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慶旅遊景點排行 重慶旅遊必去景點推薦
2024-02-19 16:13:16 1
重慶這座城市擁有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是我國著名的山城霧都,也是熱情似火的火爐,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濃鬱的文化景觀。長江三峽也是舉世聞名,自然風光秀麗無邊。重慶市區依山傍水,因獨特的地勢,山城的夜景也是非常迷人的,站在高處眺望便能看見連綿起伏的燈火,錯落有致與波光粼粼的江水交相輝映。山城的文化底蘊深厚,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我國擁有優秀革命文化傳統的城市。重慶不止是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美景,還有令人垂涎的川菜,若是到了重慶,自然會被這美食美景所折服。下面排行榜網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重慶必遊的十大美景:
推薦景點1、長江三峽 推薦指數:5顆星
三峽指的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位於重慶和湖北的交界處,三峽的磅礴氣勢和無邊美景享譽世界,因其壯麗的山水素有山水畫廊的美譽,所到之處都是美景。瞿塘峽谷雖短但是雄偉險峻;巫峽以其幽深曲折之景被認為是三峽中最具觀賞性的峽谷,江邊怪石林立,風景如畫;西陵峽最長並且灘多水急。三峽之景各異但是景景相連,非常值得一去。
推薦景點2、芙蓉洞 推薦指數:5顆星
芙蓉洞一經發現令世界驚嘆,引得眾多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前去探訪,有「世界奇觀,一級洞穴景點」、「一座地下藝術宮殿和洞穴科學博物館」、「世界三大洞穴」之一這樣響亮的稱號。洞中的豐富的洞穴沉積物形成造型各異之景,讓世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也徵服了世界各國的洞穴專家。此洞不僅極具旅遊價值和美學價值,還有豐富的歷史及科學方面的研究價值。到了重慶一定是要去芙蓉洞感受一下。
推薦景點3、大足石刻 推薦指數:4顆星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是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大足石刻始於晚唐,歷經五代而盛於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憂秀代表,在此之後我國再也沒在其他地方開大洞造像,可以說大足石刻是我國造像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餘軀,石刻銘文10萬餘字,總稱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
推薦景點4、四面山 推薦指數:4顆星
四面山在山系地質學上被稱為倒置山,因其山脈四面環繞得名。四面山的景觀以原始森林為主,其間點綴溪流、湖泊和瀑布,山水相映是世人眼中最愛的美景。四面山的瀑布非常值得觀賞,氣勢磅礴與周邊的靜謐形成巨大的反差,更是讓人感到震撼。四面山的丹霞地貌色彩豐富,更為景區添加盎然的生機。
推薦景點5、統景風景區 推薦指數:4顆星
統景景區位於御臨河畔,其「統景峽猿」之景居「巴渝十二景」之首,有小山峽之稱,囊括山、水、林、泉、峽、洞、瀑、天池、小島、古寨、鷹群諸景,被譽為「自然博物館」,歷代文人墨客盛讚為「武陵仙境」,在這裡似乎可以看盡天下美景。統景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名滿天下的統景溫泉,其規模居西南地區首位。泛舟在水上,看著頭頂盤旋的群鷹,別有一番滋味。
推薦景點6、大寧河小三峽 推薦指數:5顆星
大寧河小三峽又稱巫山小三峽。大寧河早前掩映在崇山峻岭和大小峽谷之間,充滿神秘之感,在中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進程中,被世人掀開神秘的面紗,一鳴驚人。有人贊它不是三峽卻勝似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表達了世人對其驚豔之景的讚嘆。若是親眼見到它,你們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的。
推薦景點7、萬盛石林 推薦指數:3顆星
萬盛石林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林,相較雲南路南石林的成巖期還早上2億年,可見其悠久的歷史。石林主要的景觀有蘆花湖、情侶石、萬成奔騰、蓮花爭妍、香爐勝景、千塔雄矗、化石長廊、水上石林、天下第一石扇、地縫一線天等,和壯觀秀麗的天門溶洞交相輝映。當地濃鬱、純樸的苗家風情及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使石林更添情趣。經後人多年的開發,現在的石林景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高度統一,極具觀賞價值。
推薦景點8、縉雲山 推薦指數:4顆星
縉雲山位於重慶市郊,是嘉陵江邊一處避暑遊覽勝地,也是我國重要的佛教聖地。峰海拔980米,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參天,翠竹成林,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稱。縉雲山是我國著名的植物寶庫和森林公園,光竹子品種就多達十幾種。主峰峰和聚雲峰上看見的景色也是美不勝收,到了縉雲山一定要上峰頂看看。
推薦景點9、重慶金刀峽 推薦指數:3顆星
金刀峽是一處新近發現的保持著原始古老神奇的峽谷自然風景區,約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以巖溶地貌為輔,兼有大量的地質上稱壺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 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9公裡,分上下兩段,主要景點有藏刀洞、中峽天然浴場、懸天飛瀑、神鷹峽、彌樂佛等四十多個景點可供遊客探險,攀登和水上遊樂,是人們度假避暑、踏青、回歸自然的旅遊佳境。被遊客譽為「夢中的香格裡拉」、「中國第一險峽」 .
推薦景點10、重慶酉陽桃花源 推薦指數:5顆星
離酉陽縣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巖溶洞,高、寬約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內流出,清澈見底,譁譁地流入泉孔河。溪畔有一個四角木質小亭。傳說是當年漁人問津之處,故名「問津亭」。仰視洞口高處,是由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三個大字。高大雄偉的石牌坊上,鐫刻著著名詩人流沙河題寫的「時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園主娛賓」和「無影無蹤漁郎路志,有根有據陶令文章」兩幅楹聯。逆桃花溪入洞,洞內鍾乳倒掛,千姿百態,好似觀音坐蓮、燃燈古佛、宮庭玉燈、銀山雪海、飛禽走獸,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聲好似銅壺滴漏,在石鐘和石鼓上輕叩,聲音清脆悅耳,此乃洞中八景之一的「石鳴鐘鼓」。洞中石壁石刻頗多,因年代久遠,皆模糊難辨。惟洞尾左側高處,古樸遒勁的「太古藏書」四個大字,清晰猶存。