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我學會了寬容作文
2024-08-17 16:48:10
寬容,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詞語,但是,他卻包含著不平凡的含義。小編收集了我學會了寬容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學會了寬容
寬容,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詞語,但是,他卻包含著不平凡的含義。——題記
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說過一句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意思是人,要想海與山一樣,學會寬恕別人,冰釋前嫌的接受別人。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卻又引人深思。
曹操攻破了冀州城,手下從袁紹的宮中搜出了朝中一些大臣昔日與暗中來往的書信,那些大臣心驚膽顫,曹操卻一臉無事的樣子,命令燒掉所有信件,永不再提此事。被人們稱為一代梟雄的曹操,竟也有如此的胸懷這則小故事簡明扼要的向我們闡述了「寬容「一詞。曹操的寬容,讓他的手下感激涕淚,日後都以死相報。這說明了,寬容並不是什麼震驚世界的大事,寬容就在我們身邊。
這種故事不僅在古代,在近代,也發生過許許多多寬容的事例。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髮師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颳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裡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有做好,真對不起總理。「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麼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後,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從這件小事中,我們不難領會出:寬容其實並不是什麼「高難度特技「,只需一句話,一個眼神,一些手勢,便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搭起一條無形的「友誼之橋「,他將原本橫眉冷對的兩個人,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是作家雨果的一句名言,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離不開寬容的心,唯有懂得寬容的人,才能得到大家寬容。
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只有寬恕別人,才能給自己帶來廣闊的天空。讓我們用「寬容「這個粘合劑,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心與心的裂縫癒合,手牽手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我學會了寬容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學會寬容。
俗話說:「量小失眾友,大度集群朋。」人只有寬闊的胸襟,才能贏得友誼,增進團結,才能解人之難,取人之長,諒人之短,從而產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新人親近。戰國時的藺相如,為了社稷之安,三讓廉頗,終讓廉頗心悅誠服,將相團結一致;三國明賢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其胸懷豁達,非同一般。縱觀古今,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不襟懷坦蕩,度量恢宏。二心胸狹小者,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有位睿智的人說過,像龐涓那樣嫉妒賢能的小肚雞腸者,只會最終兵敗馬陵道貽笑天下。
寬容更是相互的,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夠相互寬容。清朝宰相張英和葉侍郎毗鄰而居,兩人同在京城為官。葉家修牆佔了張家三尺地面,張老夫人為此修書到京城,張英作此回復老夫人說:「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接信後立即令家丁將牆院讓出三尺,葉家深感慚愧,也將牆院後退三尺。兩家人正是因為能夠互相尊重、理解,並互相寬容,才能夠和諧共處。
寬容能醫治心靈的創傷,使你忘記不快,也不會為往事耿耿於懷;寬容能使你用內心的溫暖去融化寒冷的堅冰;寬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窪地,對美好的明天充滿信心。
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讓寬容進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讓明天更加美好!
第三篇:我學會了寬容
寬容,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理解、一種尊重、一種激勵,更是大智慧的象徵、強者顯示自信的表現。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
戰國時,楚王宴請臣下。燈忽滅,一醉酒的將軍拉扯楚王妃子的衣服,妃子扯下了將軍的帽纓,要求楚王追查。楚王為保住將軍的面子,下令所有的人一律在黑暗中扯掉自己的帽纓,然後才重新點燈,繼續宴會。後來,這位被寬容了的將軍以超常的勇武為楚國徵戰沙場。可見,學會寬容,就要學會原諒一個人小的過失,給人以悔改的機會。
寬容是一種大度、是高尚情操的表現。寬容之中蘊含著一份做人的謙虛和真誠,蘊含著一種對他人的容納與尊重。學會寬容,心靈上就會獲得寧靜和安詳。學會寬容,就能心胸開闊的生活。很多時候,寬容會給人帶來一種良好的人生感覺,使我們感到愉悅和溫暖,生活中就會少些怨氣和煩惱,就能感覺到生活中「快樂」的豐富,而不是缺少。
寬容,是一種高尚的美德。「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寬容的最高境界。事實上這一美德做得到的人並不多,即使如此,我們也不應放棄這種追求,因為忘卻別人的過失,以寬容的心態對人、以寬闊胸懷回報社會,是一種利人利已、有益社會的良循環。屠格涅夫曾說:「生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所以,當你寬容了別人,在自己有過失或錯誤的時候也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寬容。
學會寬容,就學會一種有益的做人責任、就學會一種良好的做人方法。生活中寬容的力量巨大。因為批評會讓人不服,謾罵會讓人厭惡,羞辱會讓人惱火,威脅會讓人憤怒。唯有寬容讓人無法躲避,無法退卻,無法阻擋,無法反抗。藺相如對廉頗傲慢無禮的寬容忍讓,最終感化廉頗負荊請罪,留下千古美談將相和,使趙國雖小而無人敢犯;周總理以其容納天地的博大胸懷,在外交上奉行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方針,造就了他偉大人格,樹立了中華民族的大國風範。同樣,鄰裡間團結和睦需要寬容,夫妻間白頭偕老離不開寬容,一個健康文明進步的社會處處離不開寬容。假如沒有了寬容,則國與國之間會兵戎相見,人與人之間會拳腳相加,社會將因此變得黯然。
有些人自詡為洞明世事、人情達練,卻在名譽、地位面前斤斤計較,狹隘自私;有些人對別人的習慣、見解不能容納,這並不意味著維護真理,只能叫心胸狹窄;有些人對他人的行為口頭上激憤洶洶,行為上卻不做出任何努力,這只能叫虛偽。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審自己,以寬容的心情把握生活,用寬容的心情回報社會。
當然,學會寬容,並不是無原則地放縱、也不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寬容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君子之風。學會寬容,就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麗。就讓我們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讓原本平淡、煩燥、激憤的生活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第四篇:我學會了寬容
寬容,可以使你得到真誠相助。唐太宗李世民不計前嫌任用魏徵。唐太宗還是秦王時,魏徵曾多次勸太子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後來李世民當上皇帝,不計前嫌,原諒她當時是各為其主,反而重用了魏徵。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為唐朝盛世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徵為什麼要竭其力用,忠於唐太宗呢?是因為唐太宗重賞他嗎?不,是因為唐太宗有顆寬容的心,讓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自然願意為唐太宗出力。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徵,可見寬容之心的偉大,正所謂「金錢有價,寬容無價」。
寬容,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尊重。周總理作為一國總理,日理萬機,非辛苦。有一次,周總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剛要回家,在路上碰見一個清潔工人,周總理主動上前去,緊緊握住工人的手說:「同志您辛苦了!」周總理十分尊重別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國人民對他的尊重。若周總理沒有一顆寬容之心,對人冷言相對,做錯事就狠狠地責罰,那現如今我們也不會有這麼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總理了。可見寬容之心關係著我們的一生,是否有一顆寬容之心,關係著我們的未來命運,決定著我們的人生。
寬容,可以創造和諧穩定。戰國時期,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藺相如之所以忍讓廉頗,是為了國家,如果他和廉頗不合,秦國就會趁機攻打趙國。但如果秦國攻打趙國,藺相如和廉頗聯合起來就能反擊,大敵當前,不可有私人恩怨。
寬容有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寬容呢?
學會寬容,首先要心無雜念,不計個人得失。「心底無私天地寬。」北宋時,呂蒙正為相。一次上朝,有個大臣在帘子後面嘀咕:「這小子還能辦好事嗎?」呂蒙正裝著沒聽見,走了過去,他的同僚憤憤不平,讓他追查。呂蒙正忙制止說:「查出來就會耿耿於懷,忘了他,還是不查為好。」假如呂蒙正沒有寬容,去調查此事,將會在朝中樹敵。這樣對自己也是沒有好處的。
可見寬容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