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寂寞的狀態(沒有關機的自由)
2023-10-05 21:24:56 1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話題:「平時會不會關機睡覺?」
很多人的答案是:「不敢關機。」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多了牽掛,有了軟肋。
正如姜文在電影《狗日的中年》裡所說:「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伴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因此,他們不敢輕易關閉手機,生怕錯過重要信息。 不關機,是每個中年人生活的常態。 不關機,是一種責任感 !
有人說:「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 年輕之時,也許可以血氣方剛、瀟瀟灑灑;但人到中年,有了太多牽掛。
輕易辭職,如何賺錢養家?
正如哲學家桑塔耶納所說:「我們的尊嚴不在於我們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懂得做什麼。」
正因為責任在肩,很多中年人靠著一腔孤勇,與世間種種苦難周旋,努力讓自己和他人,都能活得更好。
手機和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關掉手機就等於停止工作。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裡,安妮·海瑟薇所飾演的職場新人安迪,進入了一家頂級時裝雜誌社作總編助手。 入職以後,她每天都在繁忙的工作中忙得團團轉,沒有自己的生活。 更要命的是,電話隨時隨地都會響起,交代她幹這幹那。
她每天都繃得緊緊的,不敢有片刻喘息。 直到劇情最後,她決定掏出手機,扔進水裡,轉身離去。
有多少成年人,都像安迪一樣瀟灑轉身,拒絕「隨叫隨到」。 但他們深知,工作不但是一種責任,還是賺錢養家的根本途徑。 不努力工作,天上不會掉餡餅;奮發有為,才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百年孤獨》裡說:「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 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苦和累,早已成為中年人的常態。
但再苦再累,也不能輕易停下前行的腳步、卸下身上的重擔。 為了賺錢養家,每個中年人都在披星戴月,日夜奔走。
不是不想關機,而是心懷責任,作為家裡的頂梁柱,要用自己的雙手,勇敢地撐起這個家。 不關機,是給家人安全感!
很多中年人說,很想關了機,讓自己放縱一下: 當媽的把手機扔了,不再理會家裡的各種瑣碎; 當爸的想躲起來,不再面對生活的壓力…… 沒有人不想瀟瀟灑灑,但越往後,越身不由己。
隨時隨地在線,才能護家人周全,給家人安全感。
在脫口秀《聽姐說》中,有這樣一個話題火上熱搜:「成年人需要失聯的自由嗎?」 對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其中張藍心的發言,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她說,睡覺之前,因為看了太宰治的小說,就用小說裡的一句話,發了條微博:「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發完,她就顧自呼呼睡去。
沒想到她媽媽看到了,以為女兒想不開,急得不得了。 拼命打女兒電話,又因為張藍心手機靜音睡著了沒聽到。
結果,凌晨四點,她拼命敲響了女兒的房門:「孩子,千萬別想不開……」 一件小事,讓張藍心意識到,活到一定年紀,固然有失聯的自由。 但只有時時與家人保持聯繫,才能讓愛自己的人感到安心。
的確,對於中年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有太多的事要扛,有太多的責任要承擔。 如果輕易關機,與他人失去聯繫,換來的也許是一時的瀟灑。
但更多的是,愛你的人會因此擔驚受怕,說不定還會由此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最終釀成悲劇,得不償失。
正如《請回答1988》裡的臺詞講的那樣:「大人只是故作堅強去承受重擔,他們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活了半輩子,不少中年人都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誰不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但,別輕易失聯,時時和他們保持聯繫,讓家人吃上一顆「定心丸」。
中年人的生活,無需關機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動態:「好羨慕那些在颱風來臨前收到問候的人啊,而我就不一樣了。
大家可能都覺得我的體重足以與颱風抗衡,沒人關心我,一覺睡到下午,手機上什麼消息也沒有,也沒人聯繫我。」 細細思量,活了半輩子,有壓力、有磨難,其實是人生的常態。
在風風雨雨面前,手機裡還能時不時充斥著各種信息,說明還被人念著、想著、牽掛著。 還被人需要著、召喚著、敦促著,這未嘗不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既然如此,作為一個有擔當的中年人,又何須關機呢?
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裡,有這樣一個鏡頭。 凌晨,喬夕辰一個人在灰暗的倉庫裡加班,早已疲憊不堪,滿是風霜。
就在這時,父母怕她坐順風車不安全,在手機上給她發來一個「打車費」紅包。 那一刻,喬夕辰忽然覺得,雖然生活很累,但終究還有人愛、有人關懷。
一次不經意的聯繫,也許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心境。手機,縮短了人們的社交距離,也讓信息得以快速傳遞。
在節目《人間真情》裡,嘉賓馬剛說了這樣一件終身遺憾的事。 因為工作了一天過於勞累,他沒有心思去看手機,不曾想竟然顯示有15個來自母親的未接電話。
那一刻,他預感到大事不妙:「我整個人就發抖,媽媽肯定出事了,拿著手機撥鍵都撥不出去。 直到妹妹打電話來說,哥,你快回來吧,媽媽快不行了。」 最終,馬剛錯過了和母親的最後一通電話,沒能聽到母親最後的遺言。
人到中年,我們怕電話騷擾。 但萬一真的錯過重要來電,卻有可能抱憾終身。
村上春樹在中年之際寫道:「體能,希望、美夢和理想,信念和意義,或你所愛的人,一樣接著一樣,一人接著一人,從你身旁悄然消逝。」
人活一輩子,越往後,身邊重要的人越是一個個離我們遠去。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到。
有人牽掛,有人惦記,聽聽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呼嚕、子女的嚷嚷,才是人間最大的溫暖。 也因此,我們更要珍惜彼此的相聚,加強與所愛之人的聯繫,不要輕易失聯,要讓愛你的人感到安心和放心。
有句話說:「人到中年,歲月如偷,偷走了你的天真任性、年少輕狂,還有那些捨不得、放不下。 然後它再一點點教會你成長,帶你走向成熟。」
中年人的世界,也許會遇到很多人生至暗時刻,讓人恨不得立馬失聯,告別塵世紛擾。
但是,風雨過後,才有彩虹;哭過笑過,才是人生。 眾生皆苦,不能輕易認輸。
還有很多人在愛著我們、等著我們、需要我們。 如果真的感到太累,想要放縱一下,那也不要憋著,而是及時告知家人,讓自己安心放個假。
崩潰過後,要及時自愈。
帶著手機前行,懷著希望上路,享受甜蜜的「信息轟炸」,負起該負的責任。
時時在線,常常聯繫,才能讓人生獲得更高級的自由,享受更持久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