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幼兒講清明節的由來(父母別忘了將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講給孩子聽)
2023-10-19 20:02:23 2
文丨圖圖爸爸
清明節的到來,讓很多人都感覺非常放鬆。因為清明節有放一個小長假,在祭祖掃墓之後,大家就能有自己的休息時間了。
但是,有孩子的家長可別忘了,清明節也是一個對孩子寓教於樂於一體的日子。
在清明節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聊,關於清明節習俗與知識,這對孩子的成長很有意義,別忽視。
清明節是什麼?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祭祖節、三月節等,在這一天內,人們往往會進行祭祖儀式,緬懷先人,紀念先烈。同時,人們還會進行踏青郊遊,品嘗季節美食。
清明,也是一個節氣,這個節氣所代表的就是生氣旺盛、濁氣衰退,是大自然生機勃勃的開始。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以及中秋並稱為中國的四個典型傳統節日,同時清明節在2006年5月20日也被納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個節日,不僅僅是中國的節日,一些其他的亞洲國家同樣也有清明節的說法。
總體來說,清明節這天是一個人們紀念先人、踏青春遊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同時也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其實算是一個「組合型」的節日,它的形成主要源於「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
上巳節最開始的時候,是人們為了追念伏羲而形成的,在漢代被定為節日,是以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為開始時間。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在上巳節常會到河中沐浴,以此來象徵去除病痛、康身健體。
後來又逐漸地增加了野外聚餐、郊遊踏青的內容。
而在魏晉之後,節日的時間被更改為三月初三,節日內容得以保留。
寒食節,有著一個令人動容的由來典故。
在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登基,之後便大大獎賞了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功臣們。
而在這些功臣中,有一個人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就是介子推,介子推曾經挽救過重耳的性命,可以說是重耳的救命恩人。
但是,這個人卻非常的淡泊名利,看到朝中小人眾多,便不想要入朝為官,也不願意接受重耳的賞賜,於是就帶著自己的老母親來到了一個山中隱居。
山中生活,我們可想而知,必定艱苦地緊,重耳得知這件事之後,就覺得自己對不起人家。
畢竟人家在自己危難的時候捨命相助,但是現在自己發達了,卻讓人家在山林中落魄。
於是,重耳就上山尋覓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卻難以尋到。
此時,有人給重耳一個建議:三面點火,留下一面,到時候介子推只能從留下的那一面出來。
重耳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下令燒山,想要以此來逼迫介子推下山。
但最終介子推不但沒能被逼出來,反倒與自己的老母親一起葬身火海。
得知介子推的死,重耳懊悔不已,不但加封了介子推,還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不準臣民生火,只能吃冷食,以緬懷介子推母子。
之後,人們逐漸的形成了在寒食節這一天吃冷食、祭拜先人、清掃墳墓的習慣。
當時間到了宋元時代的時候,兩個節日已經逐漸融合了。
明清時代清明節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成為大節日,民國期間,清明節又增加了植樹項目,從而清明節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可是非常多的,這些文化傳承,是非常值得孩子們去體驗和學習的。
▲掃墓
清明節中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掃墓了。
掃墓可以說是清明節的代表性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帶上祭品和自己對先人的思念,來到墓地,為先人、烈士、英雄等清掃墳墓。
並且奉上祭品,施以禮節,將自己對於逝者的思念、崇敬等情緒表達出來。
而清明節掃墓這個習俗,能夠讓孩子更好地體會到感情與愛心,能夠讓孩子對生命的意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能夠讓孩子知道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能夠讓孩子懂得感恩與孝順,掌握更多的禮節,學會更多的知識。
▲踏青
踏青也是清明節比較重要的風俗之一。
踏青在之前也叫做探春,就是到郊外領略春天的魅力,領略大自然的生氣。
家長帶著孩子踏青,對孩子是很有好處的,不但有益孩子的健康,還能夠讓孩子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更加的了解大自然,以及春天這個季節。
並且能夠將以前書本上學到的一些東西進行實踐,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記憶。
另外,踏青也是一種生命教育,讓孩子能夠從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中獲悉生命的「開始」,讓孩子對於生命擁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植樹
植樹這種習俗相較於踏青、掃墓較晚,但是卻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風俗。
帶著孩子在這一天植樹,能夠讓孩子明白勞動的艱辛,知道自己任何的物質條件都是建立在辛勤勞動上的。
也能夠讓孩子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孩子的環保意識,讓孩子的個人素質與涵養都得到較高的提升。
除了這三個比較典型、主要的習俗,在清明節這一天,還有很多其它的風俗:
①做美食
清明節這天,很多地方都有比較有名的特色美食。
比如:南方的青團,閩南的米粽、上海的蒸糕等等。
當然,各地都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當地的習俗,和孩子一起收集食材、製作美食、享受美食。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呢。
②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節的有名活動,也是一項很好的親子活動。
在某些地方,清明節還有還插柳、拔河、蕩鞦韆、鬥雞、射柳、蹴鞠、蠶花會等風俗活動。
這些都是非常值得 傳承的傳統文化,同時每一項的風俗也是一種儀式,能夠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儀式感。
從而讓孩子的生活體驗更加的多彩,讓孩子的人文通識知識更加的豐富,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於孩子的情商、智商,以及逆商提高都有著不同的提高效果。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