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青」傳奇
2023-10-06 03:24:39 1
話說明代中葉,安徽一帶貿易發達,眾多徽商崛起,成為一時佳話。茶商屠敬嶽的坎坷傳奇一生以及他親自種植培育的「霧裡青」茶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為後人傳唱。
少年大志
屠敬嶽本是文房巨賈屠四的獨子,屠四生意做得好,為人又誠信,卻因不肯與當地惡霸劉文良合作,而受到劉的陷害。劉勾結姐夫徽州縣令楊典,害得屠家滿門抄斬,敬嶽則是被屠氏老家沐恩寺慧明和尚收養做了小沙彌,才得以保全性命。
慧明養育敬嶽三年,日日教他平心靜氣,放棄上一輩的恩怨是非,加上敬嶽年紀尚小,因此也逐漸淡忘了滅門之仇。待他十歲這年,慧明送他去了休寧縣朱全福家做養子。憨厚的朱全福曾受屠四恩惠,得知敬嶽是屠四遺子,更是盡心盡力,待敬嶽如同親子,安排他和自己的獨女蕈心一同在家跟私塾先生學習。
敬嶽自小聰慧,用功且沉靜,靈巧的蕈心見了很是喜歡。一日課上,蕈心趁教書師傅轉過頭的機會問敬嶽:「敬嶽,我長大了嫁給你可好?」
「我是願意,可怕朱大叔不答應。」敬嶽一本正經答道。
「為什麼?」
「朱大叔昨兒還說和尚不能娶媳婦,我當過和尚……」敬嶽「哇」的哭了。草心聽罷也跟著放聲大哭。
師傅轉過頭,慍怒又不解地看著兩個哭鼻子的娃兒。朱全福在窗外會心地笑了。
轉眼五年過去,敬嶽長到十五歲,朱全福心知敬嶽與女兒的心意,便有意讓兩個孩子走在一起,但在此之前,他還是想讓敬嶽出去鍛鍊一下。敬嶽也希望自己能去見識一下商場的沉浮,便遵照朱全福的安排,到了朱家的店鋪,他暗暗發誓,一定不辜負朱家的恩德。
朱家經營茶葉生意,敬嶽便將各種茶的特點、價錢一一牢記。漸漸地,朱家店鋪裡的茶,他只嘗一口便知是什麼品種,甚至費心給不同的茶燒制不同的茶具,哪家買茶買得多了,還會贈送茶具。時間一久,很多顧客為了要精緻的茶具,頻頻光顧朱記茶行。朱全福心中暗暗欣慰,自己果然沒有看走眼:這小子,不僅肯幹聰明,更可貴的是,他一直謙虛謹慎,重情重義,女兒跟他,絕對是萬裡挑一的好親事!
這天,休寧縣來了位大人物——供應休寧茶葉生意的馬乾德。這馬乾德不但賣茶,更愛茶,今天他來到休寧,一方面,帶了自己栽育多年的「青茶」給大家品嘗,另一方面,是給「青茶」尋一處買家。敬嶽奉朱全福之命,代表朱記茶行來到商行,要盡最大的努力爭得買賣「青茶」的權利。
敬嶽早早到了會館,只見一個老頭兒端坐在八仙椅上,正端起一杯香茗放在面前聞香。老頭神色很是陶醉,引得敬嶽往前一步,只見這茶一根一根立在水面,徐徐沉下,而杯麵竟如有霧氣一般,敬嶽不禁脫口問道:「老伯,這毛尖怎麼有霧氣?」老頭並未抬頭,只是道:「小夥子,你研究茶道,只登堂未入室啊!」敬嶽羞得滿臉通紅,「還請老伯指點,我所知道的茶葉立在水中的只有毛尖了!」老頭笑而不語,敬嶽急道:「還請您賜教,不然,我今晚是睡不著了!」正在此時,大家陸續來到會館,只見這老頭面色變得嚴肅,一些掌柜老闆都對他施禮,還多有請他賜茶的意思。敬嶽這才知道,這老者竟是馬乾德。
各掌柜品嘗了馬乾德帶來的茶,才知這茶並非毛尖,而是馬掌柜培育的「青茶」!掌柜們紛紛出巨資要買得這「青茶」的經營權,馬乾德笑而不語,只是拿眼睛瞟敬嶽。敬嶽衝過去道:「馬掌柜,我們朱記雖出不得巨資,但我們買賣茶,更打心眼裡懂茶,我們若得了這『青茶』,定會將它發揚光大!」乾德眯了眼道:「那你倒是說說怎麼個發揚法?」敬嶽道:「這是行當裡的私事,我怎麼好這時說?但馬掌柜放心,我們定會用心經營這茶!」馬掌柜點點頭,過了許久才道,「我喜歡這後生,各位老哥,這次就對不住了!哈哈哈……」敬嶽心底一塊大石落了地,更是無限欣喜:「謝謝馬掌柜了!」
初露鋒芒
朱全福自敬嶽去櫃前管事來,看出他本非池中物,心底十分高興,尤其是見他自馬掌柜處回來後,更是每日精神滿滿,看出敬嶽已不滿足於在他的小店經營,就在一日晌午邊散步邊走到櫃前。
敬嶽正與蕈心聊天,手舞足蹈地給蕈心比劃著自己經營時遇到的趣事,蕈心則「咯咯」笑著。朱全福輕輕咳嗽兩聲,兩人忙安靜下來,蕈心羞紅著臉叫了聲「爹」就轉身躲進裡屋,敬嶽手足無措怯生生地問道:「師父,您今天怎麼來了?」朱全福見他緊張,便寬慰道,「別怕,我不是責怪你和蕈心的,只是今天有事問你。」
「師父您問便是。」
「我看得出,你有大志向,所以今天問你一句話,你可願意出去闖蕩闖蕩?等歷練好了,也好接手朱記。」
「師父……」敬嶽一驚。
朱全福伸手制止住了他,「我就蕈心一個女兒,我也看得出,你們情分深,所以我想等時候合適了,就給你們把親事辦了。只是之前,你得先去闖蕩一番啊!我也看得出你早有這個心思了是不是?」
「師父啊!」敬嶽跪在朱全福面前,「徒弟謝謝您老的厚愛,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蕈心扒著門框,咬著手絹也早已淚水盈盈了。
沒多久,敬嶽穿著蕈心做的新鞋,記著朱全福的教誨出發了,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馬乾德在徽州的大茶莊。
敬嶽叩響馬家茶莊大門的時候天才剛剛亮,小雜役伸著懶腰沒好氣地問:「客官買茶?」「小哥,我是來尋個差事的,勞煩小哥通報一聲。」
「去去去,一大早便來尋差事,你以為世上有這樣的好事?快閃開,我們一會就要開張了!」
敬嶽在馬記門口每天請人通報卻無人搭理,只能買了乾糧在門口等著,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第五天,小雜役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勸他:「後生哥,你不好好在家種糧,非要來這裡尋什麼苦吃?」「你不知道,我在休寧曾經見過你家老爺,從此就立志來馬家學習,現在我連馬大人的面都沒見到,我怎麼能回去啊!」
正在此時,屋裡走出一個人,笑道:「好後生,你既有這份心,那我考考你,若我滿意,就收下你如何?」敬嶽一看,那人正是馬乾德,登時來了精神,恭恭敬敬地喊了聲「馬掌柜!」原來,這小雜役早就通報了馬乾德,只是馬乾德有心試探敬嶽的誠意,這才久久不見他。
馬乾德設了兩個考題給敬嶽,先讓他蒙上雙目,通過品茶斷定茶的品種。敬嶽在朱記已練得這身好本領,自然一一辨出茶的種類,只是有兩種茶他卻再三品嘗都無法辨別,馬掌柜故作嚴肅道:「這種茶都品不出,你還是快回去吧!」敬嶽忙道:「掌柜,我見識少,這才到您的大店鋪學習,我之前不知道,今後多加留意,見識多了,一定會品出各種茶的!」馬乾德大笑:「好小子!有志氣!我今日先請你吃餛飩,咀天再來考你!」說著,馬掌柜就走了。
第二日,馬掌柜如約前來,卻問敬嶽昨日吃了幾個餛飩,各有什麼餡,每種餡又有多少個。敬嶽早有準備,一一回答。馬掌柜眯了眼看敬嶽「我沒看走眼,你就留下吧!」
敬嶽迫不及待地給蕈心和師傅寫信,沒多久收到回信,看著蕈心娟秀的字體,敬嶽心底好一陣激動,立志一定要早日混出名堂。
過了大半年,敬嶽每日早起晚睡,不斷用功,還提出了很多新點子。比如有一段時間往南方的茶
不好銷售,敬嶽就建議馬乾德往西北尋找商機,並從中大大獲利,因此深得馬乾德賞識。一年後敬嶽心生自己開店鋪的主意,但馬乾德念他年紀尚輕,且沒受過官賈之間的磨練也就沒答應他。
青年沉浮
一日,敬嶽正在帳房對帳,突然收到朱家來信說蕈心出事了。縣令楊典的內弟劉文良路過休寧,見蕈心貌美,要強娶了做妾,蕈心不從,投河自盡了。
這劉文良與楊典,不正是陷害過自己家的仇^嗎!
敬嶽猶如被霹靂擊中一般,暈厥過去,待醒來已經是過了一天一夜。
敬嶽抱著信嚎哭不已,趕回休寧縣,徵得朱全福同意,帶蕈心回沐恩寺安葬。待安葬完畢,跪在蕈心墓前發誓報仇,慧明卻前來勸告,要他莫要仇火攻心。但敬嶽哪還聽得勸,未等慧明話說完,便匆匆趕回徽州,將仇恨一五一十告訴馬乾德,求他一定同意自己另立門戶,以求能在商場上打擊仇家。馬乾德見他堅決,雖有異議,也只得壓下口中的話點頭同意了。
敬嶽初人商海,萬分上心,他還記得幼時父親的經商之道,因此謀利不忘誠信道義,廣為布施,沒三年便將生意做大。
正值劉文良與京中趙員外經營一筆茶葉生意,敬嶽得知後心想報仇的機會來了,於是連日快馬趕到京中趙員外家,以低價得到趙員外認可,趙員外因為利益回絕了劉文良。劉家幾百箱茶葉全被退回,甚至有人傳說劉家的茶中有砒霜,因此劉家大大虧損。劉文良氣急敗壞,央求縣令楊典查出真相,心中發誓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敬嶽回到徽州,得知劉家虧損頗大,敬嶽感覺自己離報仇已不遠了。
屠家新烘焙成的一批茶葉製成,這批貨茶本是蘇州的林大戶要的,要求馬不停蹄運到蘇州,敬嶽這才叫人趕工製成,誰知,正準備運往蘇州,卻來了消息說,林大戶相中了另一家的東西,不要他的貨了,這可急壞了敬嶽。因為講好了要直接運往蘇州,便也沒有預備貨倉,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正當敬嶽著急的時候,會館派人來通知他,幾家同行知道了這個消息,紛紛倒置自家貨物。硬是騰出了兩處地方給敬嶽。敬嶽登時感動淚流,急匆匆就趕往老會長家,「咚」地跪在會長腳下,久久說不出話,最後,哽咽著道:「大恩大德,做牛做馬……」老會長拉起敬嶽,道「孩子,咱們徽商之所以長久不倒,屹立一方,憑的不僅是咱們經商的頭腦,更是憑著咱們徽商的道義——以眾幫眾!咱們是一家人,你如今有難關,我們這些叔伯輩的怎能坐視不管?我們不用你的報答,只要你生意做好,別忘了幫扶落難的同行一把就夠了!」
殊不知,這林大戶突然不要敬嶽的茶,正是楊典以官威威脅所致,而二人也絕不會就此罷手。
接下來的日子,凡是幫過敬嶽的店鋪,都受到威脅,會長甚至還被人打了,雖然大家都決意無論如何也要幫敬嶽,但敬嶽卻不忍連累大家,主動將茶葉低價售出,也算減少了一些虧損。敬嶽這才明白,自己沒有權勢依靠,就這樣得罪劉文良和楊典,最後還是對自己不利,便想收斂一些,但沒想到劉文良卻準備趕盡殺絕,讓楊典誣陷敬嶽暗中支持邪教。
這可苦了敬嶽,他急忙去沐恩寺求佛祖保佑,卻見慧明前來規勸:「施主曾是佛門中人,應該知道人不能犯嗔戒,你如此急於報仇,失去心智,自然受人攻訐,不如放下,歸隱山林。體驗農耕之樂最好不過。」敬嶽想再問,但慧明卻轉身離開了。
(四)東山再起
屠家茶莊一夜間破產了,敬嶽成了淪落街頭的乞丐,劉文良、楊典看到敬嶽如此落魄,甚是得意。
但敬嶽並未自暴自棄,他謹記慧明的話,歸隱田間。聞聽屠家變故的朱全福託人給敬嶽帶來不少珠寶銀錢,敬嶽沒有推辭,而是用這些錢在山間置辦田產,他不是用田地來種糧,而是自己種植茶葉,像當年馬乾德種植青茶一般,他也準備通過自己的培育,種一種新茶。
年復一年,敬嶽終於種得芽肉肥嫩的茶,並苦恩烘製方法,嘗試用鮮芽炒制,用鮮葉、攤放、殺青、毛烘、攤涼、足烘、揀剔、補火,步步工序,一步不少。經過多年試驗,終於製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茶葉。此茶烘焙好後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淺黃明亮,葉底嫩綠完整。衝泡開時,茶葉一根根立在水面,水面仿佛有一層霧氣般,再加上「嫩芽」產於海拔千米的雲霧之中,茶園常年被雲霧籠罩,所以有幸嘗得此茶的當地人稱此茶為「霧裡青」。
轉眼間已經過去十一年了,在此期間,敬嶽靜下心來品茶,不再將茶葉生意作為報仇的工具。現在,他的「霧裡青」茶得到了成功,自然該是他東山再起的時候了。
敬嶽帶著財產來到京城,仍舊秉著道義為主去經商,並廣結京中大戶為友。
一次賞茶會上,他帶去了自己培育多年的「霧裡青」茶,頓時豔驚四座,一時間,「霧裡青」的名聲傳遍京中。但敬嶽沒發現,當時座中有位衣著華麗,頗具貴氣的少年,眼含讚許,一直望著他,這位少年就是剛剛即位不久的正德皇帝。
不久,正德皇帝下令,「霧裡青」為貢茶,敬嶽也因奉茶有功,得與聖上相見。
敬嶽將「霧裡青」的來歷告訴了皇上,得知敬嶽悲慘身世的皇帝當即下令徹查楊典,這一查,竟牽扯出他的多宗大案,而且很多大案竟關聯到太監劉瑾。
沒多久,楊典被罷官,劉文良這借官勢多行不法之事的奸商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敬嶽總算是為家人報了仇。他久跪在父母和蕈心的墓前,嚎哭不止。功成名就的他,接來了已經老邁的朱全福,讓他安度了晚年,同時為報馬乾德的恩德,每年都會去拜會。
又過了幾年,那位給貪官楊典撐腰的大太監劉瑾也因多行不義,被朝中正義之士懲罰,處以極刑。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霧裡青」和屠敬嶽的故事到此算是得到了圓滿的結局,屠敬嶽不屈不撓和重情重義正是徽商精神的體現,為後人傳頌。但是,「霧裡青」卻並未消亡,而是在一代代徽商的努力下,不斷改進,終成中華茶文化的一種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