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德有品行的作文
2024-08-18 06:08:10 1
道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小編收集了講道德有品行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講道德有品行
5月某日,我難得一次坐佛山1路公交車,快到祖廟時,上來一位婆婆,顫顫抖抖的,陪她的阿姨對坐著的一位10歲左右的男孩說:「小朋友,請你讓奶奶坐一站好嗎?」那男孩眼睛一翻說:「又不是我的奶奶!」轉頭瞧窗外去了。見此情狀,後座的一位姑娘站起來讓了座。站在車門一側的我心裡真不好受……
10歲左右,讀小學四五年級的紅領巾,大概也寫過「向雷鋒叔叔學習」之類的作文,為什麼一到現實中就變得如此無知且無禮呢?這畢竟不是很做到的小小的好事,何況別人提出了請求。由此,我想到了「於細微處見品德」。
或許,獨生子女受到了太多「小皇帝」的寵愛;或許,我們的素質教育太多抽象空洞;或許,孩子們見多了社會上太多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像這種不認「奶奶」拒絕讓座的例子恐怕並不罕見。
一個人,一個民族想要獲得他人,他民族的尊重,禮義是重要方面,因為這些都反映了文明程度。前不久,我到某高校作演講,在回答:「什麼是綜合素質」時,我舉了個實例:韓日世界盃期間,8萬人的韓國體育場球賽結束後,最輕鬆的是清潔工,因為每位觀眾不管在球賽時如何狂熱,但終賽哨響之後,他們都會把座位前後收拾得乾乾淨淨,把廢棄物裝
進預先準備的塑膠袋帶走,於是球場就像還沒開始比賽一樣乾淨。我問,你們多數都到新廣場看過球賽或演唱會,你們會這樣想這麼做嗎?大學生們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做好人從小處著眼,做好事從小事做起,這就是:「於細微處見品德」小朋友們,你們贊成嗎?
第二篇:講道德有品行
道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此可見育人的工作是何等重要,它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我認為無論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還是家庭美德,最基本是要注重個人品德的修養,因為它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為此堅持以人為本擺在首位,不管將來你們長大了從事任何職業,首先要學會做人,具體做法如下:
一、注重傳統美德的修養
修養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修煉出來的一種良好的道德規範,它來自道德深處,又表現在人們的一舉一動之中。好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來自日積月累和滴水穿石的恆心。有著好修養的人,會是你的良師益友,是你人生的知己和引路人。經常大人責備小孩「這孩子一點規矩也不懂。」我們認真思考一下會發現不少情況下,小孩是無辜的,責任在大人。因為小孩子並不知道規矩的實質內容。孩子的思想成長形成期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小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你給什麼模型澆鑄出來的就是什麼形狀,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要他圓就圓,要他扁就扁。因此要注重傳統美德的教育、行為規範及規矩內容實質性教育,坐有坐像、站有站像、舉止文明、待人接物、敬老愛親、知恩圖報、勤儉節約等等中華民族傳承下來傳統美德要在我們青少年兒童身上不斷發揚光大,而且要從娃娃抓起。
我外甥女楊柳秋子在上福州實驗小學五年級。她在《誇我的外婆》文章中這樣寫道:記得我上幼兒園小小班時,幼兒園每周一上午各班要派代表上臺發言,外婆幫我寫好了發言稿,我平生第一次上臺講話:「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小小(2)班小朋友名叫楊柳秋子。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句名言:「不可對人冷冰冰,一點笑容最可愛。」這句話告訴我們小朋友要禮貌待人。謝謝大家!」我的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因此外婆的教誨,我一直牢記在心裡,懂得講文明懂禮貌,多次評為「三好學生」。外婆還給我講了《書聖王羲之》的故事,激發我從小立志要好好學習。我學習書法五年了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獲大獎,還為社區寫春聯刊登在《福州日報》、《湧泉鄉音報》上……由此可見注重傳統美德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乃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注重良好習慣的修養
良好習慣包括:⑴學習習慣: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講話、不做小動作、做作業要認真書寫,獨立完成做學習的主人。⑵生活習慣:按時起床睡覺、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課,培養自我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書包、疊被、穿衣襪、洗手絹等等。⑶衛生習慣:注意自我用眼的衛生、控制看電視、養成個人衛生習慣,注意保持個人住處衛生整潔的習慣,注重要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習慣等等。⑷勞動習慣:愛動手勞作的習慣,不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勞而獲,從小要學會勤快,利已也利人。
綜上所述,注重個人品德的修養有利於激發愛國之情,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利於弘揚我們祖先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謙虛禮貌、團結同學、互助友愛、立志勤學、知恩報恩、勤儉節約、大公無私、誠實守信等等優秀品德。一個人只有保持冷靜的心態才能思考問題,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古人說的「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能把「寧靜致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斷在人生中做好修養的點滴積累,就能夠真正修煉成一個胸懷坦蕩的謙謙君子,從而完成人生修養的最高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首先學會做人,這樣的人應該是德才兼備,為建設四個現代化、為人民服務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講道德有品行
前些時候,中央電視臺報導的天安門廣場上有很多人往地上吐口香糖、泡泡糖,導致粘在地上的糖經長期踐踏,難以清除,清潔工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部分清理乾淨。這件事至令我記憶猶新。
這件事,引出了一個道德問題。說實話: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人人都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天安門的一切都成了新中國的象徵,而今,我們又獲得了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全世界人們的目光都齊刷刷的瞄向了我國。為了今日的輝煌,又有多少國人在為了建設更加美好的中國努力奮鬥,但是,還有一些人在不講道德,辱沒中國的尊嚴。
如果,你吃完糖果,把它包起來,扔到果皮箱裡,並費不了你多少時間,也不會降低你的地位,反而會增強你的道德品質,會有更多的人去高看你一眼,反之,你如果認為吃了東西,隨地亂扔,自認為會讓人以為你是很清高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反而會讓人鄙視你,看不起你,你的行為是多麼可恥。還會有人高看你一眼嗎?再假設,你如果,看到地上有人剛扔的果皮,你會撿起來嗎?有兩種選擇,撿起來和不撿,實話告訴你,這兩種選擇有兩種對你道德的不同評價。你如果撿起來的話,說明你的道德高尚,以國家尊嚴為重,為人服務,無尚光榮;如果你選擇不撿,說明你道德敗壞,好逸惡勞,只顧自己享用。你要是認為有清潔工在嘛,沒關係,我扔了讓他們清理。但你可曾知道,他們也吃皇糧,雖然吃得少,但同樣耗費國庫資金。工資雖然少,可他們並不在乎,說實在的,他們純粹是在無私奉獻。我們這兒的清潔工,多數是老人,他們用汗水換來城市的美景,他們是用生命在拼。也許,我們要像清潔工學習。他們早出晚歸,為的是什麼,給我們「擦屁股」,為國家效勞。你看到他們做的一切,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是後悔還是慚愧,一定是二者都有,那麼我們學習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品格。
不僅僅在天安門廣場上有這樣的道德問題,就連我們學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學校一共有三層,按高低年級排列,六年級在最上頭,可是,正因為這樣,高年級同學就趁著這個便利,做違反道德是的事情。把小食品的包裝袋往下扔,往下吐痰,往下扔泡泡糖。
往下扔包裝袋,一旦颳風會引起白色汙染;往下吐痰,引發疾病。還是主要說說吐泡泡糖的事情我們。鶴壁市一個資金匱乏的小城,由於吐的泡泡糖很髒,學校裡沒人願意撿,都是用笤帚掃,要是粘到笤帚上,這個笤帚就沒人用了,造成很大的浪費,使這裡的資金更加匱乏。這個道德問題是多麼的嚴重啊!
咱們看看,現在有多少人的眼睛對準著我國,這是我們的榮幸啊,這是通過多少國人,用自己的一切換回來的,萬萬不能因為你一個人的過失,而把這些成果化為烏有,說難聽點兒: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要知道,今天的輝煌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學習公益廣告那樣,為祖國作貢獻,創造更多的輝煌,使更多的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讓世界的人高看我們一眼,就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樣,讓鋼花、稻花、科技化開滿神州大地,百業愈發興隆,讓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綻發更璀璨的光彩;讓東方這條沉睡已久的巨龍,重新甦醒,在東方飛騰,振興華夏。為了美好憧憬,努力吧,要講道德,不要再在天安門廣場吐泡泡糖和口香糖了,還要懂禮貌,為了美好的憧憬,你我一定能做到,對嗎?那麼,我就要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