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細雨不須歸全詩(斜風細雨不須歸)
2023-10-12 19:43:40 1
清風細雨不須歸全詩?◎此文刊於《作文與考試》初中版2018年10月「作文天地」,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清風細雨不須歸全詩?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清風細雨不須歸全詩
◎此文刊於《作文與考試》初中版2018年10月「作文天地」
斜風細雨不須歸
——走進詩的世界
熊梓喬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題記
夕陽順著歸家的路,把兩旁的天空乃至更遠的地方染得熾紅,像燃燒的火團,四射著光亮。
一位老翁沿路走著,不久便來到水邊,探身邁上了一葉漁舟,隨船在河岸邊靜靜地漂泊。老翁開始凝神望向天邊,樹梢上的白鷺似聽到了動靜,扇著翅膀,叫嚷著向天邊飛去。
老翁一頓,「日子過大半了。」他自言自語地說著,隨後揭起船篙,順勢朝溪石推去。船徐徐離岸,留下了些許濺落的水花,劃出了一圈圈漣漪。「今年水漲得高。」老翁划著船,抬頭望向天,低聲呢喃著,「今天肯定能收著大魚。」
西塞山驟然佇立在溪水畔,闖進了老翁的視線。
漸漸地,牛毛般的細雨從天上絲絲落下,一根根滴在老翁頭頂的箬笠上。
「春日裡,雨水就是這樣多。」老翁對著青山,說著體己話。高聳的西塞山挺立著,山野間野草拂動,它們的葉片上沾滿了水滴。此刻,水滴凝聚,成片成片的水霧飛舞在空氣裡,氤氳在湖面上。
不間斷的雨聲便透過水霧,透過黯淡的漁火,響在老人耳畔。
老翁不再凝望高山,他只是挪了挪頭上那頂青色的箬笠,忽地盤腿而坐。他取出船篷中的釣竿,望了望手中這粗劣的長竿,自然地把釣線甩出。釣竿乾脆利落地劃破了長空,平穩地落在了水面上。
春雨,小船,傍晚。
一隊人馬在溪旁的小路上跋涉,他們的臉上曾經滿是塵灰,在被雨水洗淨後,露出了自己原本黝黑、愁苦的面容。
走在隊伍末尾的張志和卻面無表情,他似乎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肅宗為了急於收復京師,答應了回紇苛刻的條件,張志和力諫肅宗收回成命,語氣誠懇卻激烈,於是得罪龍顏,後來被貶為南浦尉。
「那麼久的辛勤,一心為國,奈何至此?」雨水狠狠地打在他的臉上,露出一絲不知是傷心還是憤慨的表情。
雨水繼續滴在箬笠上,老翁微嘆道,「官場啊……」
雖然天已黑,雖然下著雨,他卻不急於回去。隱居江湖,醉心自然,那是多麼的逍遙自在,為何非要把自己困在那烏黑的官場呢?
春雨,小船,傍晚,多好的景致啊!他似乎下定了決心,一遍遍地對自己輕聲說道:不須歸,不須歸……
江西科技學院附屬中學 指導教師:章慧群
吉吉工作室
學習詩詞,常常會發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幾句精彩詩句背後,往往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內情」。比如「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歸鄉途中對落榜的無奈;「畫眉深淺入時無」是朱慶餘對科考成績的期待和探尋……這些詩作的背景才是佳句誕生的沃土和基石,聯繫起來看,也常常令詩句有了更為感人的力量。《漁歌子》本是一首清新灑脫的小令,小作者以詞人張志和的經歷為依託,借漁人的眼和口,展現了詞句中西塞山的風光、雨中垂釣的隨心恣意和張志和仕途失意的落寞之情。合理虛擬,情景互依,文筆清雅,意境深幽,成為這首《漁歌子》很好的背景解讀。
【適用文題】詞中之意;《漁歌子》解讀;走近張志和……(小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