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頭髮和舅舅有什麼關係(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由來)
2023-10-15 00:47:57 2
正月天裡,有兩件最痛苦的事兒。
一是初七就要上班。
二是二月才能理髮。
出來混社會的,誰還沒幾個舅舅。
前段時間小王為了初七精精神神去上班,偷偷去髮廊找了Tony老師,結果被他舅舅發現了,他舅舅一想,這不咒我呢麼。因為理個髮,舅舅外甥還打了一架。
這個「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到底是誰說的呢?莫非是髮廊小哥正月為了休假編的??
這句話的由來還要從清朝時候說起。
話說1644年清軍入關後,清政府入主中原,要求漢人向滿人看齊。
怎麼看齊呢?首先要髮際線看齊,就是把髮型改成「沙壺頭」—— 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扎一條辮子。
這個髮型的優點是不暴露髮際線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受了千年儒教文化薰陶的漢人來說,割頭髮和砍頭差不多。於是,各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抗爭運動開始了。
幾次反抗未果,男同志們都被強迫剃髮,成「金錢鼠尾」了。
髮型改了容易,但漢人們的心思卻還是懷念明王朝。他們退而求其次:我雖然不能一年不理髮,但我在正月這一個月裡不剃頭,就當是對過去的一種思念吧!
於是,就有了正月不剃頭,以思舊。
但這又出現一個問題,這麼說,太赤裸了,容易被針對。
於是,諧音出現了——正月剃頭的,死舅舅。
可憐的舅舅們,就這麼被利用了。當然,並不只是諧音這麼簡單。在過去,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俗話說:「舅舅揍外甥 ——白挨」。也有的說:「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
這都是講,在古代社會的家庭關係裡,舅舅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在許多習俗,如婚俗、掌孝、喪葬中舅舅的地位非常高,尤其在母方家族的大事裡,多半都由舅舅操持。外甥要是犯了錯,舅舅是完全有資格教育、批評的。
抬出這麼一位重量級的長輩,讓人們不敢忘、也不能忘清政府帶給他們的恥辱。
總之,漢人的心思沒有白費,畢竟快100年過去了,髮廊都有其他項目了,這句正月不剃頭,大家卻還牢牢記著,沒有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