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的來歷(一起了解一下吧)
2023-10-07 16:00:59 2
花朝節的來歷?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是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據了解,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是紀念百花的生日,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花朝節的來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花朝節的來歷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是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據了解,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是紀念百花的生日。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於「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於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並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唐宋時已在宮廷、民間流傳甚廣,在花朝節裡,人們紛紛相邀出城踏青,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欣賞百花。祭拜花神,種花、栽樹、挑菜(指採摘野菜),親朋好友郊遊雅宴,文人雅士飲酒賦詩,好不熱鬧。江南一帶,花朝節還有「賞紅」活動。人們將紅布或紅紙製成小旗或條條,纏系在花木樹枝上或插在盆中,為花慶賀生日。
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於聚寶門(今中華門)外設御花園育植百花。幾百年來此地居民多為花農,花農為了保平安、保收成,在這裡建了一座廟,佔地約5畝,供奉百花仙子,花神廟因此而得名。康熙乾隆年間是花神廟的鼎盛時期。每年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的菊花生日,花神廟地區都舉辦花朝節廟會,遊人如潮。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都來賞花消遣。文人雅士紛紛吟詩潑墨、刻碑留念,有名之士的碑刻達數十塊。
白蘭、茉莉、珠蘭、梔子等都是花神廟的傳統花卉,改革開放前,花神廟有8個生產隊,其中7個隊的村民以種花為生。太平天國時,花神廟毀於戰火,但人們十分信奉百花仙子,將花神廟與善司廟合併,定為花神廟,有二進大殿,十九間廂房。
從成為皇家御花園那天起,花神廟就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五顏六色爭奇鬥豔的鮮花除了為花農們換來收入,也使得這一帶成了遠近聞名的景點。1983年,南京市園林局聯合南京多家媒體共同舉行了一次大投票,選出來「新金陵四十八景」,花神廟以「花神競豔」被列為其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