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道德講堂」活動實施方案【精品】
2023-10-09 11:07:19 3
「道德講堂」建設工作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重要指標,是文明單位的必備條件。下面網為大家帶來道德講堂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
學校「道德講堂」活動實施方案1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地區黨代會精神和縣委工作部署,進一步鞏固創建「地區文明單位」成果,推進我校「地區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引導廣大師生積極投身道德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全體師生思想道德修養,根據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在全區推進道德講堂建設的實施意見》,特制定學校道德講堂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基本要求,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基本形式,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範,不斷提升廣大師生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努力達到「教育一代人,引導兩代人,影響三代人」,為深化全國示範校建設,打造職教名校提供思想道德保障。
二、工作目標
(一)學校道德講堂建設分為兩個層面,教職工層面開設「師德講堂」,學生層面開設「學生道德講堂」,通過宣講禮儀、規範、標準,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引導廣大師生崇尚道德,遵守公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轉化為廣大師生的價值取向、願望要求和自覺行為,構建「尊重、謙讓、文明、和諧」的職教校園環境。
(二)「師德講堂」建設的目標:
1.深刻理解新時期師德內涵,明確師德規範要求。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引導教職工認識新時期師德的深刻內涵:認識到師德的核心和靈魂是「愛」與「責任」,「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要做到愛國守法,依法施教,模範履行教師職責權利;要做到牢記使命,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要做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切實維護學生權益;要做到教書育人,誨人不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做到堅守情操,以身作則,為學生率先垂範;要做到崇德樂學,勇於創新,為專業發展儲備不竭動力。
2.自覺踐行新時期師德規範,形成良好師德風尚。堅持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準則,將先進的道德理念內化為群體意識,在行為上由「他律」轉向「自律」,引導教職工在實踐中「鑄師魂」「鍊師能」「凝師愛」,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綜合素質,形成「團結協作、崗位建功、爭先進位」的良好師德風尚。
(二)學生道德講堂建設的目標: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要以「禮儀」為核心,認真領會和踐行社會公德,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做有責任的社會公民。
2.模範踐行職業道德。要以「忠誠」為核心,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理念植入學生內心,外化於行,為培養有擔當、重責任的優秀職業人奠定堅實基礎。
3.大力倡導家庭美德。要以「和睦」為核心,做到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和睦家庭、團結鄰裡,以自身模範行為帶動影響鄰裡,營造良好社區環境,創造家庭幸福生活。
4.主動錘鍊個人品德。要以「尊重」為核心,做到團結友善,正直寬容,明禮誠信,自立自強,積極進取,以踐行道德規範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做品德高尚的中職學子。
三、工作原則
1.實踐性與實效性原則。以全體師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體驗學習為主要方式,以「道德講堂」為主要載體,通過活動課、實踐課、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開展工作,增強「道德講堂」的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整合與互補原則。將「道德講堂」與示範校創建、地區文明單位創建等工作緊密結合,與責任教育和校園責任文化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與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立體工作網絡緊密結合,綜合利用各類已有陣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推動工作。
3.全體性與主體性原則。面向全體師生開展活動,重視廣大師生在「道德講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把握時代脈搏,反映師生需求,使「道德講堂」真正成為師生自己的講堂。
四、組織實施
(一)活動對象:全體師生。
(二)活動地點:集中學習地點為學校報告廳;班級道德講堂在本班教室或實訓地點。
(三)隊伍建設:以「道德素養高、文化修養好、自身素質強」為標準,組建一支業務強、素質高、認真負責、熱心文明道德傳播踐行的宣講員隊伍。宣講員根據宣講內容自主組織講稿,製作課件,學校通過現場聽課、群眾問卷、查閱臺帳等形式對講堂開展情況進行督查,督促宣講員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提高道德講堂實效。
(四)活動實施
學校道德講堂根據學校特有的群體,分成兩大版塊開展相關活動,教師開展「師德講堂」活動,學生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1.師德講堂
⑴開展師德宣講活動。利用全校集中學習時間,開設「師德講堂」。面向全體教職工,精心組織宣講和點評;圍繞宣講主題和內容,開展好討論交流活動。
⑵選樹師德典型。結合本校實際,選樹、培育一批師德先進個人和先進團隊典型代表,並將其作為師德講堂的重要素材,形成崇尚師德典型、學習師德典型、關愛師德典型、爭當師德典型的良好風尚。
⑶創設多樣載體。除開設師德講堂外,通過專家講座、觀看影片、座談交流、網上學習等形式,大力建設「第二講堂」,豐富師德教育載體。學期結束時,收集、編寫關於教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方面的典型案例,集結成冊,作為今後長期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資料。
⑷開展師德實踐活動。開展「責任與道德」主題演講、書畫展等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塑造當代職教工作者的良好社會形象。
⑸注重考核評估。定期對「師德講堂」的講義、教職工學習筆記、學習反思等材料進行檢查評比。評選表彰「師德先進個人」、「優秀師德講堂宣講員」,並與教職工年度考核、評優選模等掛鈎。
2.學生道德講堂
「學生道德講堂」每周一次,由學校道德講堂宣講團成員主講;以班級為單位利用班會時間或其他課堂自行組織的,由專業部做出相關規定。活動要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要注意收集活動相關文字材料及照片、錄像等影像資料,體現活動成效。
⑴我選——以班級為單位,學生自主評選「道德模範星」,整理相關事跡材料,不斷充實道德宣講內容。
⑵我聽——利用班會課、德育課、國旗下講話等一系列陣地,組織全體學生共同聆聽道德故事宣講活動。
⑶我講——動員每一個學生在班會課、德育課、國旗下講話等宣傳教育陣地為大家講述發生在身邊的體現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並根據道德講堂的主題內容,精選其中的經典故事彙編成冊。
⑷我議——聽完道德故事後,組織學生開展大討論,評議身邊好人好事,講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華自身境界。
⑸我唱——每月學唱一首道德、文明方面的歌曲或學習誦讀一段中華傳統經典語錄等;集中組織「道德歌曲大家唱」「經典誦讀」等活動。
⑹我行——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自覺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⑺我看——圍繞主題,組織觀看道德模範人物事跡的影像資料。
五、保障措施
1.健全組織,規範管理。學校成立道德講堂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校長任組長,各科室主任為成員,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抓部署、職能部門抓落實的組織架構。按照上級要求設置專門的道德講堂,固定活動場所,並制定相關的活動制度張掛上牆。在校園內顯著位置懸掛橫幅,設置相關的格言、經典標語,營造濃厚的校園道德建設氛圍。
2.強化措施,注重實效。要把建設學校「道德講堂」作為加強師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標準,加強配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取得實效。
3.大力宣傳,營造氛圍。要利用各類宣傳媒介,大力宣傳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的意義,宣傳優秀教師和學生的先進事跡,及時報導學校「道德講堂」建設的積極成果。要及時發布活動開展情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建設「道德模範一條街」,集中展示英模人物優秀事跡。各部門應設專門人員負責檔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講堂宣講稿、活動記錄、徵文、演講稿、道德歌曲集等資料要分類留存,及時建檔歸檔。
學校「道德講堂」活動實施方案2
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全體師生思想道德修養,增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廣大師生積極投身道德實踐活動,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及上級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倡導師生「在家中為長輩盡孝心,在學校為同伴送關心,在社會為他人獻愛心」,奉獻社會,提升自己的時代風尚,努力達到「教育一代人,引導兩代人,影響三代人」。建設「道德講堂」,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搭建師生道德建設新載體,促進所有師生成為道德建設的主體,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不斷提升廣大師生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
二、工作目標
(一)學校道德講堂建設分為兩個層面,教職工層面開設「師德講堂」,學生層面開設「學生道德講堂」,通過宣講禮儀、規範、標準,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引導廣大師生崇尚道德,遵守公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轉化為廣大師生的價值取向、願望要求和自覺行為,構建「尊重、謙讓、文明、和諧」的職教校園環境。
(二)「師德講堂」建設的目標:
1.深刻理解新時期師德內涵,明確師德規範要求。以提高教師
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引導教職工認識新時期師德的深刻內涵:認識到師德的核心和靈魂是「愛」與「責任」,「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要做到愛國守法,依法施教,模範履行教師職責權利;要做到牢記使命,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要做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切實維護學生權益;要做到教書育人,誨人不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做到堅守情操,以身作則,為學生率先垂範;要做到崇德樂學,勇於創新,為專業發展儲備不竭動力。
2.自覺踐行新時期師德規範,形成良好師德風尚。堅持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準則,將先進的道德理念內化為群體意識,在行為上由「他律」轉向「自律」,引導教職工在實踐中「鑄師魂」「鍊師能」「凝師愛」,不斷完善自我,提升綜合素質,形成「團結協作、崗位建功、
爭先進位」的良好師德風尚。
(三)學生道德講堂建設的目標: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要以「禮儀」為核心,認真領會和踐行
社會公德,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
法,做有責任的社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