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是最大的少數民族嗎(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
2023-10-15 00:41:19 2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壯族人口排第一,第二是誰?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原漢族與各民族之間經歷了對抗,紛爭,融合,兼併,逐漸形成今天的56個民族。各民族不是獨立存在,民族間都有聯姻,相互密切相連,血濃於水,才得以形成自古以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中國境內壯族的人口數約1900萬人,中國境內滿族的人口數約1000萬人。因此少數民族人口中,壯族排第一,滿族排第二。
中國古代有兩個大一統王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滿族(以前叫女真族)建立了清朝。
滿族在明末時期叫女真族,1635年皇太極廢除了「女真」稱呼,改名滿洲。
滿族的來源?
女真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龍教流域,後來被崛起的契丹人打敗,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韜光養晦,才建立金國。
其實古代中國對於民族概念不是很清晰,而且很多時候戰亂頻發,導致各個部落之間融合和兼併,使得不同遊牧民族在不同朝代的稱呼也不一樣。
古代歷史書上出現的肅慎,挹婁,勿吉,靺鞨這些所指的都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東北東部各民族的統稱,也就是通古斯語的統稱。這些都是女真族的祖先,而女真族也是由各個遊牧民族融合混雜而逐漸形成的。
契丹人建立遼國之後,女真族受到壓迫,人群分布就更加廣闊了。基本上整個東北和外東北都有女真族的足跡。
女真族內部還分為生和熟兩撥女真族,熟女真就是編入契丹戶籍的女真族,除此之外都是生女真。
滿族民族文化語言和文字
滿族有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字,滿語隸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滿語支。
滿族文字創立在16世紀末,宋、時代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文字從漢語脫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目前已失傳。
後來努爾哈赤統治東北各部落,藉助蒙古文字形成一種新的原始「滿文字」,後來在滿文字母上面加圈點,用來區分語音,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滿文。目前東北地區留居著旗人後裔,語言上都摻和了當地的方言。
隨著歷史的變遷,滿語文已處於瀕危的窘境,如若不加以保護,對於文化傳承將是個巨大的損失。
註:當時中俄籤署的《尼布楚條約》是滿文版,並沒有漢文版。
姓氏
滿族有八大顯赫姓氏,分別是佟佳氏,氏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鈕鈷祿氏。
因為當時複雜的原因,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部分都改成佟、關、馬、索、赫、富、那、郎的漢姓,經過多年的的變遷,如今分布在全國各地。
服飾組成
清軍入關後,強行男子留辮子於腦後,使之成為清代滿漢蒙族的共同髮式。
男子的袍側開叉,腰束衣帶,便於騎射。女人穿寬大的旗袍,長及腳面,服飾四季皆宜。
滿族的傳統服飾也稱為旗裝。富人穿麻布制的衣服,窮人用狍鹿皮製為衣。遼瀋地區,貴族富人會穿綢緞,平民則穿布衣服,服飾也等級化了。
除了服飾外,另外還有獨特的帽飾,服飾,鞋飾,配飾等等。
服飾穿著體現了階級化,滿族人保留自己傳統的同時,也開始融合一些漢族文化。
飲食
影視劇中大家都聽過「滿漢全席」,這是滿漢飲食文化交融的產物,並被稱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其材料很多來源於東北農作物和動物,乾隆時期就定型流傳了二百餘年。
滿族食品也極具特色,今天我們吃的餃子,火鍋,酸菜,京味糕點都跟滿族飲食有很大的淵源。
註:滿漢全席源於清廷,康熙66歲大壽的宴席。
滿族對中國的貢獻清朝時期確定了祖國的東北邊疆,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
近百年間,中國籤下唯一一個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保衛了祖國,捍衛了東北邊疆。
八旗兵東討西伐,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西至巴爾喀什湖,祖國空前統一,領土面積達1300多萬平方公裡(比新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大)。
北京定為政治中心和首都
最早女真族建立金國並建都北京,又名燕京,中都。後來的元明清三個大一統王朝相繼建都於此,把北京定為政治和經濟中心,增強了全國人民的凝聚力。
維護民族統一和文化
滿族入主中原後,很好處理了民族關係,皇帝還熱心學習漢族文化,保留了很多歷史文化傳統。滿族尊重知識,還創作了很多文化史冊。《康熙字典》、《四庫全書》,《紅樓夢》都是清朝留下的時代文化財富,保存下來的滿文史料也十分豐富。
統一了語言,奠定了普通話(北京話)
滿族人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族人交往時,發現中原方言很多,言語不通帶來了日常的不便。
滿族人一方面學習漢語,一方面加入自己東北土方言,不斷融合兼容,與北京漢族人一起建立了響亮好聽的北京話。
清廷為了推廣北京話,要求文武百官參見皇帝時都要講這種話,命名為「官話」,為以後推廣普通話打下了基礎。
中華民國建立後,孫中山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滿族人民踴躍參加,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如今滿族人口已經分布全國,幾乎每個省市都有滿族人的足跡。
今天滿族人與其餘民族一同生活在中華大地,彼此和睦相處。我們保留正確的民主觀念和價值觀的同時,也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如果你喜歡我寫的歷史故事,歡迎點讚關注留言,創作不易,感謝大家!(參考資料:《滿族通史》,《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