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在中考優秀作文
2024-08-18 18:11:10 1
生命——一個何其沉重的話題,時而鮮活勃發令人耳熱心跳,時而飄忽脆弱,小編收集了敬畏生命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敬畏生命
記得去年暑假與父親一同出遊,到了紅楓湖邊(在貴陽),我拿起相機四處取景,忽然發現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香棉花似的,風一吹,有的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裡。我驚奇地喊除了聲,父親循聲而望,最後告訴我那是一種靠風力傳播種子的植物。
從書本上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力靠纖維播送的,那時,心中只是幻想著那種情景有多美。然而,當我看見它時,令我震撼的絕不僅僅是它的夢一般的美,而是它偉大的延續生命的方式,也許,在它不分晝夜的飄散之餘,只有一顆種子能遇見一片土地,落地生根,長成大樹,但造物主樂於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因此,當我見到這種壯觀的延續生命的方式時,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我感到那雲一般的種子在我的心裡強烈地撞上什麼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所震撼。
在浩瀚的宇宙中,這些生命微不足道,然而,它卻以如此不懈的精神,不知疲憊的為下一代忙碌,不懈一切地為下一個生命釋放自己的光與熱。為了能使生命得以延續,任何一種生命形式都會不辭勞苦,堅持不懈。記得有一類海魚,每年繁殖期時,都會不遠萬裡逆流而上,回到淡水河裡產卵,繁殖下代,之後又不遠萬裡回到海裡,一個來回就幾萬公裡,可它的孩子們卻未必能回到海裡。縱然如此,她仍樂此不疲。生命的精神與力量遠非這些文字所能形容,她帶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與感悟,也只有當你親眼見到時,才有天地萬物的存在;生命不息,才創造了無盡浩瀚的宇宙!
直至今日,我仍然懷念紅楓湖那一片柔美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那一顆種子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成長。那顆種子曾遇見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中,蔚然成陰。因為,是它教會了我,怎樣敬畏生命。.
第二篇:敬畏生命
生命——一個何其沉重的話題,時而鮮活勃發令人耳熱心跳,時而飄忽脆弱,不堪一擊叫人黯然魂傷。然而,汶川大地震,讓我真切領略到的——是生命的尊貴與偉大!那些捨身救人,奉獻生命的教師群體,讓我充滿敬畏和震撼!
讓時針回撥到5月12日吧,那個陰霾的下午:山崩地裂樓宇塌,驚世地震襲華夏,舉國奮力抗天災,喚起蒼天佑中華。
瞬間,幾萬個生命逝去:瞬間,大地上,廢墟中演繹了教師護佑學生,母親護佑嬰兒的人間真情------悲傷悲傷悲傷徹骨錐心的悲傷,苦痛苦痛苦痛撕心裂肺的苦痛!這裡,我不願再揭令人心痛的那一頁。但,用生命拯救學生的一個個教師,那一件件,一幕幕卻時刻撞擊我的靈魂,顫慄我的心靈。
我曾以為,只有聞名於世,功成名就才叫崇高:我曾以為,只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才叫偉大------然而,就是這場災難的來臨,就是這種不經思考的斷然應對捨去生命護佑學生,用生命為心愛的學生上完最後一課,用生命為更多的家庭留下希望,也用單薄的血肉之軀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那一刻,我也明白了崇高與偉大的真正含義。
小的時候,董存瑞託起炸藥包身姿的豪邁,黃繼光撲向機槍腳步的迅猛,是我腦海中英雄的身姿。然而地震瞬間,譚千秋扒於課桌,用血肉之軀抵禦磚塊,瓦礫,拼死保護下面的四個孩子;湯鴻攏三個學生蝸居於牆角,弓背抵抗硬物,懷柔三條鮮活生命;袁文婷一次又一次衝進搖晃的教室,將驚呆的學生一次又一次救出,死前雙手還緊緊抓著兩個孩子……這些,又何嘗不是英雄身姿的又一種特寫!還有跪僕廢墟,如斷翅雄鷹的張米亞;身斷兩截,臉部血肉模糊的向倩;用後背擋住倒塌水泥板的瞿萬容,等等,因為要保護身軀下的鮮活小生命他們獻出了生命!誰能說這些就不是今天的英雄?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我敬重我們的教師,敬重他們在地震瞬間生命渡讓的果敢;敬重他們在地震瞬間捨生取義的堅定;敬重他們在地震瞬間用生命上完最後一課的從容不迫。大愛無邊,大情無言,他們用生命詮釋著「人民教師」的崇高內涵!古有天地君親師,今有抗震教師鑄師魂!
此刻,距離那個可怕的下午,已經過去90多個日夜。每當夜幕降臨,我仍會在黑暗中追憶那些不朽的師魂。他們,平時默默於三尺講臺授業解惑,平凡堅韌於學校教書育人,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大災面前,捨生忘死,他們不就在我和你之中,你和我的身邊嗎?
我常想,面對那場災難我會怎麼做?我也會象他們那樣,我也只能象他們那樣!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僅是一位母親更是學生深深信賴,深深依靠的老師!媽媽教師在這一次犧牲名單中有好幾位,默數這些英雄的女教師,我心沉重亦我心驕傲!大愛,鑄就了師德,大愛,鍛造了師魂,大愛讓教師準確的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大愛,讓教師群體閃爍出讓人敬畏的人性光輝。
第三篇:敬畏生命
因幾句口角,陝西張智偉、郭亮和王雲璋3位花季少年便對女乞丐李文蘭施以長時間的暴打凌辱;而當受害者拖著受傷的身體尋求幫助時,人們表現出了驚人的麻木:衛生院值班醫生眼見其渾身是傷,卻不採取任何診治措施;派出所接到報警後三個小時才派了名司機去處理,村支書非但不採取救治措施,反與派出所商量如何將李送出轄區之外……於是,一條有望得救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新華社8月5日報導)……
一、
很顯然,張智偉等人的殘暴是令人髮指的。即便面對「孩子」這樣一個無比廣闊的群體,張智偉等人僅僅是極端的個例,但人們還是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如今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或許一切都緣於偶然,我們甚至可以進行這樣的設想:如果「孩子們」沒有喝酒,他們就不會酒後「鬧事」了,如果「孩子們」後來沒有找到李文蘭,也就不會再發生「乞丐之死」了……
但偶然之外的必然是當我們的孩子們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將自己擺放在高位將旁人視為卑微的時候,他們也就喪失了對生命最起碼的敬畏之心,於是旁人的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也就隨之貶化。我不知道,當孩子們用菜籽杆插進李文蘭的下身的時候,在他們眼中,作為乞丐的李文蘭是否僅僅是一隻螞蟻——在很多的孩子的遊戲中,屠戮螞蟻的方式往往是用最小的一個手指頭掐死它,或者是抬高腳,然後狠命下跺。
二
如果說,人之初,性本善,那麼善花是如何結出惡果呢?
其實,在中國很多的歷史時段,對人的蔑視是有傳統的,比如說,文革時,孩子們鬥「反動老子」是革命的光榮,於是光榮的事業允許最卑劣的方式。而在當代中國,當國民的「生命意識」普遍高漲的時候,「先朝遺風」同樣還會時不時的趁虛而入。
在「乞丐之死」事件發生地二裡鎮,醫生將乞丐李文蘭推開了,派出所片警將乞丐李文蘭給推開了,村支書將乞丐李文蘭給推開了,於是他們將李文蘭最後生的希望也給推開了,然後就有了供人談資的「乞丐之死」——所有的人都在強調李文蘭的「乞丐」身份,「乞丐」意味著什麼?乞丐就意味著如同一隻螞蟻?而螞蟻就意味著該死?
——這就是張智偉等孩子的生活土壤。
三、
和李文蘭事件相似的是孫志剛案。
孫志剛,這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僅僅因為隨身沒帶身份證而被收容,接著被打死。人們因此而出離憤怒:一個人的生命竟是這樣輕易地被剝奪,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被剝奪呢?
孫志剛案,人們可以清楚地將憤怒傾瀉到某些執法者身上,而面對李文蘭的慘死,我們多少又有點迷惘,因為,這一次,施暴者僅僅是幾個花季少年,縱容助虐者僅僅是和我們相似的「凡夫俗子」。
於是,誰能拍著胸脯保證,當你面對著「乞丐」李文蘭的求援時,你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四、
在一場戰爭中,一位戰士不幸犧牲。他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寫上了這樣兩句話:「對全世界來說,你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對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
讀到上面這段文字很久之後,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了一張廣泛流傳的照片:在得知李文蘭的死後,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在痛苦流涕。只有這個時候,我才異常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乞丐,是一個丈夫的妻子,是一個兒子的母親,是一個家庭的全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