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翻譯問周恩來生日(羅馬尼亞翻譯問周恩來生日)
2023-10-06 14:13:09 1
1965年3月的一天,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前往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羅馬尼亞,參加羅方一名高級領導人的葬禮。
葬禮結束後,周恩來乘坐汽車,返回自己的下榻地點。一路上,他和一位羅馬尼亞方面的翻譯人員交談起來。
周恩來
聊著聊著,這位翻譯突然問這位中國領導人:「總理,您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面對這個問題,周恩來先是給了個模糊的回答,又在對方的追問下,顧左右而言他……
因此,直到最後,這位年輕的翻譯,也未能得知周恩來的生日具體是哪天。
後來,他終於從別人那裡,知道了周總理生日的具體日期,也終於明白了對方為何三緘其口……
社會主義好兄弟20世紀30年代後,羅馬尼亞的法西斯運動逐漸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的政權加入了德國、義大利、日本的軸心國集團。
1944年隨著德軍的敗退,蘇聯紅軍攻入羅馬尼亞,佔領了首都布加勒斯特。這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共產黨發動了武裝起義,推翻了原政權。
進入1945年後,羅馬尼亞在蘇聯的影響下,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羅馬尼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僅僅4天之後,10月5日,羅馬尼亞便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周恩來訪問羅馬尼亞 翻譯問他的生日是哪天進入60年代後,中國和羅馬尼亞的關係更加親密起來。1965年3月,在周恩來總理的率領下,中國代表團前往羅馬尼亞,參加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喬治烏·德治的葬禮。
從1947年開始,喬治烏·德治就是羅馬尼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這近20年的時間裡,他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各種鬥爭和建設,直到1965年3月19日逝世為止。
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喬治烏·德治在任期間,與新中國發展起良好的關係。得知他去世後,中方不僅發出了唁電,還派出了周恩來率領的代表團,親赴布加勒斯特參加其葬禮。
這場隆重的國葬,共有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33個國家代表團出席。雖然時值3月,當地卻風雪大作,仿佛上天也在悼念喬治烏·德治。
喬治烏·德治
在這樣的天氣下,時年67歲的周恩來,親自跟隨送葬隊伍,足足走了5個小時,跨越了3、4公裡。
當葬禮結束後,周總理從羅馬尼亞部長會議大樓裡走出,準備返回自己下榻的地方。
按照慣例,此時,應該由羅馬尼亞部長會議主席,或第一副主席進行陪同。可周恩來謝絕了這一安排,而是點名要一位羅方翻譯人員陪同。
這位年輕的翻譯,有一個中文名:羅明。
早在1950年的時候,羅明便被指派到中國學習漢語。說起來,這事也和周總理有關。
1949年10月羅馬尼亞和新中國建交後,周總理向時任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一書記喬治烏·德治致信,提到兩國領導人想要有效交流,必須要有翻譯。
於是,第二年的12月初,5名羅馬尼亞的年輕人,便來到清華大學學習漢語。這其中,便有羅明,以及日後成為他妻子的薩安娜。
當時的羅明,只有19歲,正是上大學的年齡。後來,在回憶起清華大學讀書的日子時,他這樣說道:「我在國內的時候,沒有接觸過中國人,對中國也不了解,只記得在中學時,學過一兩頁的中國歷史。不過,當時的羅馬尼亞,跟中國是老朋友一樣的感情。」
在中國期間,中方老師對羅明悉心指導。很多年之後,他還能回憶起每一位老師的名字。而這些老師,也成為了新中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先驅者。後來,羅明每次前往北京,都會去看望他們。
1952年,隨著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的文科被劃歸到北京大學。羅明所在的「專修班」,也於當年9月,一起轉入了北京大學。
經過了兩年的漢語學習,羅明等留學生們將進入北大不同科系,進行專業學習。
原本,羅明想選擇的是理工科:「我是鐵路工人的兒子,對機械、技術這些方面,本能地就感興趣。可組織上,卻讓我繼續學習漢語和文學。所以,當時我有些想不開……」
羅明
對此,羅馬尼亞外交部的一名人員告訴他:「作為一名外交官,你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學。」
就這樣,羅明進入了中文系。從此,他和漢語結下了終生之緣。
完成學業後,羅明進入了羅馬尼亞外交部。從1954年開始,他便擔任起羅馬尼亞領導人的翻譯工作。
這年9月到10月,羅馬尼亞國民議會主席團主席格彼特魯·羅查,應毛主席的邀請,前往中國進行訪問。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羅查訪問了上海、武漢、重慶、廣州等多個大城市,與中國一些工商界人士進行了交談。而羅明,就在一旁擔任翻譯。
回到羅馬尼亞後,羅查寫了一本名為《在六億人民的國度》的書,對中國的情況進行介紹。後來,他邀請羅明到自己家裡吃飯,並給對方念了文稿中的一段內容。羅查特意詢問羅明:「你覺得怎麼樣?」
羅明明白,羅查是希望通過這本書,表達羅馬尼亞人民對中國的深厚感情。該書出版後,在羅馬尼亞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反響。
陪同羅查來中國進行的這次訪問,讓羅明深刻感受到中國人對羅馬尼亞人的熱情友好。這些淳樸的普通民眾,可能不知道羅馬尼亞具體在哪,卻對羅查一行熱烈歡迎。
1956年,中國領導人朱德出訪羅馬尼亞,羅明又一次成為了隨行翻譯。
一開始的時候,由於羅明的漢語非常流利,朱老總以為他是在中國長大的羅馬尼亞後裔,便問羅明是在中國哪裡出生的。
當得知羅明原來是羅馬尼亞留學生時,朱德非常吃驚,不由感嘆道:「真是不敢相信啊!」
朱德在羅馬尼亞
在訪問羅馬尼亞期間,朱德曾在當地一個廣場上,發表了簡短講話。由於朱老總的四川口音非常濃重,羅明一開始完全聽不懂。
面對這樣的窘境,羅明感到手足無措起來。但很快,他發現朱德所念的演講稿上,字體都很大。於是,他站到了朱德身後,對著稿子不慌不忙地翻譯了起來:「自從我踏上羅馬尼亞的國土,我就感受到了羅馬尼亞人民的熱情……」
此時,臺下的人們,紛紛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朱德看到後,感到非常高興。
幾年後,一次羅明在北京頤和園進行參觀,偶遇了朱德的一名警衛員。「你是羅明嗎?」對方一下就認出了他。
朱德這次訪問,羅明陪同了10天。雖然兩人年齡差距很大,但彼此合作得很好。在朱德眼裡,這個羅馬尼亞年輕人,就像自己的晚輩。
此時,在布加勒斯特參加完喬治烏·德治葬禮的周恩來,也點名由羅明,陪同自己返回下榻地點。
一上汽車,羅明便拉出一把小椅子,準備坐在周恩來的後面。此時,周恩來招了招手,制止了他,將其拉到自己的身邊,像一位長輩那樣攬住他的肩膀,親切地聊了起來。
周總理詢問了羅明的經歷,還有他家裡人的情況。在羅明一一回答後,這位羅馬尼亞翻譯突然反問周恩來:「總理,您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原來,此時的羅明,還肩負著組織上交給他的一個任務:搞清楚周總理的生日,到時候向他送上賀禮。
於是,羅明決定趁現在,直接詢問這位中國總理。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周恩來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開花、雞叫的時候。」
羅明一聽,便有些懵。開花應該是春天,而雞叫……不是每天都要叫嗎?
想來,周總理只是模糊地告知了自己出生時的季節和時辰。於是,羅明決定問清楚具體是哪天。
周恩來和羅明(右一)等人
可不管他怎麼嘗試,對面的中國客人總是閃爍其詞。直到最後,羅明也只知道是在3月份,而不清楚具體是哪天。
汽車到達目的地後,周恩來下車前,笑著拍了拍羅明的肩膀:「羅明,你沒有完成任務啊。」
羅明聽了,一邊露出羞澀的笑容,一邊感嘆周總理早已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可他還是弄不明白:為什麼對方不肯說呢?
後來,羅明終於得知,周恩來的生日是3月5號。而從其他人口中,他終於明白了周總理不肯回答背後的深意。
1949年12月22日,蘇聯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隆重舉行慶祝史達林70壽辰的宴會。宴會從晚上8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點多才結束。
當參加了整場宴會的毛主席回到駐地後,他深有感觸地對身邊的汪東興說道:「我不知道蘇聯的宴會為什麼要搞這麼長?吃也沒什麼好吃的,看也沒什麼好看的……我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我們回去後不學這個。吃飯就好好吃飯,看戲就好好看戲。」
從此以後,新中國對領導人的生日,便採取低調處理的方式。不僅毛主席不怎麼過,周總理也對此看得很淡。
於是,當聽到羅明詢問自己的生日,經驗豐富的周恩來馬上明白,羅馬尼亞方面有什麼想法。他便故意繞來繞去,沒給對方一個確切的回答。
周恩來訪問羅馬尼亞
周總理最後一次見外賓 對方是羅馬尼亞客人1975年9月5日,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書記伊利耶·維爾德茨,率領代表團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訪問。
此時的周總理,已經因重病住進了醫院,身體非常虛弱。因此,按照有關部門的安排,由鄧小平副總理會見羅馬尼亞客人。
在前往下榻賓館途中,維爾德茨突然表示,希望可以親自向周總理轉達羅馬尼亞黨政領導和人民的問候,並需要傳達一個口信。
當周總理得知這一情況後,身體情況不佳的他,為了中羅關係的發展,毅然打破了規定,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同意會見維爾德茨。
9月7日下午1點,維爾德茨一行人來到北京305醫院。他們一走進門廳,就看到周恩來已經站在那裡等候他們。
之前周總理每次見外賓,都會提前到達以示禮貌。而這一次,即使身患重病,他也依然保持了這種禮節。
此時的周總理,身影瘦削憔悴,沒有了往日的風採。看著他下陷的臉頰和沉重的步伐,現場人員都感到非常難過。
考慮到總理的身體狀況,這次會見原本只是握手寒暄加合影留念。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周總理將維爾德茨請進了會客室,在那裡進行了交談。
周總理來到沙發邊,請維爾德茨落座,接著自己慢慢坐了下去。雖然他的身體非常衰弱,但面容還是像往常那樣和藹親切。
大家坐好後,有工作人員前來轉達醫生的意見。中方翻譯告訴維爾德茨:「說話請儘量簡短,只談20分鐘。」
維爾德茨
周總理也說道:「醫生不讓我多說話,所以你來說,我聽就好。」
維爾德茨先轉達了羅馬尼亞黨政領導對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問候。周總理表示感謝,並請維爾德茨轉達自己對羅馬尼亞同志的問候。
接著,維爾德茨問起了周總理的健康情況。此時的總理,用沉著泰然的語氣說道:「馬克思的請帖,我已經收到了。這沒有什麼,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法則。」
之後,周總理停頓了一下,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就在10年前,我到布加勒斯特參加喬治烏·德治的葬禮,大衣都沒穿就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現在,我可以告訴你,就連幾分鐘都走不了了……」
聽了總理這番話,現場眾人的心情非常沉重,氣氛變得傷感起來。
周總理又深情回憶起之前訪問羅馬尼亞時的印象:「我再也不能親自前往美麗的布加勒斯特了;但是,我還可以從電影上、照片上、圖畫上看到她!」
中方翻譯一邊翻譯總理的話,一邊不禁流出了眼淚。
很快,20分鐘過去了。維爾德茨主動停止了交談,他看了看表,準備起身告辭。
這時,周總理看出了對方的想法。他風趣地說:「看來我們的談話沒意思。不然,你不會看手錶。」
羅馬尼亞客人連忙說道:「不,我們的交談很有意思,只是醫院有規矩,我是守紀律的……」
周總理馬上消除了他的疑慮:「醫生不會懲罰客人,我們接著談。」
於是,雙方又繼續交談起來。周總理告訴維爾德茨:「請你相信,中國對羅馬尼亞的友誼不會改變,中國人民永遠站在羅馬尼亞一邊。」
周總理和維爾德茨
接著,他又對維爾德茨說:「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有許多有才幹、有能力的領導人的。現在,第一副總理已經全面負起責任來了。」
20多年後,當回憶起周恩來這段話,維爾德茨感慨地說道:「直到現在,我才真正理解了周總理當時的意思。」
就這樣,原本定好的簡短談話,最終持續了一小時二十分鐘。周總理的真誠坦率,深深打動了維爾德茨。在返回賓館的路上,這位羅馬尼亞領導人激動而惋惜地感嘆道:「周恩來同志永遠是羅馬尼亞的偉大朋友!」
而這,也是周恩來最後一次會見外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