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出自什麼(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2023-10-16 12:49:53 2
【本文由歷史客棧與共青團山東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
1949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一天,中央決定在天安門附近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這座人民英雄紀念碑從1952年8月動工,於1958年4月22日建成,毛主席親筆題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不過,烈士紀念碑有了,卻沒有烈士紀念日,大家祭奠烈士的時候,主要是在清明節。直到2014年8月31日,國家正式宣布,將每年的9月30日設為烈士紀念日。
為什麼要設立一個烈士紀念日?有關人士說:「新中國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家和人民從來沒有忘記他們,也不應該忘記他們。」
什麼是革命烈士?就是以「為大多數人謀幸福」作為自己的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最後壯烈犧牲的英雄人物。
很多人認為,幹革命的都是窮苦人出身,其實不然,出身大地主家庭的烈士也有很多,比如我黨早期的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
彭湃家裡多有錢呢?號稱「烏鴉累死也飛不出彭家的土地」,僅工人就有1500多人,但是,彭湃卻說:「我知道我家的財富都是剝削窮人得來的,窮人也是人,看到他們的勞動果實被地主佔有,我如果不幫忙,還有良心嗎?」
彭湃發動群眾鬥地主,地主們大罵彭湃是彭家的逆子,反動派也四處抓捕他,說:「你家是大地主,何必為窮人賣命?只要你痛改前非,榮華富貴還是你的,否則就小命不保了!」
面對反動派的酷刑,彭湃始終沒有屈服,冷笑道:「我為革命而死,無上光榮!革命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1929年8月30日,彭湃從容就義,年僅33歲。
還有夏明翰,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夏家在湖南衡陽是頗有威望的名門望族,但是夏明翰卻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之路,為天下的窮苦人打天下。
被捕後,夏明翰的家人勸他回心轉意,但是他反過來勸家裡人,不要再做剝削人的人,應該把田地都分給老百姓。
臨刑前,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確實如他所言,殺了一個夏明翰,還有無數個夏明翰站出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革命烈士,才有了今天這個強大的中國!
在很多人的眼裡,革命是男人的事,但是在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有很多女中豪傑也都加入了革命大潮,比如向警予、趙一曼、王根英、劉胡蘭、江姐,她們意志堅定,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英勇不屈,壯烈犧牲!
在臨刑前,江姐用輕蔑的眼神看著窮兇極惡的敵人,大義凜然地說:「竹籤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很多人為江姐等人感到惋惜,惋惜她們倒在了新中國即將成立的前夕。其實,無數先烈在參加革命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正如熊亨翰烈士寫的《觀濤》——
大江東去,浩蕩誰能拒!
吾道終當行九域,慷慨以身相許。
大孤山上停橈,小孤山上觀濤。
熱血也如潮湧,時時滾滾滔滔!
其實在江姐犧牲前的1949年3月,人民政府就決定設立一個烈士節,以紀念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們,華北人民政府還在《晉綏日報》上發布消息,將每年的清明節4月5日定為烈士節,每逢這一天,各地都要舉辦追思烈士的活動,比如去烈士陵園種樹、掃墓,在烈士紀念碑上刻上烈士們的名字。
華北人民政府轄區很大,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的北部(平原省)、內蒙古中部地區的綏遠、察哈爾,以及北京和天津,駐地在河北省會石家莊。換句話說,新中國第一個「烈士節」,就發源於石家莊。
另外,很多地方也都有類似「烈士節」的紀念日,比如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但是,這些紀念日比較分散,不易形成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紀念烈士的廣泛影響,也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
雖然在北京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但這座紀念碑的碑文是在1949年寫的,所紀念的英雄更多的是指1949年以前犧牲的烈士,那麼,1949年以後,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在抗美援越戰場上,在對印自衛反擊戰戰場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上,以及其他為國家、為人民捐軀的烈士們,就很難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體現出來。
所以,國家需要一個統一且具有包容性的烈士紀念日,來凝聚和提升公民對歷史的認同感,是具有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的事件。
正如有人所說:「如果一個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烈,這個民族是沒有出息、沒有希望的,也很難再出英雄,更難造就英雄輩出的局面。」
經過多年的討論,2014年8月31日,國家正式宣布,將每年的9月30日設為烈士紀念日。
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有幾個原因,第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就是1949年9月30日;第二,10月1日是國慶節,國家領導人要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放在9月30日可以和10月1日的活動銜接起來;第三,體現一種因果關係,因為無數烈士和在戰場上流血的英雄們的努力,才有了新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民政部曾經統計過,從革命戰爭以來,為新中國建立、建設而犧牲的英雄,共有2000多萬,而留下名字的只有193萬人,很多「無名」烈士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被專門紀念,所以有必要設立一個國家層面的烈士紀念日,來紀念所有為國為民獻身的烈士們。
古人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紀念烈士,正是「祀」與「戎」的結合,是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的。
正如主席所說:「我們要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對為國犧牲、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給予他們極大的榮譽和敬仰,不然誰願意為國家和人民犧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