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西窗法雨讀書筆記

2023-10-08 10:10:39

  《西窗法雨》有很多鞭辟入裡的見解,適合非法律人士在閒暇之餘閱讀。小編整理了西窗法雨讀書筆記,歡迎欣賞與借鑑。

  西窗法雨讀書筆記【篇一】

  劉星的《西窗法雨》一書,由一篇篇簡短的小文章構成,多數以一個事例講述一個個與法律有關的觀點。全書都在表達著西方人眼中的與法律這一主題有關的不同的觀點,這不難從書名開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中看出。

  書中觀點很多,其中的「『上下關係』還是『契約關係』」一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一節開篇即「顛覆」了我對契約的認知。最初接觸契約一詞,是在高中歷史書上中盧梭的一個觀點中,那時老師為了方便我們理解,簡單的告訴我可以認為就是籤訂了合同。而在我看來合同就只是兩家公司為達成合作而籤訂的文件,並無它意。事實卻不然,在西方人的觀點中,契約不僅存在於私領域,也存在於公領域。因此,在他們看來政府在管理國家的時候,是與民眾有一個「社會契約」的關係的。為了證實這一點,他們甚至編織了一個古代故事:認為遠古時期人們處在自然狀態中,後來大家為了共同生存便籤訂契約組成社會,再後來又與政府籤訂契約授予政府權力。也正因為這一層原因,政府在行事時必須按照與民眾訂立的契約行事,維護民眾利益。而一旦政府所做之事違背契約時,民眾也有權推翻這一政府,與新的能夠維護其自身利益的組織重新訂立契約。從這一點出發,西方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係,更多體現的是契約關係。

  但在我國,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更多給人的感覺是一種不平等的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這不難從最近的熱點事件中一探究竟。還記得上個月的一篇「小夥為辦護照返鄉六次多跑3000公裡」的報導。相信這也是很多民眾經歷過的,排了長長的一條辦證隊伍,到自己辦證時工作人員一句材料不齊,然後讓你備齊材料再來,一番折騰後你又得排長長的隊伍去辦證。這不免讓人覺得辦證的政府工作人員沒有維護我們的利益,浪費了我們的時間精力,更有甚者會認為其有憑一己權力玩弄民眾之嫌。

  我們不可否認,西方的法治發展起步比我們早,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制度比我們完善,許多研究比我們透徹。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前文中的這一觀念,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法治發展進程,深化依法治國,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前提下,我們需要向西方學習的還有很多。相信這也是作者劉星寫作此書的一個原因。

  西窗法雨讀書筆記【篇二】

  《西窗法雨》耳聞已久。似乎在校長推薦書單,又似乎還未踏入大學校門,就被推薦為法學入門書籍。加上著者便是法大的教授,說不得,更要去捧個人場。似乎是趁著雙十一的時候入手的?因為是隨筆雜感一類的書籍,前後沒什麼直接關聯,然後書籍本身裝幀的很有文青的感覺,薄薄的一本也方便攜帶。手頭沒書看了,就信手翻幾頁。是以最後整理摘抄之時才發覺竟有兩個書籤共存。似乎每次都是扯一通有的沒的才切入正題。依舊按著外貌協會的審美標準說一下第一印象。封面很獨特,是布料的觸感,紋路清晰分明,非常有閱讀的欲望。大概屬於擺在書架上,但凡看到了,不論買不買、借不借、在不在書單、趕不趕時間,總要抽出來翻幾頁的感覺吧。

  於是乎,這基礎分瞬間就八分起跳了。再來說點內容。竊以為,法學入門之類的評價有些過譽。不可否認,這本書的確有普法的初衷,若是凝練成一篇論文的篇幅,估計我會沒啥顧慮的打上九分。但抻成一本書的厚度,就未免有些脆弱。翻來覆去都是一個意思,不過做了點文字遊戲。所以會興趣索然,翻幾頁就又擱在一旁。總感覺,作為法律方面的書,邏輯鏈不是很強,沒有以理服人的無懈可擊的感覺。更像是在擺明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只有論點,沒有論據。可能和我個人的口味不是很吻合。最後,說一下推薦指數。書的內容打在7.6,配合裝幀大概8分左右吧。買了也不後悔,也沒有撿到寶的驚喜。不過封面手感真心非常贊!!!

  西窗法雨讀書筆記【篇三】

  相信每個法學院學生在剛剛踏入這座大門、對「法律」這個字眼如饑似渴的時候,你的書單上都會出現「《西窗法雨》(劉星)」的身影。就算你當初在浩如拾貝的書籍沙灘上,遺漏了這顆珍珠——像我一樣——也不怕,它隨時準備好,潤物細無聲。

  不要小看這短小精湛的十六開本,當真濃縮的都是精華。裡面正文部分收錄了73篇連載於《南方周末》專欄的短文,短文把每個英美法判例作為一個小故事娓娓道來,結合中國的世情民風,引出人們對法理的思考,將西方的法律文化灑進每個中國讀者的心中。這本書最早出版於1998年,在當年國民的法律意識尚且朦朧的時代,當真是一場甘霖。

  篇篇講法,卻遠勝那些厚重的只能放在圖書館架子上的法學典籍。像一位師長,更像一位遊歷歸來的老友,拉著你的手,在三杯兩盞淡酒間,講述一個個取意盎然的故事,正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開題第一篇從蘇格拉底之死講起,我想,這也是作者從西方法律文明的開端時期講起的一種隱喻,也是作者在敬告讀者,想要了解法律了,首先,你要敬畏法律。漫談開來,從戲劇《安提戈涅》中法律與宗教的關係到1801年馬伯裡訴麥迪遜案中違憲審查權的確立,從對法官的作用的思考到辛普森案中刑事審判與民事審判的結果迥異的考量,每一個小故事都像星星點點的火種,點燃人們對法理、對中國社會的法律現狀的無盡思考。

  比如,我在《官司的成本計算》這篇,獲得的啟發很大。「法治」的精義到底是什麼?這在當前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更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我們過去提倡法治,要依法治國,增強公民的法治理念,最好事事都翻開法條,找一找「該怎麼辦」?怎麼維護我們那點權利。我想,這種提倡是在過去改革開放不久人們法治意識尚很淡薄的時期談的,經歷了十餘載的發展,在法治初有成效的今天,我們應該反思,「凡是必訟」真的是好事嗎?「法治」是社會治理的一種手段,並且在各種治理手段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權威。因此,法律的使用必須追究社會治理的效益,而非本末倒置,為了「法治」而「法治」,最後導致刻板地追求「事事必訟」。相反,我們應當強調的是,在承認法律在各種社會治理手段中的最高地位的同時,不可否認甚至應大力提倡多管齊下,積極運用其他社會成本較小的手段。這讓我們想到中國傳統的「和為貴」思想,簡直是一種零成本的「低碳、環保」的社會治理方式。在社會效益這一目標的指引下,為了使社會收入大於等於社會支出,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一個人為了一根頭髮起訴,那麼這場官司的時間、人力、財力、物力成本綜合起來的消耗、付出,將遠遠大於一根頭髮的價值,那麼這場官司的價值是零,甚至負。結論就是完全不應啟動這場官司。因此,書中告訴我們,有許多西方人認為,「法律解決糾紛的功能最好不要無限膨脹,否則官司越多,不僅個人的收入少於支出,而且社會的收入也會少於支出」,越來越窮,顯然違背了「法治」的初衷。這時,就該及時運用到道德、習慣等調節槓桿,「凡事必訟」既傷和氣又浪費資源。

  《西窗法雨》就是這樣帶給我們更廣闊的視野,引領我們進行更深度的思考,把高高在上的法律揉進家長裡短,將僵硬的法律技術打碎,交由我們細細品味,化百鍊鋼為繞指柔。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