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魚道菜譜(年年有魚二十)
2023-10-17 19:00:03 1
幹燒參鰷子
回到家鄉,我常常開車沿環湖路遊巢湖,見到心儀的風景,就停車下去走走。
往月亮灣的路上,有一塊溼地,溼地上有一塊條狀乾草地,草地上盛開著黃色、藍色及白色的野花。一個身穿灰色休閒服、戴深藍色帽子的中年人,正坐在小板凳上釣魚。沿著長條草地可以向湖心走進去十幾米,站在臨湖的岸邊,兩邊柳樹立在湖水裡,柳條婀娜搖曳,有時調皮地點一下水,卻又被枝幹拉回去,飄向風中。
湖裡有很多參條子,半隻筷子長、拇指寬,一群一群浮上水面戲水,沉下去,又浮上來,悠哉遊哉。釣魚的人一上午收穫不少,魚簍裡有好幾條參子和兩條小鯽魚。釣魚人竿子一緊,又有參子咬鉤,尾巴一甩,銀鱗一閃,像吊威亞的演員,倏一聲飛向空中。
一見參子,就很親切,我已很久沒吃了。外地很少有這種魚,回家鄉聚會也不可能吃這種魚,倒是幾個閨蜜,有時點個雜魚鍋子,裡面偶爾會有參條子。
曬參魚
參條子其實就是白魚的兒童時代,我的家鄉稱之為參子、參魚或參條子,湖北人稱之為刁子魚。
參魚小,刺又多,上不了臺面,但吃起來味道卻絲毫不輸給高大上的名品。在我的家鄉,參子一般拿來做雜魚鍋子,或者幹燒,味道都不錯。參子容易捕撈,賣不上價,漁民就拿來曬乾,賣小魚乾。漁婦處理參子非常利落,兩指捏住腹部,擠出內臟,刮去魚鱗,碼少許鹽,放在撐起的網上,一排排的,幾個大太陽就幹了,新鮮曬乾的參條子渾身潔白,聞起來有湖水的味道,一點都不腥。
父親喜歡幹燒參魚。將幹參魚用水稍泡一會兒,瀝乾,鍋裡油熱後,煎一下,放入姜、料酒、醬油、醋、辣椒等調料,蓋鍋蓋稍微燜一下,起鍋即可。幹燒參條香辣可口,連魚骨都是酥的,一併吃下去。
媽媽最喜歡吃蒸參魚。幹參魚用水衝一下,放到碗裡,直接下飯鍋裡蒸。飯好了,魚也熟了,撻點辣椒醬,掐幾段香菜,養眼又美味,最是下飯。
鰷魚乾
不要看不起參條,它比很多魚都更早記載於典籍中。《詩經·周頌·潛》曰: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漆水沮河悠長,很多魚兒潛藏。有鱣魚有鮪魚,還有鰷鱨鰋鯉。用來祭祀祖先,以祈福綿延。
這裡的鰷(tiáo),就是參魚。讀了《詩經》才知道,參條應該寫成參鰷,也就古人所說的鰷魚。鰷魚在古代是祭祀的魚,說明並不普通。
鰷魚有很多別稱。《爾雅》稱為「鮂、黑鰦」。陸遊的祖父陸佃在《埤雅》中稱之「白鰷」。由南宋大臣羅願、元代文人洪焱祖所編纂的《爾雅翼》中,直接是我的家鄉叫法,稱之「參魚、肉條魚」。羅願和洪焱祖都是徽州歙縣人,那也就不奇怪了。
鰷魚最有名的一次亮相,要拜莊子所賜,即那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主角。
《莊子·秋水》載: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
莊子為什麼覺得鰷魚快樂呢,因為他覺得它們「出遊從容」。
唐代詩人獨孤及最喜鰷魚下酒,他作《垂花塢醉後戲題》曰:
「紫蔓青條拂酒壺,落花時與竹風俱。
歸時自負花前醉,笑向鰷魚問樂無。」
蘇東坡也贊鰷魚:「騎上下山亦疏矣,鰷従容出何為哉。」
《本草綱目》記載:「鰷,生江湖中,小魚也,長僅數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鱗細而整,潔白可愛,性好群遊。」
鄭板橋曰:「老屋掛藤連豆架,破瓢舀水帶鰷魚。」說隨手用葫蘆瓢舀水,都能舀上一兩條參鰷子。
清代每到鰷魚收穫季節,各大飯店酒肆便掛出品嘗鰷子的招牌,可見鰷魚愛好者還有不少。嘉慶年間詩人陳阿寶詩曰:「溪橋水漲鰷魚上,市村花明九旗懸。」
歐陽修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歐陽昺,「為人慷慨,喜義勇,而有大志」。歐陽昺修了一座亭子,歐陽修給亭子取名為「遊鰷亭」,並寫了一篇《遊鰷亭記》。文中道:
「夫視富貴而不動,處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則水波之漣漪,遊魚之上下,其為適也,與夫莊周所謂惠施遊於濠梁之樂,何以異。烏用蛟龍變怪之為壯哉!故名其亭曰遊鰷亭。」
說目睹富貴榮華而不動搖,身處下位窘境而心胸博大的人,是真正的勇敢者。既然這樣,那麼水波輕輕蕩漾,遊魚上下暢遊,其舒適,與莊周所說的惠施在濠梁遊賞時感受到的快樂,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因此把他的亭子命名為「遊鰷亭」。
忘卻人世間的高貴貧賤、榮辱毀譽,「視富貴而不動,處卑困而浩然其心」。這種超然物外的態度,才稱得上心胸開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才是「真勇者」。
這大概才是莊子所謂的「魚之樂」吧。
上文推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58427787521835560/
年年有魚(十九):鯽魚的花樣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