講求詩首尾的完整性,講求構思的巧妙,追求詩的意境。
而絕句這個名稱,產生於南朝齊、梁時期,是當時的一種文學形式,南朝梁陳間的詩人徐陵編寫的《玉臺新詠》第十卷中匯集了當時的五言四句小詩,他將之稱為絕句,還把漢代同一句式的詩標為「古絕句」。
小貼士:
五言律詩的定型是由 宋之問、 沈全期於唐高宗及武后時期完成的,他們不僅提倡詩歌應講究聲律和對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規律,即一聯的對句要與出句相對,下一聯的出句與上一聯的對句要相粘,並把這個規律貫穿全篇。
後來經沈全期、宋之問、 杜審言、 李嶠把這中規律運用於七言歌體中,最終在唐中宗景龍年間形成了七言律詩的定型。
定型後的絕句,每首四句,每句都是五言或七言,在聲韻格律上有它特定的嚴格要求。因此,這種絕句,也稱律絕。為了便於區別,人們就稱以前那種雛形絕句或以後不按格律寫的絕句為古絕。
絕句的格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詩的某幾句尾字要用相同韻部的字,一般稱為押韻;
二是每一句中的平聲字和仄聲字的排列,都要依照一定的規則;
三是根據平仄聲字不同排列的句式,句與句之間的聯繫,也要依照一定的規則。
今天我們著重講解關於韻和押韻的部分。
何為韻韻稱為音韻或聲韻。是指漢字發音的聲、韻、調,具有抑揚頓挫感的和諧聲音。
何為押韻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何為韻母中國漢語音韻學術語,漢語字音中聲母、字調以外的部分。舊稱為韻。韻母由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韻尾三部分組成;按韻母結構可分為單韻母、複韻母、鼻韻母。
普通話中共有39個韻母。
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啊 喔 鵝 哀 誒凹歐安恩昂
eng ong
亨的韻母 轟的韻母
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ong
衣 呀 耶腰憂煙因央雍
u ua uai uan uen uang ueng
烏 蛙歪彎溫汪翁
ü üe üan ün
迂 約冤暈
分類普通話韻母共有三十九個,數目比聲母多,系統也比較複雜。
按結構可以分為單韻母、複韻母、鼻韻母(有鼻韻尾的韻母叫鼻韻母);按開頭元音發音口形可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簡稱「四呼」。
開口呼 韻母為a、o、e、ê、 er、i(前) 、i(後)或a、o、e開頭的韻母
齊齒呼 韻母為i或i開頭的韻母 如 iou、iao、ie、ia
合口呼 韻母為u或u開頭的韻母 如 ua、uo、uai、uei
撮口呼 韻母為ü或以ü開頭的韻母 如 üe、ün、üan
所有韻母中,除鼻韻母的韻尾是輔音外,其他的音都是非鼻化元音。非鼻化元音的發音要點是軟顎始終上升,堵住氣流的鼻腔通道。如果軟顎的位置不好,氣流同時從鼻腔和口腔中洩出,發出的元音就成了鼻化元音。在普通話中,鼻化元音只有在兒化音節中才會出現。
在歷史長河中,押韻這個藝術形式運用的範圍十分廣泛,不管是文人雅士的詩詞酬唱,還是下裡鄉人的粗口俚語。不管是歌舞戲劇,還是標語口號。都可見到押韻,這個藝術身影。下面,稍舉個例,以辨其形:
舉例:註:韻字一般放置在偶數句的末尾,或每句的末尾。以下例文中標色的文字都是韻字。不同顏色,表示韻部有變換。
1.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
2.漢賦(有轉韻、換韻)◆洛神賦曹植(節選)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
3.樂府歌詞(有轉韻、換韻)◆木蘭辭 南北朝·南北無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4.古風(有轉韻、換韻)◆古詩十九首其一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5.漢 柏梁體(每句都押韻)陸機《燕歌行晉》:
四時代序逝不追,寒風習習落葉飛。
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遠遊恆苦悲。
君何緬然久不歸,賤妾悠悠心無違。
白日既沒明燈輝,夜禽赴林匹鳥棲。
雙鳴關關宿河湄,憂來感物淚不晞。
非君之念思為誰?別日何早會何遲!
6.南朝 永明體沈約《別範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7.唐詩◆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絕句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裡船。
◆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8.宋詞◆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9.元曲◆[雙調]大德歌·冬關漢卿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
瘦損江梅韻,那裡是清江江上村。
香閨裡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
10.俗語◆龍遊淺水被蝦戲,虎落平陽受犬欺。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拔就亮。
11.繞口令◆六十六歲的劉老六,蓋了六十六間好高樓,買了六十六簍桂花油,養了六十六頭大黃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
◆老羅拉了一車梨,老李拉了一車慄。老羅人稱大力羅,老李人稱李大力。老羅拉梨做梨酒,老李拉慄去換梨。
12.童謠◆天上雪花飄,我把雪來掃。堆個大雪人,頭戴小紅帽。安上嘴和眼,雪人對我笑。
◆小寶寶,起得早,睜開眼,眯眯笑,咿呀呀,學說話,伸伸手,要人抱。
◆公園裡,花兒開,紅的紅,白的白,花兒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說我真乖。
13.順口溜◆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個夠;感情鐵,喝出血。
◆身體不要太累,面容不要憔悴,吃飯不要喝醉,買禮物不要嫌貴,花錢不要心碎,見到mm要後退!
◆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酒足飯停,不行也行;飯飽酒醉,不對也對。
14.三句半◆喜看奧運東風共,歡聲笑語一重重。五星紅旗看更紅,太激動!
◆二零零八奧運會,中國人民怕過誰。暫時落後不後悔,奮起直追!
◆精彩節目下面有,詩歌朗誦小合唱。保證你們看不夠,拜拜嘍!
15.廣告語◆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大寶sod蜜)
◆肚子越來越小,感覺越來越好(碧生源減肥茶)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鑽石)
16.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風)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什麼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什麼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彎彎的河水從天上來,流向那萬紫千紅一片海。……
17.現代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18.地方戲曲◆京劇穆桂英掛帥選段
佘賽花:【西皮搖板】我楊家保宋朝曾經百戰,【流水】奮勇疆場把敵殲。老令公在兩狼山前身遭難,最可嘆眾孩兒一個一個血染沙場把身捐,才保得大宋錦江山。到如今門庭冷落鼓聲斷,【搖板】白虎堂靜悄悄劍鏽刀殘。
……
◆黃梅戲《女駙馬》選段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
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啊好新鮮。
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
人人誇我潘安貌,原來紗帽罩嬋娟。
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作高官。
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
……
◆滬劇《雞毛飛上天》選段
從前有個小姑娘,她真想背背書包上學堂。
怎奈她三歲親爺死,家中無錢又無糧。
全靠一個老母親,幫助人家汏衣裳。
省吃儉用積點錢,總算能夠上學堂。
她靜靜坐在課桌旁,心裡的高興說不象。
可是老師常常罰她立壁角,只因她身上穿的是破衣裳。
上課不滿一個月,那校長更是狠心腸。
因為她學費未曾付清爽,就推出她學堂的大門牆。
……
19.銘文◆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20、口號、標語◆頑強拼搏,超越自我。
◆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於瞬間麻痺。
◆每天誦讀幾分鐘,日積月累多輕鬆。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看到押韻,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而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相較於其他文學體裁有更多的講究。
關于格律詩的押韻安排:律絕押韻,就是在一首詩的某幾句的句尾,用同一個韻部的字做韻腳。一首律絕共有四句。其中:
1.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必須押韻,且以押平聲韻為正格。
2.第一句的尾字如果和第二句的尾字同聲(一樣是平聲或仄聲),那麼必須和第二句一樣要押韻,且最好用和第二句尾字同一個韻部的字。如果用了不同韻部的字做韻腳,就叫「出韻」或「落韻」,這是違反格律的。
3.第三句的尾字不需要押韻,且由於律絕正格限用平聲韻。所以,如果第二、第四句尾字押平聲韻,那麼第三句的尾字限用仄聲字;反之,如果寫別格,就是第二、第四句尾字押仄聲韻,那麼第三句的尾字限用平聲字。
另外,一首詩用於韻腳的字不能重複;一首詩,如果有三句是押韻的,那麼第一句的尾字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出群格」。最後一句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的,稱為「孤雁入群格」。需要注意的是,出入群不能同時出現,即第一、第四句不能同時借用鄰近韻部的字作為韻腳。且孤雁格主要出現於七言詩中。
小貼士:
最早稱首句借用鄰韻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謝榛。他在所著《四溟詩話》中說:「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沿用這種說法的今人詩家,如張皓先生在其主編的《古典詩詞通論》中說:「唐宋人常不拘首句韻腳之規,而借用鄰韻,後世稱為孤雁出群格。」星漢先生在《今韻說略》一文也指出:「晚唐有於首句入韻的格律詩,借用鄰韻的韻字,作為首句的韻腳,唐宋幾成風氣,視為定例,叫『借韻』,起名號『孤雁出群』……如冬韻詩起句入東韻,支韻詩起句入微韻,豪韻詩起句入蕭餚是也。」
在古詩典中只述鄰韻用於首句,惟當代亦有很多人用在尾句,則將此格命名為『孤雁入群格』,以分別古人首句用『孤雁出群格』。
關於韻書為了便於詩詞創作,古人將相同韻母的漢字歸類匯總,將常用漢字按韻母區分,分為若干韻部,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如平水韻一書共有108個韻部。於是就有了韻書,而後根據韻書寫詩押韻。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鬱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另外,填詞(宋詞)有《詞林正韻》,作曲(元曲)有《中原音韻》,北方戲曲有《十三轍》,現代詩詞有《中華新韻》。
一首格律詩內所用韻字,必須使用同一韻部的字。但是因為時間的變化,朝代的變更,古往今來,漢字的書寫形狀雖然沒有很大的變化。在漢字的讀音上卻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所以,古人作詩使用的韻書,上面有很多我們用現在的讀音來算,並不是相同韻母的字,歸為了一類。而我們讀來應是相同韻母的字,分歸兩類,甚至多類。
所以,我們在讀古人詩詞時,當以古人的韻書為參考。而在日常寫作中,即可沿用古人的韻書,比如寫詩用《佩文詩韻》《平水韻》等,填詞用《詞林正韻》。也可以使用《中華新韻》寫詩詞。但是不要一首詩詞裡出現有些字是出自平水韻,有些字又是出自中華新韻的。至於詞譜,可以使用《欽定詞譜》《唐宋詞格律》等。
詩詞讀寫書籍100本(可在線閱讀可下載)詩詞軒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