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民族樂器在製作上多採用(民族樂器年產量2556.7萬件)
2023-10-14 11:57:52 3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文 | 豐元凱
今年9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20年部分民族樂器產量數據。經對吹管、打擊、拉弦、彈撥四大類22種民族樂器的15個集中產業園及1920家民族樂器生產企業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民族樂器行業部分民族樂器生產企業生產各種民族樂器產量累計2556.7萬件。
產量反映行業規模和發展現狀
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是由「量」和「質」兩大要素組成的,質決定了行業與企業主導產品的品質以及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量決定了一個行業或者是企業的規模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一個行業和企業的產品產量反映了行業與企業的規模和發展現狀,也表現出行業和企業的成長性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民族樂器屬於樂器行業的一類產品,近年來,樂器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由一般文體產品發展為文化產業相關產品、音樂教學器材,最近提升為文化裝備。
但是,民族樂器產量統計工作,目前還尚未列入國家和省市地區統計範圍,而是由行業學會自行統計的,且數據信息完全由企業自報。由於目前行業學會還不可能準確了解各地區民族樂器企業的信息,因此,目前所統計的民族樂器的產量只是部分的不完全統計。
儘管如此,有統計總比沒有統計強,現在每年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公布的民族樂器產量信息基本上反映了當前我國民族樂器產業的現狀,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有比較才有鑑別
2020年民族樂器產量達2556.7萬件說明了什麼?
有比較才有鑑別,翻開歷史,1983年《中國輕工業年鑑》記載:民族管弦樂器產量98.61萬件,鼓樂器38.83萬件,響銅樂器578噸。如果這些數據相加,等於195.24萬件(響銅樂器折合為57.8萬件)。
這是什麼概念呢?2020年與37年前(1983年)相比,民族樂器產量增長了12倍。
我們可以再作一個比較準確的比較,以歷史最為悠久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古箏產量為例,據企業史料記載,上海民族樂器一廠1978年古箏年產量155架,2020年產量為74164架,由於2020年疫情的影響,產量有所下降,如果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古箏產量統計,為113988架,這一數字是41年前的735倍。這不僅反映了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古箏產量的巨增,同時也說明了當前古箏市場的紅火。
以上兩組數據,一方面說明了改革開放40年,我國民族樂器產量有了數十倍到百倍的增長,我國民族樂器產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經濟文化全面步入小康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音樂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多的享受。民族樂器已經全面進入社會,成為百姓的「剛需」、家庭的「標配」。
金字塔效應逐步顯現
以上,我們說的是從縱的方面來分析2556.7萬件的內涵。下面,我們從橫的方面來分析2556.7萬件的內容。
2020年,我國部分民族樂器企業共計生產了2556.7萬件各類民族樂器。這2556.7萬件民族樂器劃分為四大類:拉弦樂器90.4萬件,彈撥樂器108.2萬件,吹管樂器1799.8萬件,打擊樂器558.3萬件。
民族樂器有大有小,大到大鼓、中國鑼,小到笛子、葫蘆絲,但是都以件為單位。
按類別劃分,吹管樂器的比例佔的比較大,2020年吹管樂器產量佔總產量的70.5%,打擊樂器產量佔總產量的21.8%,拉弦樂器佔3.5%,彈撥樂器佔總量的4.2%。
按單件樂器劃分,在參與統計的22種樂器中,葫蘆絲、竹笛、鼓類、陶笛、古箏的產量在前五名,分別是908萬件、812萬件、558萬件、67.34萬件、59.26萬件,佔總產量的35.52%、31.78%、21.84%、2.63%、2.32%。
按地區生產各類民族樂器劃分,目前,我國民族樂器生產企業分別來自15個省的40個城市,其中包括有15個產業園區。按產量大小排序,依次為:河南、雲南、浙江、河北、山東、江蘇、天津、上海、 貴州、湖北、廣東、北京、內蒙、福建、陝西、黑龍江、湖南、四川。
河南省主要生產鼓、古箏、古琴、阮、箜篌,雲南主導產品是葫蘆絲,浙江主導產品是笛簫、陶笛,河北主導樂器是板胡、二胡、古琴、古箏、鼓、京胡、柳琴、馬頭琴、琵琶、阮、三弦、笙、嗩吶、響銅樂器、揚琴、月琴等多種民族樂器,山東主導民族樂器是板胡、二胡、鼓、京胡、三弦、笙、嗩吶、陶笛,江蘇主導樂器是笛簫、二胡、古琴、古箏、鼓、箜篌、柳琴、琵琶、阮、揚琴,天津主導樂器是笛簫、葫蘆絲、馬頭琴、笙、嗩吶,上海主導樂器是二胡、古箏、琵琶、阮、揚琴。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民族樂器產品生產分布我國大部分省市,同時逐漸形成集中產業區,形成的原因有各種因素,有歷史形成的,如上海,江蘇蘇州、揚州、徐州,天津靜海,山東郯城,貴州玉屏等;有在原材料基地上形成的,如河南蘭考、浙江餘杭;也有當地政府對樂器產業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逐步形成的,如江蘇無錫,河北肅寧、饒陽。
另外,隨著民族樂器產量不斷上升,在塔基越來越大的形勢下,金字塔效應也逐步顯現,各類民族樂器的強勢品牌越來越與地區和企業掛鈎,如:上海敦煌古箏、河北肅寧樂海揚琴、江蘇無錫二胡、北京滿氏琵琶、浙江餘杭竹笛、河北肅寧廣寧三弦、河北涿州及天津笙、北京宏音齋及黑龍江從氏嗩吶、浙江嘉興風雅陶笛、湖北武漢海平中國鑼、河北饒陽好望角民族鼓等民族樂器正在脫穎而出,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開始從量變向質變過渡。
我們可以想像,未來中國民族樂器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上升,將會逐步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向著高質量、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現代化產業鏈。民族樂器將會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繁榮民族音樂的發展進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