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忌什麼食物(明日驚蟄民俗打小人)
2023-10-25 02:04:59 1
驚蟄至雷聲起,雨水增多,萬物回春,溫度回升變快,仲春已經來臨了,一聲聲春雷下,蟄伏在地下的蟲子也會慢慢甦醒過來,故稱這日為「驚蟄」。
春雷似大自然中的號角一般,一聲令下動物紛紛突破「困意」,植物們伸起了「腰」開始比拼誰的生長速度更快,要不了多時就能欣賞到花紅柳綠的春景了。
在期盼暖暖春日的同時,別忘了要好好地過「驚蟄」。其對於農耕來講有著重要的意義,備受古人的重視,自然也留下了不少關於「驚蟄」的民俗,其中的一些民俗都很有意思,比如「打小人」、「蒙鼓皮」,是否有聽說了解呢?明日驚蟄就要到了,不如一起來多了解了解這些關於驚蟄的民俗吧!
一、打小人驚蟄是萬物復甦的時節,可謂是真正進入到了春天,人們也希望在這天能祈求到好運,讓黴運走開,因此在這天就有了「打小人」的民俗。依據民間的說法,到了驚蟄時節,春雷始鳴,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聲驚醒,這萬物中也包含了許多不堪之物,比如「小人」。「小人」驚醒後開始活動必將給大家帶來困擾和不幸的事情,故而在驚蟄當日要打「小人」避免被其所害。
打小人的民俗廣泛流傳在南方地區,人們會用剪刀將紙剪成小人的形狀,地點挑選在鬧市的橋底、樓梯下或是窄巷裡,把小人摔打在地上,再使勁的用腳踩或是用鞋底抽打,因此也被稱為「踩小人」,打完後再將其燒掉就行了。還有人會找上專門以「打小人」為業的年長阿婆,幫助自己來打小人,這些阿婆還會邊打邊念一些話,如「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一輩子無頭出」、「打過小人行好運、升官發財」等等,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生活寄予的希望,期盼生活能夠一帆風順、福氣安康。
二、蒙鼓皮《大戴禮記·夏小正》中曾講述到:「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蜇蟲驚而出走矣。」響雷是驚蟄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正是雷聲引起了「驚蟄」。執掌雷電的雷神曾被視為最高神,地位崇高,在古人的想像裡雷神鳥嘴人身伴有一對翅膀,手握天錘,可一手連擊環繞在身邊的眾多天鼓,發出震耳欲聾的雷聲,震向人間。到了驚蟄這天,在天庭之上雷神錘擊天鼓,而人間百姓則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機來給鼓蒙上新的鼓皮,來祭拜雷神表達了對雷神的感謝,令世間萬物復甦,人們也可以開始春耕播種糧食了。
在民間驚蟄這日素有吃梨的食俗,老話常說「驚蟄吃梨,一年都精神」。驚蟄節氣雖標誌著萬物復甦,但天氣還總會乍暖還寒,氣候也多偏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上火,引起身體不舒服,在這個時期梨食用起來最為合適,生津止渴,潤肺去燥梨除生吃外,在溫度低時也可以通過煮水、蒸烤來食用,減少了寒性也依舊保留了效果。
「驚蟄吃梨」是驚蟄節氣重要的一個民俗,一般的節氣裡大家忌諱吃梨,避免不好的意頭。但驚蟄這天吃梨,意味著與害蟲和疾病分離,寓意還是相當美好的。
據說驚蟄之日,萬物甦醒而這森林之中率先醒來的就是百獸之王——白虎,白虎在這時醒來開始尋找飽腹的食物,此時還有許多冬眠的動物未清醒過來,警惕性還很低,白虎就會非常容易捕捉到食物,所以這天也被稱為「白虎啟齒日」。
白虎在古人眼中是口舌之神,會引起邪惡之事,給人們帶來萬般不順。人們為了防止白虎給自己帶來不幸,就要在驚蟄裡祭出白虎,在紙張上畫上一隻老虎,這種紙老虎一般多為黃色黑斑紋,口中再畫上一對鋒利的獠牙。畫好的紙老虎放好祭拜,要餵以豬血,並拿生豬肉塗抹在老虎的嘴上,讓其沾滿油水,這樣便再不能張口道人是非,豬血餵飽了也不會再出口傷人。
一聲驚雷,萬物皆醒,春天有了活力和生機,可大自然中越冬的蛇蟲鼠蟻也都隨之醒來了,其中也有數不清的害蟲,農民在這時也要開始春耕了,對於糧食農作物來說,這些害蟲的復甦只能說「百害而無一利」。
於是人們到了驚蟄,就會收集一些草木灰、石灰等撒在牆根處、家中的院子內,燻走家中的蟄伏的蟲子,也希望今年的糧田不受到害蟲的咬食傷害。還有的人們會手持上艾草、檀香遊走在家中的四角,用煙香驅趕走家中的蛇蟲、老鼠。後來這些蛇蟲鼠蟻也被人們看作「小人」「黴運」「晦氣」,在驚蟄將其趕走也代表了驅除了「黴運」,接下來的日子就會遠離小人,好運連連。
——老井說——驚蟄雷動,百蟲驚醒出走,驚蟄日除了驅蟲,在客家文化中驚蟄還有吃蟲的習俗,將帶有皮毛的芋子放在熱水中煮食,或是把豆子、米谷炒熟吃掉,寓意除百蟲。我國地域遼闊,傳統文化、民俗眾多,驚蟄這日有很多民俗都非常有趣,若是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驚蟄的民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長見識!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