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由來的意義(真正的意義和由來)
2023-10-14 21:49:58 1
端午節由來的意義?「端午節」真正的意義和由來到底是什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意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由來的意義
「端午節」真正的意義和由來到底是什麼
每年過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人們都以為是紀念屈原,其實紀念屈原只是剛巧屈原在端午節這個特殊日子裡投江自盡,後不曉其理的人們就以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其實,端午節有遠比這個更深遠、重要的意義
遠古文明未開之時,人們並不知天地變化、四季更迭、萬物相應的究竟,卻發現太陽的運行變化是所有天地變化之源,於是開始觀察太陽的變化,其中一種觀察認知太陽變化規律的方法就是通過「立杆測影」觀察太陽及太陽光影與立杆之間的動態變化關係、狀態來間接了解太陽及天地變化的規律,通過長期的觀察、測量與記錄,總結出來了基於太陽運行變化並對應天地萬物以及氣象變化狀態的「二十四節氣」,而對於農耕文明來說了解掌握天地、氣候變化的規律是無比至關重要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用語之中,其實有很多反應這個場景的日常用語,比如「上午、中午、下午」、「正午」、「日上三竿」、「午時、午時三刻」等,這就是依據太陽的運行變化的位置來描述日常時間的方法和語言,
一日分三段,
日行位相較於「午、杵、杆」即「立杆測影」的「杆」,
呈現出上午、中午、下午的三種狀態
端午,即為太陽一年當中,正午、中午之時,端正於「午、杵、杆」之上的狀態,
立杆測影,日影最短,
故名之「端午」,
端午、端午就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氣「夏至」前後太陽呈現出來的狀態的描述,是古人對夏至這個節氣的慶祝!
如果真的是紀念屈原的,那麼這個節日的名字就不應該叫作「端午節」,而應該叫作「屈原節、屈公節或屈原祭」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本質上都是敬天地、日月、祖先的,如,「冬至、祭天、吃餃子」「夏至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的日子」「清明節、禮拜祖先的日子」「牛郎織女七夕節、歌頌愛情親情的」,並沒有那一個節日是專門為紀念那一個人而設立的,具有豐功偉績、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傑出貢獻的人,一般都會設置專門的祭日,如「黃帝祭」!
所以,「端午節」,並不是專門為紀念屈原所設置的節日,只是恰巧屈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投江自盡罷了!
在夏至太陽出升的時間最早,落山的時間最晚,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短,太陽出升於東北方向、落山於西北方向。
由於夏至後北半球的太陽日照時間長、日照角度高,所接受、吸收、積累的太陽輻射能量就比較大,所以,夏至之後氣溫會逐漸升高,並在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一年當中最熱的階段「三伏天」,所以,夏至即「端午」對天地萬物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都具有巨大、重要的意義,所以,人們才會紀念這個日子!
那為什麼,每年端午節的日子並不是固定的,並和夏至這個日子重疊的哪!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年端午節的日子會出現在「夏至」的前後。
夏至前後,五月初五
夏至,為太陽曆,
五月初五,月為月亮歷,
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就是將以太陽的運行變化狀態為參照的「日曆」和以月亮運行變化狀態為參照的「月亮歷」,兩者結合起來的產物,
而日月相較有差不齊,故以增加閏月為校正,
而端午節是以「五月初五」「月亮歷」來設定的,故每年端午之日,往復出現於夏至前後!
所以,隨著時間的久遠,有些人漸漸的就不太清楚產生「端午節」的真正原因了!
中華民族遠古的先祖們,通過長期對太陽運行變化規律的觀察、測量、記錄,不但建立形成了對開啟農耕文明至關重要的天文曆法,更是偉大智慧而巧妙的將在觀察太陽運行變化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各種動態變化現象和狀態作為作為漢字的原形和字形表意參照,開創性的創造出了高度系統化的創造文字的方法,即遺失了兩千多年之後,首次重新被破譯、發現、整理出來的「漢字太陽光影幹支圭表成字表意系統及原理」。
如果你想真正認識漢字「知其源、曉其意、明其理」,想真正了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原由,就一定要系統的學習了解「漢字太陽光影幹支圭表成字表意系統及原理」,知曉中華民族遠古先祖們是如何在探索認知太陽的過程中創造出偉大的中國漢字的!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通過漢字穿越時空回到遠古,和古人一起探索太陽運行變化的奧秘,一起創造偉大的文字:「中國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