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元的植髮靠譜嗎(動輒花費上萬元)
2023-10-08 23:48:26 3
新華社發
新華社電 「相親失敗?形象欠佳?你離成功就差一個髮際線!」「上午植髮,下午上班」「一次植髮,終身受益」……地鐵、公交、電梯裡,大幅搶眼的植髮廣告不斷佔領公共空間。誇張的廣告語吸引了不少為容貌焦慮、試圖拯救髮際線的年輕人。
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我國植髮行業的市場規模從57億元躍升至192.2億元。
大大小小的植髮機構遍地開花,植髮技術花樣百出,動輒收費上萬元。還有專門的培訓機構聲稱「3天包教包會」,從業者可自己開店、月入百萬元。
手術花費動輒上萬元
據了解,所謂植髮手術,就是將毛髮較多部位的毛囊移植到禿髮或毛髮稀疏的部位,移植後成活的毛囊可以繼續生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苗勇介紹,過去,毛髮移植主要針對的是脫髮或禿髮患者。近年來,植髮範圍越來越廣,增加了髮際線調整、鬢角種植、鬍鬚種植、眉毛種植等新項目。做毛髮移植的人中,一多半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記者在廣州走訪多家植髮機構發現,植髮價格高低不一,一個毛囊單位價格多在10元到20元。如果一次植髮數量達到3000個毛囊單位,則意味著花費在3萬元到6萬元。
雖然價格高昂,植髮效果卻不一定盡如人意。在網絡社交媒體上,有不少植髮失敗的網友吐槽。
「90後」美妝博主「薏薏」不滿意自己的額頭太高,在上海一家植髮機構花了3萬多元做了植髮際線手術。手術後卻追悔莫及——移植了2500個毛囊單位,結果存活不到一半,植髮的部位頭髮稀疏,反而大不如從前。
「植髮在醫療行業中風險相對較小,需求大、盈利多,市場擴張得很快。」苗勇說。
「速成醫生」「影子醫生」埋下安全隱患
在龐大需求的刺激之下,不少機構紛紛湧入植髮市場掘金。目前,民營連鎖植髮機構市場份額最大;其次是民營非連鎖植髮機構和民營醫美整形機構的植髮科室;公立醫院的植髮科室佔比最小。此外,不乏一些無資質的小診所、美容院暗中從事植髮業務,亂象叢生。
「照騙」誤導消費者。一些植髮機構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發布客戶植髮前後的對比照吸引消費者。但實際上,不少照片都是手術結束後不久照的,難以說明真正的效果。
包裝技術抬高收費。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民營植髮機構將植髮的不同方法包裝成看起來神秘、高端的技術,藉此抬高要價。
被民營植髮機構包裝出來的「微針」技術,給人一種比毛囊鑽取創傷小的印象。但苗勇認為,所謂的微針其實就是毛囊鑽取針和種植器械,針的大小要根據患者頭髮毛囊的直徑和毛囊單位中含有的毛髮根數來判斷,並非越細越好。此外,打著3D、納米旗號的植髮技術也多是營銷噱頭。
「速成醫生」「影子醫生」埋下安全隱患。過度包裝的植髮技術看似神乎其神,但諷刺的是,網上大量的植髮培訓廣告卻宣稱「只需3天即可學會」。記者聯繫到位於深圳的麥子植髮培訓學院,一名自稱學院老師的人員告訴記者,只要膽大、耐心、眼力好,3天就能學會所有植髮技術,包教包會,「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也可以學」。
當記者問及學員培訓後的去向,該工作人員稱,學員培訓結束後能拿到學院的畢業證,有的會去民營植髮機構,但多數都會自己開店,或者與美容美髮店合作,成功者能月入百萬。
「2021年整形行業最火爆的莫過於植髮。植髮一次成本只有200元到500元,收入1萬元到8萬元,並且零風險。」該工作人員說,「來找我們培訓的有從事美容美髮的,也有網紅主播,大家都是看中這個行業能掙錢。」
當記者問到資質、風險等敏感問題時,這名工作人員不耐煩地說:「哪來那麼多風險?大不了把錢退給他就可以了,這是最壞的打算。」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植髮機構都聲稱毛囊存活率可達90%到95%,但不少消費者反映,毛囊存活率達不到機構承諾的數量,但由於鑑定難、舉證難,只能吃「啞巴虧」。
業內人士建議,應儘快完善行業標準,加強跨部門聯動執法,嚴禁無資質的機構和人員從事植髮業務,對造成人身傷害的從嚴懲處。同時,對手術過程進行錄像監控,並完善監督機制。
來源: 鄭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