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老話關於死人(農村有句俗語脹死的女婿)
2023-10-17 13:24:44 4
農村有句俗語「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這是古代的一句俗語,多數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女婿」和「姑爺」指的是一個人,即女兒的丈夫,如此看來,俗語的意思豈不是前後矛盾?
其實不然,在古代「女婿」和「姑爺」的稱呼有一個特定語境,不是隨便能稱呼的。
女婿是指女兒的丈夫,官方稱謂「乘龍快婿,東床婿、金龜婿」等。
「女婿」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稱呼,也就是嶽父母對女兒丈夫的一種稱呼。
比如老王對鄰居介紹說:「這是我家的女婿」,在古代,老王絕不會對鄰居說「這是我家的姑爺」。鄰居對旁人可以介紹說「這是老王家的姑爺」,表示對老王和其女婿的一種尊重。
對於這一點,現代人有點兒不太講究,有時會亂用「女婿」和「姑爺」這兩個詞。
有句俗語叫做「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丈母娘待女婿,實心實意」,「丈母娘疼女婿,人情人理」……
丈母娘看在女兒的面子上,肯定熱情招待,女兒來娘家勢必準備豐盛的宴席,這種場景想必大家都經歷過,民間有一種戲謔的話「七十二行,行行不如做女婿強」。
「脹死的女婿」是一種誇張的形容,比喻宴席豐盛,女婿吃得多,當然只有傻女婿才能脹死(哈哈)。
「姑爺」也是指女兒的女婿,所不同的是,姑爺一詞在古代是晚輩對長輩的稱呼。
比如古代的大家族下人稱主人的女兒為姑娘,意思是說,主人的女兒一落生就比自己的輩分高,「娘」是一種尊稱。
「姑爺」就是由「姑娘」一詞衍生而來的,也就是對主人女兒丈夫的一種尊稱。「爺」對應「娘」。
不知什麼原因,到現在一些嶽父母也稱自己女兒的丈夫為姑爺,其實是不正確的,姑爺這個詞只能是晚輩對女兒丈夫的尊稱,比如說這是誰誰家的姑爺。
另外有些地方是女兒女婿有了後代以後,「女婿」也就升為了「姑爺」。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稱呼習慣。
從上面可以看出,「女婿」和「姑爺」雖然指的都是同一個人,卻是兩個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也可以看作是「女婿」是新人,「姑爺」是舊人。可以看作「新媳婦兒進門三天香」相同的意思。
新進門的女婿嶽父母都拿著當事,好吃好喝好招待,一家人都寵著,捧著。
但是時間一長,新人變成了舊人,各種矛盾凸顯。
尤其是娘家父母去世,娘家的兄弟媳婦們不會熱情招待「姑爺」和「小姑子」,更沒有豐盛的宴席。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女兒女婿也就很少登門了,即便登門,娘家人不管飯成為了一種常態,我相信每一個從此走過來的人都深有感受,人情如此,很難說誰對誰錯。
「飢餓死姑爺」也是一種誇張的形容,意思是指沒有原先的豐盛食物了,沒有了原來的熱情招待,餓死倒不至於。
「脹死的女婿,飢餓死姑爺」是一種親情之間的微妙變化,說明「相處易,久處難」的道理。
當初每個新人都極力掩飾自己的缺點,表現自己的長處,自然博得嶽父母歡心,時間一長,各種缺點暴露無遺,彼此都不滿意,以往的熱情也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句俗語從具體生活中表現出了不同階段的變化,契合人的心理,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因此到現在這句俗語仍然流行。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