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一詞竟起源於清朝(34加油)
2023-10-15 23:14:45
″加油″一詞,在人們的生活、生產、工作、文體賽事、各類攻關等方面,都能聽到,皆有具體的涵義。
實用方面,如:往飛機、輪船、汽車、拖拉機的油箱裡添加油類燃料。給機械的軸承部位施加潤滑油。做飯炒菜時,為了味兒香可口倒入食用油,做涼拌菜時加入小磨香油等,都是真正在"加油"。
鼓勁勵志方面,如:解放以前的拉縴、榨油、推拉超重物體前移等,需要多人群體性幹活時,為了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加油″鼓勁助威的勞動號子。及由此引伸為文體賽事競技場上,希望運動員取得更加優異成績,眾多粉絲齊聲吶喊:"加油!加油!″給參賽者增強興奮感、意志力和自信心,鼓勵創出更加出色的成績。賽場上那此起彼伏的"加油″聲,雖然是精神鼓舞,並非添加真油,但比添加真油效果更好,意義更大。成為了另一種"加油″的方式。
一聲 "加油″承載著滿滿的正能量。當我們去追溯"加油″一詞的來源時,原來還有一則令人敬佩的故事呢?
據史料記載,嘉慶年間,有一個舉人叫張瑛,一生為官三十餘載,在興義上任後,非常重視教育事業,每到午夜交更時分,他都會派兩個差役去巡城。前面一個提著燈籠照明,後面一個挑著桐油簍緊跟,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伴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喝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嘍!″等讀書人開門後,另一個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隨即又向另一戶挑燈夜讀的人家走去。
就這樣每晚給興義城的讀書人添加燈油,前後堅持了13年,風雨無阻,夜夜如此。在張瑛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學風興盛,培養出了一批人才。10多年間,考取舉人20餘名,貢生8名,進士2名。他的兒子張之洞成了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這就是"加油″的由來。
如此″加油″一詞,令人對張瑛欽佩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