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漢旅遊黃鶴樓真的值得去嗎(打卡紀念幣上的風景)
2023-10-15 17:31:00 4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雖然因為疫情,很多微友暫緩了出遊計劃,但我們可以跟著紀念幣去旅遊。今天,我們要去打卡的這處風景曾見證了疫情之下的城市變化,它就是天下第一樓——武漢黃鶴樓。
走進武漢黃鶴樓
(圖為「黃鶴樓」匾額)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邊的蛇山之上,黃鶴樓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天下絕景」之稱。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黃鶴樓在各代屢毀屢建,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重立在長江之濱。
(圖為黃鶴樓整體樓景)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為歌詠黃鶴樓的千古絕唱,黃鶴樓也因此名聲大噪。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二生肖系列貴金屬紀念幣第一輪正面圖案均為祖國各地風景,黃鶴樓作為北京之外的首個風景名勝,出現在1987中國丁卯(兔)年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上。
黃鶴樓飛簷五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其建築本身也形如展翅欲飛的黃鶴,富於變化的韻味,富於個性的美感。與嶽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特點是它的四邊套八邊形,傳統文化中叫「四面八方」。廊與廊周邊,柱與柱之間,簷與簷上下,72根圓柱,60隻翹角,因有明暗、黑白、深淺、凸凹的對比手法,在視覺上呈現通透的空間感。幣中黃鶴樓為正面直視角度,精巧細緻的雕刻將黃鶴樓的雄偉瑰麗展現無遺,幣面左側以篆書刊名「黃鶴樓」。
黃鶴樓第二次登上貴金屬紀念幣是以寫意的方式出現在2019年發行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150克銀幣背面,與其他武漢代表元素相搭配,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那首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黃鶴樓
黃鶴樓第五層簷下掛有精美的匾額,上書「黃鶴樓」,此字原書出自人民書法家舒同的手跡。其書法融百家之長,圓渾道勁,借古於今,被譽為「舒體」,毛主席曾在中央蘇區贊其為「黨內一枝筆,紅軍書法家」。
(圖為「黃鶴樓」匾額)
黃鶴樓外有一《黃鶴歸來》銅雕,該銅雕為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劉政德、李政文於1982年創作。銅雕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蛇纏繞龜身,龜馱鶴奮力向上,兩隻鶴踏龜蛇俯瞰人間。
(圖為《銅鶴歸來》雕塑)
「龜蛇鶴」的創意源於民間傳說。相傳,大禹治水感動天庭,玉帝派龜、蛇二將協助。為鎮江患,龜、蛇隔江對峙,變身為兩座大山,形成「龜蛇鎖大江」之勢。水患平息後,人民安居樂業,黃鶴歸來,立於龜蛇之上,則寓意黃鶴留在黃鶴樓,不再飛走。在吉祥文化中,「龜蛇鶴」都是寓意健康長壽的吉祥符號,也為黃鶴樓增添了文化內涵。
黃鶴樓正門下方懸掛有「氣吞雲夢」四字匾額,金光燦燦。
(圖為黃鶴樓正門匾額「氣吞雲夢」)
走進黃鶴樓,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壁畫,該壁畫高9米,寬6米,由756塊彩色陶版鑲嵌而成。壁畫取材於《橘皮畫鶴》的古代神話,兼取唐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畫面分為天上、人間兩部分。該壁畫由中央美術學院周令釗教授精心創作。
(圖為《白雲黃鶴》壁畫)
天上,仙人竹笛橫吹、駕鶴騰飛;人間,眾人載歌載舞,歡聚黃鶴樓前。樓前是鬱鬱蔥蔥的林木,樓四周有大片的白雲繚繞,背後是滔滔江水。整幅畫描繪了駕鶴仙人與世人同樂的祥和景象,呈現出歡樂浪漫的意境,展示了一樓大廳的「神話」主題。
(圖為《白雲黃鶴》壁畫局部)
在黃鶴樓二樓大廳牆面正中鑲嵌著一篇唐朝閻伯理的《黃鶴樓記》。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閻伯理陪鄂州刺史穆寧登黃鶴樓後有感而發所寫。這也是現存最早介紹黃鶴樓的文章,全文共264字,記述了唐朝黃鶴樓的歷史文化淵源、建築形制、人文軼事、江山勝景、遊人盛況等。
(圖為《黃鶴樓記》)
二樓大廳左右兩側各有一幅壁畫,右側的名為《孫權築城》,呈現的是當年孫權修築夏口古城,及黃鶴樓的場面。據說當年吳主孫權出於軍事目的,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今武昌)西臨長江處,修建了黃鶴樓,作為瞭望用的哨樓。
(圖為壁畫《孫權築城》)
左側的是《周瑜設宴》,取材於元雜劇《劉玄德醉走黃鶴樓》。
(圖為壁畫《周瑜設宴》)
黃鶴樓三樓大廳展示的是「人文「主題。由三幅相連的繡像組畫構成的大型陶瓷壁畫《人文薈萃》,描繪了唐宋時期 13 位文化名人 (從左至右依次是:杜牧、白居易、劉禹錫、王維、崔顥、李白、孟浩然、賈島、顧況、宋之問、嶽飛、陸遊、範成大)的瀟灑風姿,並選錄他們吟詠黃鶴樓的詩詞為題款,分別題寫在畫像的旁邊,圖文並茂,人物姿態栩栩如生。
(圖為壁畫《人文薈萃》)
踏著朱紅色的旋轉樓梯登上五樓,迎面而來的是烏木桌椅、紅木屏風、彩繪藻井等,古色古香的風格像是在訴說著時間的流逝,但卻又保持最初的模樣。
(圖為黃鶴樓五樓景致)
站在黃鶴樓上,武漢的美景一覽無餘。不禁感慨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如今國泰民安,科技實力不斷增強,我們更應當發揚好古代勞動人民傳承下來的「工匠精神」。
(圖為登頂黃鶴樓眺望武漢市貌)
夜幕降臨,黃鶴樓依然燈火通明,散發著這座城市的活力。這個英雄的城市,是許許多多平凡的「英雄」點亮了萬家燈火。願黃鶴永駐,福佑中華幸福吉祥!
(圖為黃鶴樓夜景)
圖文 | 朱煥耀
編輯 | 小金
部分內容來自黃鶴樓景區官網介紹
來源:中國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