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趟鏢
2023-10-08 16:32:49 1
北宋神宗年間,名震塞北的振聲鏢局總鏢頭吳振聲在做滿第20年鏢之後,宣布金盆洗手,把鏢局事務全部交給大徒弟鐵鐸,自己則準備擇期歸鄉。
這一日,忽然有人登門拜訪。拜訪者是一個年輕後生,自稱叫柳元,見了吳振聲之後,口口聲聲請他走一趟暗鏢,又遞上一個帖子,看到帖子的落款是般若雲,吳振聲不禁一愣。
吳振聲早年初創振聲鏢局的時候,為一個富戶押送價值不菲的一對古瓷花瓶,半路上遇到悍匪攔截,吳振聲拼死抵抗,幾乎失掉性命,可鏢還是丟了。為此吳振聲走投無路,尋到一棵歪脖樹吊死,被人救下來,這個人就是般若雲,般若雲是個遊走於黑白兩道的人物,他和西夏朝廷以及江湖人士都有聯繫。他幫助吳振聲要回古瓷花瓶,並在吳振聲此後的幾次遊走塞外行鏢中,都提供了很多幫助。為此,吳振聲一直心存感激,總想尋機會報答一下,看完帖子,吳振聲問柳元:「你可知這要送的暗鏢是什麼嗎?」
柳元點點頭:「一份盟單,裡邊是當朝權貴的籤名和血印,是足以指證他們結黨營私、勾結西夏、妄圖謀反的證據。」聽完柳元的話,吳振聲緊縮雙眉,略微沉思後,點頭應允。安排柳元出去休息後,吳振聲連忙把三個貼心弟子叫到身邊,師徒四人整整商量了一宿。
第二天,柳元被叫到客廳,接待他的正是吳振聲,身邊還坐著一個年輕的書生。吳振聲冷冷地問柳元:「你可知這個年輕人是誰?他也自稱是般若雲的貼身弟子柳元,我真是鬧不懂了,你們兩個到底誰是贗品?」「他一定是西夏國派來的奸細。」先到的那個柳元指著堂下的柳元說道:「吳鏢主,萬不能走了這廝!」話說間,兩個柳元都亮出兵器要動手,吳振聲趕緊喝住二人。「我無法分辨你們的真偽,你們又都持有般大俠的親筆信,不過我也有一個辦法,咱們即刻起身,兵分兩路,同時走這趟鏢。」吳振聲說完這話一拍手,屏風裡邊走出一人,兩個柳元頓時驚呆了,原來又走出來一個吳振聲!兩個吳振聲站在一起,衣著打扮、舉止做派竟然沒什麼差別。「這是舍弟吳喜文,功夫不在我之下,只是久居在後堂,從未拋頭露面。這回咱們雙管齊下,確保把真正的盟單順利送到。」
一路無話,吳振聲並不急著趕路,而是穩穩噹噹,該走則走,該停則停。這日來到一處重鎮,因見天色將晚,鐵鐸請示了師父之後,尋了家老店住下。吃飯的時候,柳元偷偷說道:「一路之上,我總感覺有人在跟著,吳大俠可要小心喲!」吳振聲笑著點點頭,「我早知道,但請放心。」
轉眼到了夜間,吳振聲和鐵鐸在屋中閒談,忽然聞到一股異香幽幽而來,他暗叫不好,忙示意鐵鐸。鐵鐸會意,兩人先後假裝倒下,不一會兒,門被推開,走進一個蒙面的黑衣人。黑衣人蹲下身正要在吳振聲身上伸手摸,冷不防他使出點穴法,將黑衣人定住。而後吳振聲起身,揭開黑衣人臉上面紗:「果然是個夷人,看來他們開始下手了!」他吩咐鐵鐸將黑衣人綁了,然後把他的穴道解開。吳振聲剛想問話,忽然發現黑衣人身子一顫,額頭中了一隻袖箭,當場斃命。一宿無話,天漸亮的時候,吳振聲接到兄弟吳喜文的飛鴿傳書,得知他和自己這邊的情況大同小異,也遇到了麻煩,不過對方是中原人打扮。「這倒奇怪了,既然我們手上只有一份是真的盟單,那麼應該有一夥是平安無事啊,怎麼反而都遇到麻煩?」在路上,鐵鐸悄悄地問,吳振聲搖搖頭,「現在事體不明,咱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轉過天,吳振聲他們又在僻靜的小路上遇到一夥劫匪,劫匪指明要留下盟單,否則就將他們全部殺掉。結果雙方展開廝殺,最後殺散了劫匪,但是柳元卻在這場廝殺中不幸中刀死了。劫匪竟然朝柳元下了死手,可見這個柳元是真的,吳振聲由此曉得自己懷裡揣的是貨真價實的盟單,按照和兄弟吳喜文的約定,無論哪一方確認自己拿到真的盟單之後,立刻中斷和對方的聯繫,以最快的速度趕赴帝京報信。
此後的三日裡,吳振聲一路磕磕絆絆,不斷遇到暗殺或明搶,但是憑著他三個人的功夫,都將其一一化解掉。這一日來到帝京汴梁,打聽到開封府尹的所在,三個人急匆匆趕過去擊鼓喊冤。府尹滕大人聞訊,連忙升堂問案。聽了吳振聲的訴說之後,滕大人笑了:「吳大俠不辭勞苦,千裡赴京,忠心可鑑,不過你急於所奏之事,皇上早已知曉,且已將一干人犯緝拿入獄。」
看吳振聲愣在那裡,滕大人又補充說道:「你等可去西城悅來客棧等信,朝廷要給你等嘉獎。」聽了這話,吳振聲更加不懂,出了大堂,他和兩個徒弟正不知該如何是好,迎面走來兄弟吳喜文和另外兩個徒弟。一問才知道,吳喜文遇到強匪攔路,廝打後方掙開追殺,可是他那邊的柳元也在混戰中死於非命。故此吳喜文確認自己所帶必是真盟單,就帶著兩個徒弟星夜趕往帝京。雖然一路徵塵,辛苦異常,總算平安抵達目的地。可是當吳喜文見到滕大人之後,卻被告知此事朝中兩天前剛剛結案,當朝董太師及其黨羽已被緝拿歸案。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見兄弟問自己,吳振聲也搖頭。一行人趕往悅來客棧。吃罷晚飯之後,正閒嘮嗑,小二敲門進來:「哪位是吳振聲吳大官人?這兒有您一封信。」吳振聲答應著,鐵鐸忙起身,邊接過信邊問:「送信人呢?」「是個年輕的後生,自稱叫柳元,已經離開了。」小二回答著,聽了這話,屋子裡的人都一驚,吳振聲也趕緊拆開信看,這才明白內中緣故。
般若雲有3個弟子,先前派出來的都是化名,最後這個才是真的柳元。他身在異族,卻心向大宋,煞費苦心把盟單搞到手後,他苦於身邊的人魚龍混雜,無法找到放心的人送出去,最後才想出這條妙計。般若雲考慮得很周詳,所以他設計了兩套假盟單。而真的那份,在吸引住兩派的眼球之後,他才派出弟子柳元,騎快馬提前入京,將盟單呈給了神宗皇帝,避免了一場大禍。
般若雲在信中寫道:「朝廷避刀光之災得久安,乃百姓之大幸,此皆吳兄等之功也。」看到這兒,在場眾人也是唏噓不已。次日清晨,吳振聲一行人等沒有在客棧繼續等待朝廷的嘉獎,而是起身回塞北。出了京城,吳振聲禁不住感慨萬千:「想不到我這最後一趟鏢,竟然是為著一朝和百姓的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