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湛江交通海陸空齊頭並進)
2023-10-20 04:07:03 1
湛江吳川機場投入運行,開啟粵西航空出行新篇章;百米蛟龍穿越湛江灣主航道,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施工取得突破性進展;湛江大道全線主線瀝青路面全幅貫通,向通車目標又邁進一大步……湛江這片紅土地上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交通項目建設熱潮。
將時針撥回到十年前,出行遠、出行慢、出行難成為當地群眾的心頭難題,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一度成為「隱秘的角落」。十年間,全市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元,越來越多的重大交通項目在湛江落地生根,交通格局實現歷史性蝶變。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交會處的湛江,與全國各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不斷拉近,上天入地跨海無所不能,逐漸擺脫「偏」「遠」「慢」的標籤。
當前,湛江加快推進交通強市建設,持續加快構建以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奮力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乘機高飛 打造區域性幹線機場
春風頻吹來,打開湛江交通大門,讓湛江走向聚光燈下。
在國家構建「6主軸7走廊8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過程中,湛江被列為重要節點城市。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持湛江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成為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
在省印發的《關於支持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意見》中,湛江被賦予「陸海聯動發展重要節點城市」等四大戰略定位。
省印發的《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將投資約2萬億元,打造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汕頭、湛江、韶關為極點的「一中心三極點」綜合交通樞紐布局。
時代在向湛江招手,而湛江不辜負時代所託,迎難而上,乘機高飛,振起「開放之翼」。
湛機宣供圖
十年磨劍,一朝出鞘。今年3月24日零時,湛江吳川機場正式啟用,湛江實現粵西樞紐的華麗轉身,為了這一刻,湛江已準備了十幾年。湛江吳川機場是湛江機場的遷建工程,是廣東「5 4」骨幹機場布局建設的重要一環,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拼湊湛江乃至廣東交通版圖的關鍵一塊。
相比於湛江機場,湛江吳川機場裝備更加「硬核」。飛行區等級由4C級躍升至4E級標準,具備起降空客330、350,波音777、787等寬體飛機和直航歐美的能力,這是湛江吳川機場成為區域性幹線機場的底氣。
一直以來,湛江主要吸引珠三角、粵西地區的遊客。湛江吳川機場的啟用,極大地改變了湛江的旅遊市場格局,有效拓寬遊客渠道,吸引更多來自全國乃至國際的遊客。同時,機場人流量大,以機場為載體,對湛江旅遊資源進行大力推介,還將進一步為各大景區引流,進一步打通餐飲、物流等行業發展,形成完備的旅遊產業鏈。
機場沿線區域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望催生出頗具規模的臨空產業經濟帶,機場周邊板塊的未來將徹底改寫。9月21日下午,湛江機場高速公路項目一期工程先行段正式通車,實現高速公路直通湛江吳川機場,給湛江吳川機場空港經濟區提供更多交通便利。
根據規劃,空港經濟區以「一核一軸三中心、兩廊三區多組團」的城市空間格局為指引,打造國際一流的航空樞紐、港產城高度融合的發展示範區和生態宜居空港城。
機場的高通達性,讓湛、茂、陽三地的聯繫更加緊密,為粵西的發展再添一把火。乘著機場投入運行的東風,粵西地區不斷釋放發展潛力,一大批新興產業匯聚於此,城市能級大幅提升。
內聯外通 陸路交通提檔加速
一條不設置一個紅綠燈,而是通過互通立交來實現換道轉向,是名副其實的快速通道——湛江大道通車進度條即將拉滿,屆時霞山到遂溪最快只需16分鐘。
湛江大道全程約22公裡,由霞山區寶滿村至湛江疏港公路,南北貫通霞山、赤坎、麻章、遂溪四個縣區,地理位置跨越眾多河流、鐵路和公路。沿著湛江大道一路走訪,穿越霞山區、赤坎區到麻章區瑞雲南路大橋,沿線路段已全部完成瀝青鋪設,護欄、綠化、路燈、標誌牌等路面交安工程基本完成,宛如一條彩綢,飛越於湛江市區之間。
這是湛江加快建設內聯外暢公路網的生動縮影。在推動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方面,湛江別出心裁,不斷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近年來,湛江加大高速公路補短板力度,重點加快推進對外通道、環城通道、沿海通道和半島支線建設,推動高速公路「灣區成環、半島成網」。在加強粵西互聯互通方面,湛江開工建設茂名至吳川高速公路,與茂名、陽江共同謀劃建設粵西沿海高速,加強國省道有效對接與技術標準銜接,提升三地高速公路和普通幹線公路連通水平。
2018年7月1日,湛江首條高鐵——深湛高鐵江湛段建成通車,從此湛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陸路「3小時交通圈」。
羅錦屏 攝
為增強高鐵輻射帶動能級,湛江加快推進廣湛高鐵、湛海高鐵、合湛高鐵建設,力爭湛江經玉林至張家界高鐵納入國家規劃,推動構建「五龍入湛」和「縣縣通高鐵」大交通格局。
高鐵樞紐旅客集散能力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堅持站城融合發展理念,湛江加快建設湛江北站、湛江東站、吳川站、遂溪南站、雷州北站等一批以高鐵為主導的綜合客運樞紐,打造主輔分明的雷州半島綜合交通樞紐群。
為完善高效互聯的軌道交通網,湛江適應城市群、都市圈發展需要,加快開展湛茂都市圈和北部灣城際鐵路前期研究工作,推動打造軌道上的粵西城際通勤交通圈。
在夯實大文旅交通支撐方面,湛江推進建設廣東濱海旅遊公路雷州半島段,助推雷州半島全域旅遊大開發。同時加快美麗鄉村路建設,強化鄉村旅遊的交通基礎支撐,加快湛江國際郵輪碼頭建設,助力培育發展郵輪旅遊業。
2006年底,湛江海灣大橋建成,碧海藍天下大橋如長虹飛躍海面;2021年6月,調順跨海大橋正式通車,詮釋中國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2021年12月31日,通明海大橋正式通車,東海島與雷州、奮勇高新區之間的車輛不需再要繞行疏港大道,雷州半島、東海島「半小時生活圈」正式形成……一座座高顏值的大橋跨越海面,改變湛江的發展格局。
今年6月,湛江發布的《關於公開徵求〈湛江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意見的公告》表示,「123小時出行交通圈」基本形成。基本實現中心區與鄰近副中心間30分鐘通勤,湛江市區1小時可達各縣(市、區),各縣(市、區)1小時可達本轄區所有鄉鎮;基本實現湛江市區陸路2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和周邊省會城市;基本實現湛江與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
通向全球 港口能級不斷躍升
湛江三面臨海,優越的地理位置促進港口經濟和港口文化的發展。「港城」的親切稱呼背後,蘊含著湛江與港口源源不斷的緣分。近年來,湛江不斷向深藍挺進,強化深水港核心優勢,提升港口能級,人、貨、物通過港口漂洋過海,走向遠方。
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誕生,這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重要港口。
「十三五」期間,湛江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06億噸,同比增長29.8%;貨櫃吞吐量498萬TEU,同比增長105.3%。鐵礦石、煤炭、油品、糧食化肥等大宗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完成混礦量居全國港口第5位,湛江港華南地區大宗貨運樞紐港的地位更加牢固。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港獲準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成為全省唯一參與新通道建設的港口。目前,湛江港已開通鐵海聯運線路23條,形成輻射雲南、貴州及湖南的海鐵聯運網絡,過去五年共完成貨櫃海鐵聯運13.4萬TEU。
因港而興的湛江,把握湛江港在全國和區域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積極建設雷州半島港區群。通過加快推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進一步強化深水大港核心優勢。
以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朋友圈」為契機,湛江不斷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推進「湛江—斯裡蘭卡」產業 物流通道建設,穩步提升湛江港融灣入海通西的樞紐功能。
湛江港將形成「環一灣繞半島轄十二區」的總體發展格局,即湛江港將環湛江灣和繞雷州半島布局發展,劃分為調順島港區、霞海港區、霞山港區、寶滿港區、坡頭港區、南三島港區、東海島港區、吳川港區、雷州港區、徐聞港區、遂溪港區、廉江港區等共十二個港區。
昔日,港口基礎設施老舊、兩岸船舶調度信息未同步……種種原因讓瓊州海峽過海旅客感到過海難、過海慢、過海累。2020年9月,湛江港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滾碼頭正式開港運營,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客貨滾裝碼頭。從此,徐聞至海口的海上航行距離從24海裡縮短至12海裡,航行時間從2—3個小時縮短至1個多小時。
黃紀文 攝
從上空俯瞰徐聞港,它像一隻展翅高飛的海鳥,又像躍回大海的鯊魚。內部東方古建築傳統設計元素的「月亮門」與樓外海上的晴空渾然天成,呈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寄託粵瓊兩地美好願景。
徐聞港不僅打造了一條與海口新海港區相對應、海上裡程最短的過海航線,還建設智慧型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港區交通運輸「全互通、零換乘」,助力湛江打造成為內陸與海南內外聯動的重要樞紐、海南自貿港後勤基地和經濟腹地。
數說發展
●截至9月底,今年湛江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7.87億元,同比增長7.96%。
●截至9月底,今年湛江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89億噸,與去年基本持平;完成貨櫃吞吐量110.29萬標箱,同比增長12.61%。全面對接RCEP市場,開通湛江東印快線(湛江—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累計完成運輸重櫃貨櫃1556標箱。
●「十三五」時期,湛江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07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6倍,推動交通格局實現歷史性蝶變。
●「十三五」期間,湛江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06億噸,同比增長29.8%;貨櫃吞吐量498萬TEU,同比增長105.3%。鐵礦石、煤炭、油品、糧食、化肥等大宗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完成混礦量居全國港口第5位。
●「十三五」時期,湛江新增幹線鐵路運營裡程143公裡,其中高鐵裡程85.7公裡,汕湛高速、化廉高速、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玉湛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84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447公裡。
一線案例
湛江吳川機場助推粵西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4E機場服務 粵西超千萬人口
今年3月24日,湛江新舊機場一夜轉場,湛江機場退出歷史舞臺,湛江吳川機場投入試運行。作為粵西交通聯運樞紐,湛江吳川機場定位為國內幹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由4C級越級按4E級標準建設,具備起降波音777、747、787,空客330、350等寬體飛機、直航歐美的能力,同時,配有自助行李託運、自助值機等設備,實現「無紙化」登機服務。
時針撥回到2019年,湛江吳川機場正式開工建設。
在遷建的過程中,湛江吳川機場運用大量信息化技術,對航班保障環節進行智能化管理和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採用人臉識別技術,支持旅客在安檢和登機環節直接刷臉驗證;新引進的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取代金屬探測門,提升過檢效率和過檢感受;行李追蹤技術讓旅客通過手機APP即可隨時掌握所託運行李的狀態和位置……
科技的應用提高了航班的安全保障能力和航空出行服務品質,為打造出擁有智慧運行、智慧安全、智慧管理、智慧服務和智慧交通的智慧機場提供了強力支撐。
嶄新的機場,寬闊的跑道,帶動湛江經濟騰飛。
據湛江機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湛江吳川機場將發展成為年旅客吞吐量超千萬人次的機場,進一步助推粵西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湛江吳川機場將推動通航城市超過60個,國內航線網絡輻射全國大中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國際和地區航線從東南亞地區向東北亞擴展。」
9月21日,湛江吳川機場高速一期工程先行段正式開通。一輛輛車從寬闊平坦的路面開過,前來體驗行車的市民們激動地表示這條前往湛江吳川機場的新路線大大方便了他們的出行。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走高速直通粵西空港較以往可節省約15分鐘」。同時,湛江機場高速一期、二期工程也在加快建設中。
湛江吳川機場起筆是群眾的福音,落筆為湛江乃至粵西經濟發展賦能。
作為湛江對外開放的窗口,湛江吳川機場為湛江臨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機場周邊將衍生出產城高度融合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和高品質的生態宜居空港新城。
據介紹,湛江吳川機場空港經濟區位於湛江市與茂名市邊界,規劃範圍為吳川市塘㙍鎮鎮域範圍,總面積約154.06平方公裡,核心區約21.5平方公裡,主要發展航空運輸保障業、航空物流業、空港旅遊業、先進裝備製造業、航空資源循環產業等八大產業。
湛江吳川機場催生出頗具規模的臨空產業經濟帶,帶動粵西地區生產、資本、貿易、人口向機場核心區域聚集,促進粵西地區沿海經濟帶建設,同時推進對外運輸通道建設,暢通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通道體系,為提升湛江參與國民經濟循環的深度、廣度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撐。
【撰文】傅曉冰 姚瑤
【通訊員】吳其彪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