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烈士紀念日的作文
2023-12-04 06:47:16 2
緬懷烈士,祭奠先賢,是因為烈士和先賢那裡記載了國家的歷史,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延續了家族的傳承。作文應該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範文吧。
烈士紀念日的作文【篇一】
伴著一陣爽朗的秋風,迎著初升的太陽,清晨,我走在橘子洲頭上。
獨立於寒秋,看那湘江漸漸遠去,此時此刻,山已經被楓葉上染紅了,偶然一隻大鳥從太陽中飛出,好似三足金烏一般威猛雄壯,在長空裡肆意撲擊。北去的湘江中,好像有一隻鯤,在江河裡奔躍著,浪花飛濺。那浪花,似是伴著秋風,吹拂在我的臉頰上,轉眼間,就要到九月三十日了。
九月三十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我們小一輩中,它象徵著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然而,在更多的老一輩中,這是一個神聖的日子——烈士紀念日。
爺爺是位老黨員,他在世時會給我和哥哥講一些當年的事情。爺爺年少時家境貧寒,為了生活,爺爺在他很小的時候上山砍材以補貼家用。然而那山下有一個土財主,總是霸道地對著砍柴人說:「這山是老子的,你竟敢偷砍老子山上的柴?交出來,還給我!」所有的人都怕他,而爺爺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於是在地主要搶他的柴,他掄起一根竹棍,狠狠地劈向了地主,地主被打的滾下了山溝,灰頭土臉的走了。後來爺爺參加了中華人民解放軍,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後面有幸運地從戰場回到了家鄉,養育了我們。
如爺爺這般的人絕不是少數,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他們都是革命的烈士。
「苟利國家生以死,豈因禍福避趨之。」
細數中國這數百年來的近代史,從林則徐虎門銷煙,到我們所熟知的董存瑞、邱少雲、狼牙山五壯士,湧現了無數的英雄。縱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拋下的頭顱會化作骨灰,隨風飄渺散去,他們灑下的熱血會凝固乾涸,融入這土地;縱然隨著歷史的大潮,他們的名字會被淡忘,他們曾經的記憶將消逝。但,請時刻謹記著,他們的事跡將流傳千古,流芳百世,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們,都是不朽的英雄!
步入高中的我們漸漸也明白了許多,今天,又到了這樣一個神聖的日子--烈士紀念日。在時間與空間的彼岸,開出了那樣燦爛的一朵花,那興許是先烈們的靈魂吧,我真摯的追悼著逝去的先烈們。而在這樣一刻,我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著湘水遠去,爽朗的秋風,帶著幾點濺起的浪花甩在了我的臉上,我吟起了剛學的詩詞:《沁園春•長沙》。
烈士紀念日的作文【篇二】
慎終懷遠的清明時節,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你是選擇在紀念前碑獻上一束鮮花,鞠躬致敬,還是選擇像往常一樣進行娛樂活動,繼續唱歌跳舞?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想對在紀念碑旁晨練的市民說,請多一份尊敬,讓烈士的靈魂安息。
我們緬懷烈士,祭奠先賢,是因為烈士和先賢那裡記載了國家的歷史,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延續了家族的傳承。追思懷遠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更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的動力源泉。那些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奮不顧身的烈士們,不止是歷史教科書上的英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甚至沒有留下名字,但是大家明白,如果沒有烈士當年的浴血奮戰、流血犧牲,今天人們的幸福生活也許還遙遙無期,又去哪兒翩翩起舞呢?
今年清明節前夕,中國再次派出專機,從韓國接回數十具志願軍遺骸回國安葬。中國駐韓大使給每一副志願軍遺骸棺槨親手覆蓋一面國旗,然後肅立鞠躬。機場上,執行任務的依仗禮兵一聲莊重嚴肅地「起靈」,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引領志願軍的英靈回歸闊別已久的祖國。當專機進入中國領空時,空軍兩架戰機伴隨左右為其護航。一句「歡迎回家」令人動容,一句「英雄不朽」讓人血熱。魂兮歸來,祖國不曾遺忘,魂兮歸來,人民始終銘記。(國家對烈士的態度)
英雄未曾遠去,就在你我身邊。那年夏天在廣州,無意間走進黃花崗烈士陵園,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穿行在沉默的碑石和塑像之中,與百年前的英雄「近距離接觸」,似乎可以感受到不聲不響的烈士精魂。雖然地處市中心,也並非清明節,但是陵園內部莊嚴肅穆的神聖氣息並未因市民、遊人的散步遊覽而減弱一分。身處其中,無需刻意地輕聲細語,也不必做作地躡足潛蹤,踏進陵園大門的那一刻,耳目自然為之清靜。在這裡,敬畏歷史,尊重烈士,是對長眠於此的英雄最合適的舉動。(普通百姓對烈士的態度)
想起20xx年9月3日那天,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的大閱兵,行進在隊伍最前面的,是武警國賓護衛隊環繞下的抗戰老兵專車。白髮蒼蒼的老兵們身著當年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的灰布軍裝,胸前佩戴著金光閃閃的抗戰勝利紀念勳章,抬手敬禮時,早已熱淚盈眶。每一位老兵都是穿越烽火硝煙的活的英雄,他們與銘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無數戰友,共同書寫了不朽的歷史,開啟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國家對英雄的態度)
那麼,清明節等紀念日,大家在烈士陵園的紀念碑前,以鮮花和鞠躬追思先賢,讓烈士的靈魂安息,是不是比歌舞喧囂更合適的選擇呢?
烈士紀念日的作文【篇三】
當你外出旅遊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時,當你津津有味的享受著美味佳餚時,當你取得了榮譽而光榮的登上領獎臺時,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給了你這一切?毫無疑問,就是那戰爭中堅強不屈、灑遍熱血,的烈士們。
3月15日,我們滿懷期待,來到了溫州市永嘉縣紅十三軍紀念館。紅十三軍是歷時最長、活動最廣的一支革命武裝力量,共有6000人左右,經歷大小戰鬥一百餘次,曾攻克麗水、平陽、縉雲縣城,播下了革命種子。1930年6月,紅十三軍第一團永嘉徐定魁部在進軍海門途中受阻折返回,經樂清隘門嶺時,突遭反動武裝的襲擊,死傷慘重,餘部被俘後被全部殺害,集體埋葬在百崗嶺船山「千人坑」,史稱「隘門嶺事件」。敵人在被俘的紅軍戰士手上,用刀扎個洞,再用繩子把他們串起來,一路押送。其中有一個小紅軍,年僅16歲,有人認為他年紀小,就向蔣淑男認個錯,說不定能留一條活路,可他卻堅決地說:「要殺要剮隨他的便,16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蔣淑楠氣急敗壞,拿起刀,就把小紅軍的肚子剖開。」一想到他們,我不禁洶湧澎湃,內心激動不已。
山崗上,有一座精美雕像,上面印刻著數位鬥志昂揚的戰士。他們個個拿著刀,用堅定的眼神奮戰,向前衝。如果沒用當年他們的英勇,沒有他們的堅持不懈,哪裡有我們,哪裡有現在美好的時代呢?帶著這種心情,我們抬頭望去,眼前矗立著紅十三軍紀念碑。碑高十米,張愛萍將軍手書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十三個金色大字,鐫刻在碑體的青石上。這十三個金色大字,歷經風雨,仍然熠熠生輝。碑下細細鐫刻著的是這座紀念碑血染的年華。同學們各個懷著沉痛的心情,默默地,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樂聲,緬懷革命先烈,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儀式。這一刻,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能平靜。腦海裡,仿佛又浮現出了當年炮火硝煙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屠刀,前僕後繼,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
導遊帶領我們到了紅十三軍舊址——胡公冕、陳文杰的住所。軍長胡公冕的房間破舊矮小,東西也非常少,一張小床,兩張破椅子。陳文杰的房間稍大,一張床,還有一張方形的木桌。他們兩個的地位已經算高了,可是房間仍然是多麼的簡潔。他們住的只是如此狹小,破舊又簡陋的小屋啊!
至此,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紅軍戰士們的可敬。這一刻,我們不忘先烈,繼承和發揚他們不屈不饒的精神。好好學習,積極進取,早日成才,成為祖國的棟梁。努力吧,為了民族的繁榮昌盛,為了民族的富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