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作文800字
2024-08-25 12:50:11 2
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幫助我們更系統的學習,小編收集了學習方法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堂謙虛的課,沒有好壞的評價,只有懶惰與勤奮的比較。學習,是一堂一絲不苟的課,沒有滿足的心態,只有用不足的態度去面對學習,學習更是一堂教會我們虛心請教的課,讓我們懂得了對於向自己提出問題的人要耐心、認真解答。
而我這次要介紹一下我的有效學習方法——不懂得問題要問清楚,直到自己深刻理解了為止,不能不懂裝懂。
在我七歲之前,我一直以為問老師問題是一件很令人羞恥的事,這就導致了我的幼兒園考試成績由80分,一直落到75、60,最後一落千丈。爸爸很嚴肅地批評了我,並告訴我:「上小學時你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舉手問老師!」就從那次以後,我養成了提問的好習慣。
記得四年級有一次,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問同學,同學也不懂,我只好小心翼翼地拿著考卷進辦公室去問顧老師,顧老師問我:「王佳樂,有什麼事嗎?」我吞吞吐吐地說:「呃……呃……沒什麼…….什麼事……」「那你?」顧老師的眉頭扭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關切地問我。我低下了頭,戰戰兢兢地問:「我……有一道題不會做,能不能教……我一下?」顧老師爽快地答應了。
只見顧老師拿出紅筆,在我的考卷上圈畫起來:「首先,我們要把這個三角形設為x,那麼三角形就是4x+3-6+5x+3,對不對?」我遲疑地點點頭。
「那麼,當x=3時,這個式子是不是4乘3除以3減6加5乘3加3,這就變成了一道非常簡單的乘法算式題,對不對?」「嗯,那能不能先算4x+3呢?」我迷惑地問。「當然不可以了x只能乘,而不能除以哦,懂了嗎?」「嗯!」我用力點了點頭。從此,我那種題再也不會出錯了。
這就是我的有效學習方法,這個方法也讓我懂得了:在學習時,不明白的一定要問,問了才會明白。而明白了還要明知故問,因為這樣可以通過別人的講解,讓自己掌握的知識更加準確,這樣才會不斷地進步。學問學問,勤學好問,好問別人,更要問自己。我們應當時刻提出一些問題,鼓勵自己,尋找答案!
有了學習的有效方法,你就能像我一樣從容地面對學習上的任何一個難題啦!
第二篇:學習方法
做好課堂筆記好處很多,對於不同的學科,我記筆記有不同的方法。對書上都有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我是不記的。我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政治課上,老師在解釋名詞、概念時比書上講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我就注意記錄,同時再記一些理論如何聯繫實際的要點,從而幫助自己掌握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語文課文記錄課文的時代背景、寫作特點、某些詞語的用法以及老師補充的有關內容。
外語課則主要記詞彙的各種用法和區別等。總之,課堂筆記主要是記老師關於教材中重點、難點的分析和對某些內容的歸納總結,記老師的解題思路或者是老師的獨到見解。特別是對於自己不理解的或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記下來,以便課後研究比較。課後整理筆記,有人不贊成這樣做。我認為這是做好筆記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做的效果比多看幾遍書要好得多。因為教科書很厚,複習時抓住重點比較困難,而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整理出來的筆記,突出了內容的重點、難點。雖然整理筆記要花去一定的時間,但是整理好的筆記更適合自己閱讀、複習。
同時,整理筆記的過程也是自己進一步消化、理解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過程。因此,花這個時間是值得白勺。_整理筆記,應該注意下面三點:第一、整理出來的筆記要清晰而有條理,具有相對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一翻筆記,就能看出學習內容的眉目,一共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要點是什麼,體系如何等等。整理時,可以按照老師講的條條框框(提綱),也可以按照書本上的條目順序,甚至可以參照平時看的一些參考書,先理出一個頭緒,再記在筆記本上。重要概念要寫得清楚、正確、規範。
第二,整理出來的筆記一定要有自己的重點和特點。筆記是給自己看的,整理時,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薄弱環節和感受深的地方,多記一點,記詳細一點。第三,一個單元或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以後,要對課堂筆記總結。這個總結,可以寫得簡單些,不必把概念、定理詳細寫出,只要寫些提示性的文字就可以了。進行這樣的總結,就好像用一根線把一課一課的學習內容串了起來,知識的掌握就又深入了一步。
第三篇:學習方法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意思說,幹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說:興趣是學習的不竭的動力源泉。
興趣是前提,當然也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就告大家讓我受益匪淺的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提高聽課效果的一個重要策略。課前預習就是每節課前把本次課將要講授的內容進行預習,初步熟悉課程內容,找到聽課和理解的重點、難點、疑點,記下自己的困惑之處、薄弱環節,帶著問題進課堂,以期在課堂學習中得以解決。
2、要注意關鍵點。上課時與預習時要注重老師所講的精華和書本中的要點,並加以總結
3、課後複習。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複習,進行積極的回憶和必要的重新學習,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總體理解,減少遺忘。而且,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剛開始遺忘得較多、較快,以後遺忘得較少。根據遺忘發生的規律,可以採取適當的複習策略來克服遺忘,即在遺忘尚未產生之前,通過複習來避免遺忘,所以,在複習時要注意複習的時間安排。
根據有關研究,有效的複習時間安排是:
第一次複習,學習結束後的5—10分鐘。
第二次複習,當天晚些時候或第二天。
第三次複習,一星期左右。
第四次複習,一個月左右。
第五次複習,半年左右。
4、不懂的邀請教老師或同學,要及時不懂的學會。
5、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貼在牆上,自己遵守並由父母監督,每當自己覺得不能執行下去的時候就看一看作息時間表,這時一咱遵守諾言的力量就會促使自己堅持下去。另外,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而且還要做到「鬆緊一致」。有的同學到了假期就會比較放縱自己,作息時間比較亂,因為作息規律一旦亂了,到上學的時候要調整過來又比較困難,而且是很累的一件事情。假期的時間安排和上學時應差不多,學習有一個慣性,可以適當間歇,但是不能一下扔開過久,要「鬆緊一致」。
這便是我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