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起源於八卦(易與陰陽)
2023-10-16 08:02:11 1
古人以「男為陽,女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為例,勾勒出「陰陽」這個概念,除了天地男女之外,最大的陰陽是什麼,我想不會是後來中醫上的陰陽概念,也不會是現在人常講的「戰略與戰術」「目的與手段」「計劃與市場」等等衍生出來的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山水日月。生活中平原上人們不一定見到大山,但是日月肯定見過,所以日月一定是創造陰陽的古人見到的最大的陰陽,也是古人進行農作不可缺少的參考,於是我們的先人據此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還成為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眾所周知,漢字是表義符號,陰陽文化來自於易經。作為最大的陰陽符號(起碼古人是這麼認為)日月,應該是被古人毫不猶豫的用在文字之中。關於「易」的文字起源,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本人認為就是應該是日月構成,上面一個「日」,下面一個「月」,經過數千年的演繹變化,變成今天這個漢字。
陰陽二字的左偏旁都是左耳邊,類似這樣的漢字還有「陸」「陌」「隘」「陵」「陡」「險」,總的來說,大概就是一些與土地相關的漢字才會帶有左耳邊。可見陰陽二字的概念就是古人日常生活之中而產生的,親身接觸而感受的概念。古人常講「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山之北水之南謂之陰」大概也是這個由來。
陰陽二字之中右邊為「日月」二字,說明太陽與月亮對古人產生陰陽概念產生很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