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臘月二十三日怎樣祭灶(臘月二十三祭灶節)
2023-10-16 15:27:47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要等到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雖說除夕才是新年的伊始,但小年已經正式拉開了過年的序幕,被稱為「忙年」,也就是開始忙碌起來準備過年了。準備年貨、除塵迎新,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忙碌歡快的氣氛中。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小年」該有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傳承民族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把小年的來歷和規矩講給孩子們聽,讓這些老傳統一代代延續下去。
自遠古時代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人類茹毛飲血的飲食方式就發生了改變,故而人類對火有了極深的敬畏與崇拜,以及對灶王爺的信仰,則是古時候人們對火神敬仰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灶王爺是民間信仰的「家宅六神」之一(家宅六神分別為:灶神、門神、戶神、井神、土地神和廁神),其中灶王爺主管各家各戶的灶火飲食,而且在每年的祭灶日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庭像玉皇大帝匯報所負責的這一家所做的善惡之事,所以老百姓對灶王爺都極為崇拜和敬仰。
關於小年的來歷有諸多傳說,其中一個版本流傳最為廣泛。相傳古時候有個張姓鄉紳,家境優越但娶妻之後發現妻子不能生育,便將妻子拋棄另娶,妻子氣不過在自殺時正巧被一個樵夫救下,於是兩人便結為夫妻,後來因為這個張鄉紳不上進家道中落以乞討為生,不料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張鄉紳乞討到一家後,發現女主人正是前妻,而且生活非常美滿幸福,還生育了孩子,張鄉紳想起來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很懊惱,便一頭撞死在前妻家的灶臺上,玉帝恰巧看到了這一幕,認為張鄉紳心懷愧疚還有得救,於是便封他為灶王爺,既能讓他吃飽,還能讓他時刻銘記於此。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有諸多爭論,其實根據諸多古典記載,從宋朝到清朝前期小年都是臘月二十四,直到後來雍正皇帝時期北方小年才改為臘月二十三。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雍正皇帝會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間的神明匯報一年的工作總結,當時為了節省開支,雍正皇帝順道也祭拜了灶神爺,王族貝勒等也緊隨其後,於是宮中的小年就變成了臘月二十三。
上行下效,北方的小年變成臘月二十三,而當時遠離京城的南方,依然保持原來的傳統,小年依然還是臘月二十四,便出現了如今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的局面。當然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習俗,除了南北方的臘月二十四、二十三年過小年,還有江浙滬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年,貴州、四川的小年則是除夕夜等。
小年習俗和規矩,講給孩子聽1、祭灶王
儘管每個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小年的日期也不盡相同,但小年最有代表性的習俗就是送灶王爺,也就是在小年的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準備麻糖、燒餅等供品送灶王爺去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
2、吃灶糖
俗話「二十三,糖瓜粘」,在小年這一天吃灶糖是北方地區的習俗,過小年人們會買一些糖瓜、麻糖等供奉灶王爺,祈求灶王爺吃了糖瓜後嘴能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家裡幾句,對子中的「上天言好事」講的正是如此。
3、洗浴、理髮
在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不管這一年過得如何,到了新年都要理髮、洗浴、換上新衣服或者乾淨的衣服,開心的過個大年,新年要有新氣象。
有些地區還有正月理髮會對舅舅不利的說法,因此年前理髮後要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才能理髮,這樣的說法雖不科學,但如今人們依然講究這個說法,故年前理髮還是很有必要的。
4、打掃塵土、辭舊迎新
小年之後,距離春節不到一周的時間了,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年終大掃除,清洗各種器具,灑掃庭院、撣拂灰塵和蜘蛛網等,到處都洋溢著過年喜慶的氛圍,乾乾淨淨的迎接新春,寓意著辭舊迎新,掃除黴運。
5、婚嫁
在民間有民謠「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老百姓認為過了小年之後,民間的諸多神仙都上了天庭,此時百無禁忌,不管是娶媳婦還是嫁閨女隨便選一天就是吉日,因此小年到年底,進行結婚典禮的新人會特別多。
在北方很多地區,吃餃子也是過「小年」的一項傳統。餃子在舊時被認為是最珍貴的食物,不僅有菜、有面還有肉,營養豐富,平時都捨不得吃,只有過年才會準備,餃子形似元寶寓意吉祥,自然小年的食俗中也少不了餃子,餃子在北方堪稱「萬能」的節日食品了。你的家鄉還有哪些關於小年的傳統,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