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都是什麼清明節習俗(2022年清明三節相連)
2023-10-13 02:17:26 1
全國各地都是什麼清明節習俗?清明假期已經進入到第一天,但離清明節還有2天的時間清明節作為一個節氣,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初只是一個生產性的農事節氣,跟其他二十四節氣一樣作為一個節氣,清明時節,南方地區氣候清爽溫暖,北方地區陸續斷雪,漸漸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各地呈現出「春和景明」之象,故得名清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全國各地都是什麼清明節習俗?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國各地都是什麼清明節習俗
清明假期已經進入到第一天,但離清明節還有2天的時間。清明節作為一個節氣,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最初只是一個生產性的農事節氣,跟其他二十四節氣一樣。作為一個節氣,清明時節,南方地區氣候清爽溫暖,北方地區陸續斷雪,漸漸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各地呈現出「春和景明」之象,故得名清明。
除了是一個節氣,清明更重要的內涵在於還是一個傳統節日,即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2022年的清明,其實還有兩個與清明節並存的傳統節日,因此被稱為「三節相連」。「三節相連」指的都是哪些節日呢?
按照時間前後順序來說,這三個傳統節日,分別為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下面就大致介紹一下這3個節日。
農曆三月三,即上巳節
上巳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其產生大致是這樣的:古人相信,在春季去河邊洗浴,能去除汙穢和不祥,讓災厄與疾病隨水而去,這個日子在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因此稱為「上巳節」,後來逐漸固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
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上巳節都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日,發展到唐朝時,上巳節原本的內涵大大減弱,賞春遊樂的意味逐漸濃厚起來。到了現代,大多數地方似乎都已經遺忘了這個古老的節日,只有在西南地區三月初三的「潑水節」,還有一些上巳節的影子。
清明的前一天,即寒食節
寒食節在古代也比較重要,時間在冬至後的第105天,後來逐漸定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顧名思義,就是禁止生火,只吃冷食。關於寒食節的由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介子推跟隨重耳長期流亡,在他們饑寒交錯的時候,介子推曾割肉給重耳充飢。後來重耳掌權,就是晉文公。但介子推卻淡泊名利,帶著母親躲入深山。晉文公為了找到介子推請他出山為官,採納別人的建議,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和母親寧可被燒死,也不出山。為了悼念他,晉文公就下令,在介子推被燒死的日子,禁止生火。於是,這一天就發展成了寒食節,後來又逐步把紀念介子推與早已存在的掃墓祭祖習俗結合在了一起。
清明節
清明節大家都很熟悉了,從古至今,其內涵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祀祖先,表達對先人的追思之情。清明掃墓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整修墳墓,清除雜草,培添新土,趕在雨水之前為先人灑掃修葺墳墓,這也是現在很多農村人清明掃墓時,都會帶著一把鐵鍁的原因;二是供奉祭品,焚香燒紙,叩頭行禮祭拜。至於具體的風俗,比如說哪些人可以去掃墓、哪些人不宜去,哪一天去掃墓等等,各地都有所不同,比如說有的地方是清明前幾天掃墓,有的是清明當天等等。
因此,2022年才有了清明「三節相連」的說法。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再過上巳節和寒食節了,但對於依然注重傳統的人來說,由於「三節相連」,可以選擇清明節後的幾天去,這樣就能避開之前的上巳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