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木偶戲文化(之泰和提線木偶)
2023-10-16 05:14:31 1
泰和提線木偶
泰和提線木偶主要流行於上模鄉,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據說是由贛州市興國縣傳過來的。當時,提線木偶戲班屬於半農半藝的演出團體,藝人們農忙種地,農閒演戲。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其人物結構由鉤牌(操線板)、懸絲(8—16條)、傀儡頭(含盔帽)、軀幹(含服飾)、四肢(含鞋、靴)等部分構成。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擔木偶箱就可全部裝下。木偶戲的原始形態為單人木偶戲,由一名藝人表演,集唱、做、吹、打於一身。其藝術特點可用「形聲俱佳」來概括。木偶戲的唱詞,與當地客家民歌有關,它吸收民歌的精華,唱詞口語化,是一種通俗流暢而富有鮮明個性的文藝形式。木偶戲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只需一小塊空地就可以搭臺演出;在時間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為最盛,元宵、春節等喜慶節日演出木偶戲娛神娛人。
隨著社會的轉型,受經濟衝擊、文化多元化的影響和青年人娛樂取向的轉變,使木偶戲生存發生危機,木偶藝術後繼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藝人後代不願繼承衣缽,社會上也難找人傳承,木偶戲確實面臨著消亡的危險。2012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到上模鄉上模了解並採取文字、圖片、影像、錄音等方式記錄了木偶戲的發展現狀、表演方式和演出劇目。同時,製作了木偶戲展板,宣傳保護木偶戲。
2017年,泰和提線木偶入選江西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