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看待利益與道德作文800字
2024-08-27 15:19:10
道德與利益從來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魚和熊掌」之間的關係,在符合道德的情況下,利益是值得被接受的,而道德之花也能在利益之風的吹拂下開得更加鮮豔。小編收集了理智看待利益與道德作文800字,歡迎閱讀。
第一篇:理智看待利益與道德
古往今來,追逐利益的人往往只注重辦法和手腕,而不注重本人的德行涵養,他們以為,品德與利益是毫有關聯的.其實不然,品德程度的上下往往決議著利益的得失.
古人講,"信,乃立世之本也".為什麼古人這麼看重"信"呢?信,即誠信,是一團體對事對人應有的根本品德.假如一團體連根本的老實守信的品德都不具有,那麼他又怎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從而完成本人的利益呢?古代企業,無不以誠信待人為公司的第一立世原則,可見,不管是團體,還是一個企業,誠信的品德,是他獲取利益的首要條件.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什麼大海可以如此廣大,如此洶湧澎湃?由於他有天地之間無與倫比的襟懷――容納.一團體品德程度的上下,與他的容納心有很大關係,擅長容納他人的人,他人也情願為他效能.戰國時,齊國公子孟嘗君,注重本人品德程度的涵養,同時用一顆容納天下的心歡送天下賢士,一時,群賢畢至,門客三千,孟嘗君對每團體都禮待有加,後來,當他落難時,是這些門客幫他渡過難關,重新失掉了喪失的利益.試想,假如不是孟嘗君有美妙的品德,那麼即便他有一時的輝煌,也終會由於品德的低下而喪失手中的利益.
美妙的品德可以協助人們取得利益,異樣,卑鄙的德行也會使人得不到利益以致喪失到手的利益.假如龐涓當上魏國軍師後善待孫臏,即便孫臏的才氣掩蓋了他的光輝,他也會由於推薦賢能而受人尊崇.可是他沒有,他用卑劣的手腕虐待孫臏,最初只落得個身死人手的下場.這不能不讓俺們沉思,有誰會情願和一個品德質量損壞的人結交?得到了眾人的依託,又怎能握住手中的利益?
美妙的德行帶來利益,卑鄙的德行令你喪失手中的利益.現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所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俺們更應注重品德的涵養,這樣才幹在當前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篇:理智看待利益與道德
撫卷於案,初對孔子的話語感到不解:義救魯奴而不報帳的學生受責備,同樣是救人一命卻收下謝禮的學生反得表揚。掩卷沉思,方覺意義深遠。
看問題做事情應以誰為最大受益者為出發點。個人雖然收了貴重酬勞,但最大受益者卻是國家和社會,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實德與利的關係並非完全對立,只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高樹道德旗幟使我們對一切與之稍有偏差的行為做出錯誤的判斷。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間;德馨心必正,質雅品自高。」的確,道德是高尚的品格。從古到今,道德是永恆的話題,它是做人的基礎,無德者不立。但是我們在推崇道德的時候又往往過激,好像道德與金錢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似的,在評價某個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時總會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錢上,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若照以上之論,那我們便應認為他沒道德嗎?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讓世界多養活了億萬人口。相比之下,這500萬對於他的貢獻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便是以此激勵科學家為國做出更大貢獻,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華工作。「重獎效應」在這幾年也確實卓有成效。
雅典奧運會中國取得歷史性突破,賽後國家重獎了獲金牌運動員,這件事引起很多議論,責難之語充盈於耳。但我認為重獎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造佳績,說不定我們20XX年還會因此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呢。不能認為運動員拿了獎金就喪失了道德,女排隊員不是集體捐款給慈善機構了嗎?無獨有偶,來華賺得巨資的皇馬隊員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時將集體籤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給了中國慈善協會了嗎?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係。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對落水漁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費後救人」的話不免讓人寒心,韓國某明星借「慰安婦」之名出「寫真集」的事件更是讓人為之憤怒,這種重利輕德,一心往錢裡鑽的行為令人不齒。
把道德與利益的關係處理好,在市場經濟形勢下尤為重要,我們不應偏頗地盜用道德概念,而應理性地看待和處理道德問題。
朋友,讓我們用理智去審視利益,用理智去維護道德吧!
第三篇:理智看待利益與道德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道德與利益是魚和熊掌之間的關係,二者不可兼得。然而孔子稱讚收下謝禮的學生批評沒有報帳的學生的故事,卻讓我們不得不為我們的固有觀念大打一個問號:利益與道德真的不可兼得嗎?
「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危急時刻毫不猶豫地用她並不強壯的雙手去託住從高樓墜落的陔子,這是道德的表現。而她也沒有像常人一樣要把利益與道德劃清界限,在選擇道德的同時,她也選擇了利益——她接受了「最美媽媽」的殊榮也接受了重金的酬謝;「非典」期間,板藍根一下成了搶手貨,供不應求,許多企業大肆漲價賺錢,而神威藥業卻毫猶豫地選擇降價,並千方百計地擴大生產,平穩市場上的藥價,這是神威出於道德的選擇,而在非典結束後,神威藥業也收到了利益的回報——銷售業績遠超其他公司。由此觀之,利益與道德並非不可兼得。
然而,我們的大腦中迴蕩的卻都是諸如「君子重義不見利,施恩不圖報」的話語,我們總是把道德與利益視作不共戴天的仇人,總是以德為榮,視利為恥。於是我們謳歌看那些大愛無私之人,頌揚著不求回報甘於奉獻的精神,卻在這一次次的謳歌與頌揚中漸漸失去了行善的勇氣。不計利益的行善固然可以塑造出偉大的靈魂,但大多數人畢竟還是有私心的凡夫俗子,一旦道德的標準提高到要放棄利益的程度,就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在面對行善舉義之時只是感動只是欽佩,卻不敢效仿不敢推廣。一個人的行善舉義固然可貴,但許多人的行善舉義才更為難得。所以,為了更多的人能主動去幫助別人,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道德與利益的關係。
道德與利益從來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魚和熊掌」之間的關係,在符合道德的情況下,利益是值得被接受的,而道德之花也能在利益之風的吹拂下開得更加鮮豔。
在茫茫宇宙中,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們不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也不是無欲無求的聖人,我們無法一直奉獻卻不求回報,但我們仍能盡力讓道德之花開放,同時合理取得屬於我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