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紅軍長徵感悟作文
2024-08-24 10:12:10
長徵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小編收集了對紅軍長徵感悟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對紅軍長徵的感悟
中國人一向以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為世界著稱,從秦始皇用暴政逼迫百姓修築長城,到他的兵馬俑,似乎中國人總是在用一種另類的方式來表現中國人的智慧與才能,以及中國式的忍耐與退讓,再近看二萬五千裡長徵,這是一個壯舉,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壯舉,不得不承認,長徵讓我聯想到了長城,兵馬俑,秦陵,中國的金字塔--成就這些奇蹟的原因都是由錯誤造成的,古代的暴政是錯誤的並不難理解,可是為什麼說長徵的原因也是錯誤的呢,我並非說黨開始這漫漫徵途的決定是錯誤的,而是為什麼非得做這樣的決定不可呢,為什麼當時是這樣的局勢呢,為什麼清朝會衰敗,國內會大亂,而蔣介石手握政權不對外開槍而對內放炮呢,任意一個為什麼或許都能使長徵不存在於歷史上,然而還是走到了這一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接連的內戰與抗戰,對於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場浩劫,如果沒有黨,今天的中國簡直不敢想像。
如果說是忍耐與退讓使中國走到了這一步的話,那也正是這中國式的忍耐與退讓使中國走出了低谷,或許正是印證了這樣一句老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或許可以讓他們暫時忍受壓迫,但當中國人不願意被壓迫,當他們想抬起頭來,那無論是什麼壓在頭上,也會被抬起來的頭顱給甩到地上,陳涉「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幾乎頃刻間就推翻了強大的秦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而長徵更是近代抗戰的傑作,在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造成紅軍傷亡慘重之後,黨中央及時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正是這次會議,正是這樣一位偉人,在當時的局勢下,為了保存實力,為了抗戰的勝利,開始了萬裡長徵。
透過那二萬五千裡路,我看到了一種精神--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堅信戰爭能取得勝利的信念,正是這些骨子裡的品質和信念,讓紅軍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惡劣氣候以及被自家人窮追猛打的疲乏心態,長徵已經過去了70個年頭,但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徵精神」,卻正在不斷的延續下去,而且會一直延續……。
雖說長徵是中國史上的一篇光輝奇特的史詩,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偉大豐碑,但我並不希望會再有第二次的長徵,因為我不希望中國會再落入那樣的境地,「落後就會挨打」,而為了不被挨打,如今的我們就必須開始另一段永無止境的「長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實上,這「長徵」已經開始許久了,無數前人在這條「長徵」路上奮鬥前進,而我們也即將走上這條光榮的「長徵」之路。
之所以清朝末期如此衰敗,如今接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大概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以及國內自身的科技水平低下和國人素質較低所造成的,如今,中國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使得國力在二十多個年頭中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但在喜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如今的中國與世界列強相比仍有差距,在科學技術水平上尤為明顯,今後的世界將是一個能源與科技的世界,所以在這兩點上的發展就尤為重要,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是應打好穩健的基礎,為將來接下前輩手中的交接棒繼續漫漫「長徵」之途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篇:對紅軍長徵的感悟
長徵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著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徵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徵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裡所說:「長徵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徵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徵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徵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徵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群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裡。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徵與當年紅軍長徵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徵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徵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徵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徵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第三篇:對紅軍長徵的感悟
今天,學習了毛澤東《長徵》這首詩,我感觸頗深。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進開顏。
,這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裡的軍事長徵,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裡,縱橫十一省。長徵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岷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還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長徵本身就是一曲悲壯的交響樂,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
橋上的鐵索是冰冷刺骨的,瀘定橋下的急流是洶湧無情的,而河對岸敵人的槍彈更是瘋狂而殘忍的。革命和反革命,新生和腐朽這兩股力量在瀘定橋頭進行著一場生死的較量,懷著推翻一切反動派解放全中國這一堅定革命信念的紅軍戰士,一個挨著一個、義無返顧地上了那搖晃不定的鐵鏈,槍彈在戰士的耳邊呼嘯,河水在身下咆哮,勇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根根黑的鐵鏈,一個個充滿生機的生命被罪惡的槍彈奪去……這些並沒有嚇倒我們無畏的紅軍戰士,他們手腳並用,敏捷地向前攀爬,終於徒手登上了對岸橋頭陣地,並徹底消滅了瘋狂的敵人,為部隊成功地打開了進軍的通道,它表明有著堅定信念的革命戰士,能夠不畏險阻,戰勝任何頑敵的精神!
的草地,到處是泥濘和遍布隨時準備吞噬一切生命的沼澤。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被水衝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之中,紅軍戰士口袋裡的乾糧在幾天前就沒有了!草地裡的野菜也被挖盡了。飢餓,像一隻無形的怪獸,隨時吞噬著戰士的生命!老班長有一個縫衣針做的魚鉤釣了一至兩條小魚,他便把魚熬成魚湯,自己捨不得喝一口,全讓小戰士們喝,小戰士們靠著這些魚湯,終於走出了漫漫草地,而老班長則長眠在草地的深處!這隻「金色的魚鉤」拯救了年輕的戰士,也把老班長那在任何艱難困苦環境之下,都對革命前途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傳給了年輕的紅軍戰士,讓他們代代相傳,永世不忘。
次,炊事班好幾次派人去送飯,都被敵人打了回來,副班長急的走來走去。一會兒,他和幾個炊事班員嘀咕了一陣,轉過身對班長說:「班長!讓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說完,他和老王背上飯衝了出去。班長和其他的炊事員站在山頭看著他們,正當他們倆通過敵人封鎖線時,敵人的槍聲響了,他們一個跟頭栽倒在地,大家都嗚嗚痛哭起來,大家都以為他們犧牲了,誰知到了半夜,他們又回來了,原來,他們為了欺騙敵人故意倒下的。
們呢?現在的生活條件比過去要好多了,所以有些同學互相攀比,比誰的衣服好,比誰的食物好,比誰的學習用品好,比誰的零花錢多……這是很不好的,衣服是用來穿的,食物是用來吃的,學習用品是幫助學習的,零花錢是用來買需要的東西的,又不是用來比來比去的。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好好學習,這是我們的必須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只有牢記這種長徵精神,才能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使自己不斷進步,獲得更好的成績。
們的學習道路上,這種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處處都需要。當我們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遇到困難了,我們就應該虛心地去請教別人;上課回答錯誤了,不要怕,也應該積極地請教老師或同學;當別人不懂犯錯誤時,我們更應該耐心地幫助,同學之間更應該相互團結,遇事不能只想到自己,多為班集體著想。一個團結的集體,才是不可戰的。
五千裡長徵,已成為中國革命勝利中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史詩!它那信念的光輝,必將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倍加珍惜今天這美好的幸福生活,自覺擔負起祖輩為之終生奮鬥的理想重擔,以智慧和汗水,甚至生命進行新時代中的新長徵,重塑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
長徵的精神永永遠遠的伴隨著我們,我們永遠需要他、學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