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來歷簡介(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
2023-10-15 01:41:36 1
植樹節最重要活動就是植樹造林,通過這項活動,我們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大大改善。所以每年的植樹節都會有很多人參與,那關於植樹節的由來,大家知道多少呢?如果知道的不多,可以來瞧瞧萬年曆小編帶來的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哦。
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 關於植樹節的由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 關於植樹節的由來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植樹節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我國植樹節的起源
在我國古代,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我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在陝西首創的。韋孝寬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今西安市人。以前,官道上每隔一華裡就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裡程,也就是現在人說的裡程碑。土臺經風吹日曬、雨水衝涮,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據說韋孝寬上任雍州刺史後,經過調查了解他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槐樹來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過往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造福桑梓。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