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

2023-10-10 02:03:50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1

  這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

  對於「母親」這一詞,我想,應該眾人皆知吧,你的母親也是百般的疼愛你,呵護你,對於你又做了什麼讓母親高興的事?好好的為你的母親「服務」一會吧!

  老舍的母親生於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由於家境貧困,他的母親每天都要洗兩大綠瓦盆的衣服,還得給人家縫補或裁縫衣裳,一個家全靠母親一人支撐……

  讀到這裡時,我的心似乎也顫抖了一下,我們的母親也是這樣。我們的要求母親都會盡力完成。媽媽一直都是勞累的。一天有幹不完的家務活,還有我們的衣食,她都獨自承包,只有晚上睡覺時能休息下,早上還得起早為我們做飯。我們和媽媽要錢是,媽媽不給的話,我們還氣她,起的媽媽頭疼,這是讓我想起來感覺真後悔,我也和老舍一樣用一個詞來形容——「心痛」!

  其實我的母親沒什麼文化,他給我的教育確實生命的教育。

  讀完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如此幸苦,母愛如此偉大。母親的辛苦都是為了我們,而我們卻不會抓緊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趁母親還在世上,好好的孝敬她吧!不要像作者一樣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2

  「母親」,一個又簡單又偉大的詞,每次想起這個詞,就猶如聞到一股芳香,久久不能忘懷。今日,讀到馮亦代的作品《我的母親》時,蘊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感動也被無意地帶了出來。

  有母親的孩子,就像一塊寶,被呵護,被疼愛,文中的「我」卻失去了這份獨一無二的母愛。可是,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我」在失去母親的時候,有一個奶媽照顧了我。「我」雖然和奶媽沒有一絲血緣關係,但她卻百般地疼「我」,比「我」的親生母親還要親。當「我」餓了的時候,奶媽就會燒上一碗熱乎乎的白米飯;當「我」冷了的時候,她會及時為「我」遞上一件保暖的衣裳;當「我」在讀書的時候,她便天天在煤油燈下督促我。慢慢地,奶媽那種對「我」無微不至的關照和耐心的指導溶進了「我」的血液裡,刻進了「我」的脈搏裡。

  奶媽自己也有孩子,可她為了「我」,卻把孩子寄養在鄰人家裡,雖說一看見他就心酸,可奶媽沒有放棄對「我」的照顧,自己一個人默默無聞的掉眼淚,這些「我」都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於是,「我」決定,長大以後賺了錢,一定養奶媽和奶哥!

  讀到這裡我不由的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和文中那位奶媽一樣,一樣關愛我。當我傷心時,媽媽會耐心傾聽我的苦惱;當我貪玩時不學習時,媽媽便會嚴厲的批評我;當我放學時,媽媽會每天來接我放學。我的媽媽也一樣愛我!

  母親,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她是悲痛時的慰藉,絕望時的希望,軟弱時的力量。她是憐憫、慈悲、同情、寬容的源泉。母親,謝謝您對我們的關懷,謝謝您撫育了我們!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3

  今天,我讀了一篇散文,名字叫:《我的母親》。文中,作家老舍為我們講述了他可親又可敬的母親。

  老舍的母親家境貧寒。1900年老舍的父親去世後,生活的重擔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那年老舍才一歲半,她的母親靠為別人縫補衣服和幹一些雜活養活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沒有享過一天福。她天天吃的都是粗糧剩飯,魚呀、肉呀……從來就沒有吃過。後來,兒女們長大後工作在全國各地,母親又孤身一人,只有過年全家人才能團聚在一起。

  母愛如山、母愛如海。老舍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我的媽媽工作很辛苦,還要給我做飯、輔導我做功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這全都是為了我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了媽媽對我的愛。老舍的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偉大!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4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而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複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消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我疑惑,我怕」。疑惑為什麼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關於母親起居的情況,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後也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

  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樸的語言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最後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為經典。我們又何嘗不能拿來借鑑呢?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5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通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藉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憑著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淨,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後母后婆,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麼?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於非己所生的兒子、女兒,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並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於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後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後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於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除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於自己的母親,也就愛得更深。「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裡行間,強烈湧現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弦。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6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綠陰?——題記

  看完豐子愷的《我的母親》,如纖纖細手拂過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多想高呼一聲:人生真情,聖潔的母愛!

  豐子愷的《我的母親》文風清新而樸實,內容真摯而感人。平常人——千百萬母親中的一員,卻被寫得偉大、高尚。

  細細品來,文中似乎只能讀懂一個詞——母愛!

  至真至愛的親情中,母愛是最細緻、最無私、最易體會到的。想想我的母親,心中竟蕩起一絲內疚。

  我的母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也許是自身文化程度的緣故,她對我一向十分嚴格。她總說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好好讀書,叫我要珍惜時間,認真讀書。因此,年少、輕浮、狂妄使我對母親的愛不屑一顧,還時常與她吵嘴。每天,每天都抱怨上蒼的不公:為什麼不賜予我一個了解我,愛我的母親?

  可是,隨著鬥轉星移,時問的飛逝,我漸漸發現我錯了。

  就在昨天,我奔赴期末考場,外面天陰沉沉的,不時地飄落一陣急雨。母親這些天為我操勞,原本單薄的身體又虛弱了許多,她撐著一把大傘,不聲不語,孤立冷雨中。我怎麼也忘不了我走進考場的那一瞬間,母親眼眸中流出的信任與鼓勵,嘴角上掛著的一絲抹不去的慈愛的微笑……

  正如文中所言:「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每次聽到母親的嘮嘮叨叨總不高興,認為自己已長大了。但「有媽不覺兒女高」,畢竟,在母親眼中,我仍是需要關心、疼愛的女兒。

  感謝這篇《我的母親》使我真正讀懂了母親,人生真情,莫過於母愛!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7

  我相信每個人都看過書,只不過是書或文章的類型不同而已。而我這次看的文章是關於感恩的,名叫《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通過幾個事例反應封建社會的制度。一天夜裡,「我」一個人睡在床上。有時「我」的母親會背著「我」在客廳中來回跑動。

  「我」在朦朧中睜開眼睛看見許多孩子和大人在玩耍說笑。那時「我」兩三歲,而母親才十七八歲。可見當時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的慣例是很明顯的。女子在十五六歲的就出嫁了。這暗示著婦女在封建社會裡所處的地位之低。母親喜歡看一些舊小說。她常常把看過的小說繪聲繪色的講述給當時家中唯一的女僕:妹仔聽。往往她們要麼熱淚盈眶,要麼揮淚痛哭一屯。

  而「我」因當時小不懂事所以感動莫名其妙。這說明封建社會埋沒了許多像「我」的母親這樣的循循善誘的良師。如果在當今社會,「我」的母親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員。在「我」八歲時,我時常會因為不會背誦《三字經》之類的書,所以手經常會被父親打得腫得高高的。母親雖然在一旁輕聲哭著,但卻強拉著頭皮勉強的說:「打得好」。這樣做是為了讓比「我」小兩歲的弟弟更加有上進心。在當時社會中,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讓當時的孩子看了更有上進心,學習更好,更紮實。但在當今社會看來,這樣的教育方法實在野蠻之至,更會讓學生討厭學校,所以這樣的.教育方法在當今社會中根本行不通。

  「我」的家境非常貧寒,兄弟姐妹的衣服、鞋襪都是由母親和妹仔做的。每天晚上母親都會抽出空來做衣服。一天晚上,「我」睡醒後想起來陪母親。又怕被母親責備,最終還是起來了。母親同意了,一會兒又被母親趕上床睡覺了。在封建社會中,人的情感都被這道大門拴住了,不能夠飛向遠方,自由的翱翔在空中。大人對孩子太嚴格了,一點兒也不會放飛孩子們的思想。

  但文中的母親很是善解人意。因為在當時,如果有孩子想半夜起床,父母不但不允許,而且會責備孩子。因此,文中的母親還是很善良的。「我」很感激「我」的母親,對她懷著感恩之心。但「我」還未來得及報答她的養育之恩,她就已離開人世了。母親在死之前,最捨不得她的這群兒女了。

  文中的母親的能幹的才具、努力的精神,可愛的性格都埋沒在封建社會的一個家族裡,都葬送在沒有什麼意義的事務上,否則她一定可以成為社會上更有貢獻的女子之一。我也覺得,像文中的母親這樣被埋沒葬送在封建社會中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8

  母親是偉大的,母親是無私的。今天,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我的母親》。我立刻對這篇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文章講了老舍的母親是一個勤儉誠實、做事認真、愛花、愛清潔、樂於助人、善良、堅強、愛女兒的母親,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從來都是勤儉誠實,給鄰居做事從不含糊,鄰居讓他幫忙,他都是有求必應。母親讓老舍上學,雖然十塊錢的學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很多,但對於老舍他們來說卻是一筆巨款,結果老舍的母親還是湊夠了十塊錢給老舍交學費。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當然,我的母親也不例外。她是一位慈愛、善良的人。母親總是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在我失望的時候鼓勵我。我是在母親溫暖的照顧下成長起來的。她每天給我做飯、洗衣服……不辭勞苦,不求回報。

  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是溫暖的。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9

  在字典裡,你總會找到一個詞:「偉人。」何為偉人?是能對後世、對人類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堪稱偉人,她們用乳汁哺育生命,用血汗灌養生命,直至自己油幹燈草盡也無怨無悔,她們便是生養我們的偉大的母親。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義士或作出傑出貢獻的大人物腳下,走的都是母親為他們鋪築的成長之路,如婦孺皆知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嶽飛、孟子,母親賦予他們高尚的品德與無窮的創造力,讓他們在這條路上堅韌不拔、自信自強。正因為母親的偉大,才有無數文人學子不惜筆墨,為母親獻上一首又一首讚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滿懷心痛地寫下了《我的母親》,我讀了也倍感心痛。就在這麼一個不識字的、始終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中國婦女身上,我看到了母性的光輝與偉大,她溫柔慈祥卻堅貞不屈,她甘願吃虧卻絕不軟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孩子,她給子女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一歲半時父親離世,從此,母親勤儉持家,獨自一人將五個孩子拉扯大;當八國聯軍侵略我國時,她不慌不哭,為保護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當女兒出嫁、兒子求學據婚時,她傷感不已卻淚往肚裡流,母親,從不因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耽誤子女的青春與前程!在老舍心裡,母親才是讓他刻骨銘心的真正的教師,她傳給自己好的性格與習慣;母親的奉獻才是最無私的,她晚年的孤獨寂寞與急切的念子情懷讓人無奈且不安。老舍的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前還吃的是粗糧,這成了老舍先生終生的傷與痛。其實,這就是母親啊!聰慧堅忍,胸懷寬廣。如果老捨生活的時代好些,他一定會盡己所能讓老母安享晚年的。

  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不管歲月艱難還是生活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磨粗了雙手,在叮囑嘮叨奔波勞作中花白了頭髮,在兒女長成飛向遠方後望穿了雙眼。幸福中游離著一絲悲哀,這也是矛盾的統一體嗎?但對一個母親未免太殘酷了。母親是深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關心她、體貼她,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慰藉她,這樣,就算哪一天我們離開了母親,心中也會少一份缺憾。

  老舍說:「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花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失了根。」是呀,母親就是生養我們的根,是我們永遠不能離棄不能忘懷的人!我們只有努力生長,成為祖國的棟梁,開出鮮豔美麗的花朵,才對得起在泥土下不辭勞苦的「根」哪!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10

  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發現,不單單是艱苦。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為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說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裡,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為了什麼?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了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為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裡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為他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為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裡,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裡念著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親嗎?

  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從文中的字裡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說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說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